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平安
(2011-12-11 13:16: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学生活 |
小时候周末都会到爷爷奶奶家或是姥姥外公家串门。加上父母离异,离别回家时,总有“回爸爸那儿”、“回妈妈那儿”的说法。那时‘人人有手机’这事儿还没有普及。但家家至少都是有座机。爸爸总是告诉我,回家了报个平安。但我几乎从来不执行。其实就一通电话。
绮梅
2011.12.11
有一次,我照样到了家,就准备洗澡睡觉了。爸爸很生气地打了一通电话,骂到“咋怎么不听话,你又没有给爷爷奶奶报个平安。”
一听就知道,肯定是爷爷奶奶问我爸,我到妈妈家了没。
当时小,不懂得什么是担心,也无法理解担心是个什么感觉。只有别人担心自己地份儿,哪儿来我操心别人!
后来出国了,跟家里人约定每周通一次话,就周五、六、日三天时间也经常因为时差、跟朋友玩、打工给耽误。
爸爸总说“不用每个星期都打,你要是真忙就早点休息。” 可每次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哎哟,乖乖,你来电话啦”
妈妈也重不规定我,但是有次两个星期没打电话,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打过去,她就淡淡地说“这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一直做噩梦”
(于是她现在很英明地上了微博跟踪我)
我也何尝不是,周末有时妈妈电话拨不通,就会打给二姨、姥姥地问“妈妈在哪儿?”
打不通爸爸的电话就会跟小姑抱怨“我爸那破电话什么玩意儿,他再打不通,我就不打了!”
最感触深地是08年
5.12地震的时候。当时凌晨2点过,在敢期末论文,突然msn突发新闻显示中国西南6.9级地震,最坑爹得是,当时显示震中在成都。我虽然当时对地震级数无概念,但我下意识地开用skype拨号。拨妈妈的,没有人接,拨爸爸的,我听得到他的声音,他听不到我的声音,再继续拨妈妈的手机,再继续拨...
... 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听到二姨说妈妈家这边一切都好,才听到爸爸说他那边也一切都好。
我想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报平安是我的习惯了。原来牵肠挂肚是这样的一种感觉,突然脑海中闪出“过马路时,奶奶紧牵我的手”
;“离别时姥姥总将我送出大门口”;“爸爸让我打车回家时总记上出租车司机的车牌号”等场景... ...
现在,朋友们聚会完了,分离时都会告诉对方,尤其是女孩子 “到家了报个平安”
,收到了朋友平安回家的短信或电话,心里就踏实了。不知道读到这篇文章的是谁,但是记得给你在乎的人和你在乎的人时常报个平安吧!有些心是没有办法操一辈子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