
端午节小长假里,北京的天气非常的闷热,又到了难熬的"桑拿天"的季节.这放假的时间也是不长不短的,到哪里去似乎也不好安排时间.可咱也不能总是在家里窝着.眼看着火热的日头已经开始西落,于是,我强拉起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出了门,至于去哪里,上了车再说,反正不能呆在家里.
我俩先去了北京西边的宛平城,本来就不远,脚下一踩油门的工夫就到了.在城门口儿子买了一份刨冰,坐上车,还没有吃完车就从东边的城楼驶过了游人稀少的宛平城开出了城西门.夕阳下的芦沟桥显得苍凉和空旷,让人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让人肆意凌辱的历史.宛平城依稀可见累累弹痕的城墙脚下摆放着据说是108面石鼓,石鼓的上面用各种字体篆刻着各种要铭记历史的诗句.
我用手指着城墙给儿子讲着"芦沟桥事变",告诉他抗日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儿子不解地问道:"日本人在芦沟桥事变前就已经在北京驻军了,那就是侵略啊!可为什麽在事变后才抗日啊?而且,课本上的九一八也是在沈阳发生的事情,怎麽都是在咱们中国的内地国土上发生的、而不是在两国的边界上发生的事情啊?那之前的中国政府和军队都在干什麽啊?"他的问题让我俩又一起回顾了一番历史.
很快地离开宛平城,沿着西五环向北行驶.下一个目的地去哪里?香山、植物园、颐和园还是八大处?这些地方都去过很多次,缺乏新意,儿子兴趣不高.最后决定去了北京北边的圆明园.

进了圆明园的东门,步行了不远就到了著名的圆明园遗址.看着眼前凌乱的石刻石板,儿子又问道:"这八国联军烧这些园林建筑干什麽啊?这清政府的军队怎麽也没有保护好啊?"唉、这又是一段复杂和令人难以回首的历史.当侵略者已经使用洋枪洋炮侵略和奴役我们的国家的时候,我们的先人们用大刀长矛所能做出的反抗实在是以卵击石一般的脆弱.
我和儿子漫步在夕阳下偌大的圆明园里,水面上残破的小桥、树丛中的石刻、残留的殿堂的基座,凝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似乎是只要你仔细地用心去体会和聆听的话,你依然还可以看到当年熊熊的火光,听到千军万马的嘶喊打杀声,圆明园在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讲述着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儿子执意要在圆明园里的福海的水面上划船.于是,我俩蹬着一条脚踏船在福海里转悠了一圈.船上,我俩聊着天,观赏着风景.尽管天气很热,但也其乐融融.
当太阳终于落下时,我俩也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路过清华和北大的校门口,我打趣地说:"儿子、等你以后若是上了这两所学校后,你就可以经常和同学们来圆明园玩啦!"儿子摇了摇头说:"我才不会来这里玩呢,太热啦!"
呵呵,这端午节让咱过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日.下次过节咱再换个地方啦!
呵呵,原来这端午节吃的粽子就是用这个芦苇叶子包的啊!
给老爸照一张慈祥的照片
坐在小船上,伴随着吱吱的摇撸声,听船工讲述圆明园的历史故事
湖中孤岛上残留的小屋,过去的岁月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谁又是它现在的主人?
垂柳、石桥、游人、在今日的宁静中去回顾曾经辉煌的历史.
这眼神里分明透着对当年八国联军的不满和愤怒:这麽好的一个地方让你们给糟蹋成这个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