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不行了
(2009-07-24 01:29:46)
标签:
杂谈鲁豫主持人 |
但是我觉得我不喜欢她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观众,理由如下:
1,她的固定性问题
对情人,伴侣,夫妻“你是浪漫的人吗?”“你怎么求婚的?/你有求婚吗?”
对当了爸爸的人“你会换尿布吗?”
对很酷的人“你开心/不开心时候是什么样子?”
对导演“你在(拍摄)现场很厉害吗?”/“你会在现场发脾气吗?”
对演员“你紧张吗?”“你看自己演的节目吗?”
对很多人“你妈/爸小时候打你吗?”“用什么打?”“你成绩好吗?”“你叛逆过吗小时候?”
对女孩“你主动吗?”
这样的固定性提问,完全是出于她个人癖好,不厌其烦地问别人浪漫的事,让人都觉得她自己是不是生活中缺少浪漫,所以才在节目中始终打听别人的
《鲁豫有约》想要让嘉宾“说出自己的故事”,但是被她一问,所有的故事都整齐划一了,没有的特别之处。
2,问话太白痴了
在张学友那一集,张学友结婚的日子是2.15,鲁豫问他为什么不是2.14情人节。张学友说,因为2.14登记注册的人都满了,但听说是在英国,鲁豫问了一句“英国,怎么会满喃?” 你说怎么会满喃,情人节本来就是西方的节日,你说怎么会不满喃?
在周杰伦那集,周杰伦不知道雷锋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别人是台湾人,鲁豫居然对到在内地的观众问“你们知道雷锋吗?”90后不好保证,但是只要是90前的,有几个不知道雷锋的?
在李开复那一集,当李开复提到,因为自己没有失恋经验,为了更权威的为失恋的大学生解答疑问,他会咨询作为专家的姐姐,刚刚一说到这儿,陈鲁豫问了一句“(她是)失恋专家吗?”这句话很有讽刺,李开复赶紧还解释说他姐姐是社会工作者,搞心理辅导的。
在梁朝伟那一集,梁朝伟说他不敢在公众场合流泪,陈鲁豫马上问一句“不是敢不敢,那你怎么控制啊?”弄得梁朝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难不成你还要别人说,我抱眼泪花包起,就是不让它掉。
在章子怡那一集,陈鲁豫看到章子怡的肤色比之前见到她白了些,她就问“(之前)你怎么晒的那么匀喃?”弄得别个章子怡回了一句“多脱一点就晒匀了。” 我是真的想知道陈鲁豫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跟她期待的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观众想知道吗?
在林心如的那集,陈鲁豫还喊林心如给她,赵薇,范冰冰的眼睛大小排序!?
还有在很多集,她问了“为什么呀” 嘉宾都只有回答“不知道!”
采访别人,不是闲聊,问的问题要是观众想要的,答案是要值得期待的,能够出彩的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3,讲话经常词穷
陈鲁豫的常用单词
“真的啊”“奇妙”“特别”“不错”“感动”“温暖”她的采访让人觉得她的语文水平有限。词汇一点不丰富。
4,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例如,采访李开复那一集,当他提到“哎,他在大学里面跟奥巴马是同学!” 一副在聊八卦的感觉。她有时把自己定位成嘉宾的崇拜者,有时又是嘉宾的同情者,有时定位成过来人。一点都不中立。
5,不够礼貌
经常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拿道具或其他东西上来,都是“把xx给我拿来” 听起来跟使唤人一样,一点不客气。
经常说话之前就 “诶”一声,跟在提醒别人做错事情了一样。
6,掌握不到节目快慢
很多时候,一个好笑的事情引的大家大笑,但陈鲁豫经常是比别人笑的久,都有点冷场了,她才开始转到下一个问题。
中间问话停顿太长。
7,提了N次的话题
小时候学跳舞
数学成绩不好
英文程度
北漂
北京
我听的懂上海话
上镜
爷爷/奶奶带大
8,恶心的口头禅
“真的”
“真的啊”
“人都是这样”
“我不相信”
“向你学习”
“真好”
“我觉得”
“那种感觉。。。”
总结:陈鲁豫缺少的是她的人生阅历,跟大气的作风。
她既不是从社会大学毕业,拥有别人没有的经历,历经沧桑,所以她没有办法体会北漂的苦,没有钱用的辛酸,南下的无奈,抚养儿女的不易。我想她的人生经历没有走投无路的阶段,反而大部分是衣食无忧,让人羡慕。我不是说她的幸运是不经过付出的,但当一个又一个生活阅历丰富,背后有着精彩故事的嘉宾出现时,她的采访显得平淡无奇。她没有办法驾驭,也不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采访。
她也不是社会顶级的精英,世界名校毕业,所以她也没有办法理解学术的专研精神,专业领域的氛围。对与这些精英来说,她更像是个崇拜者,一个门外汉。
她的言语之间更多透露出的是嫉妒,小气。
鲁豫经常说她不看自己在电视的样子,我倒觉得她应该仔细看看,一个不去回头总结的主持人能长青吗?
最后说一点矛盾的地方。鲁豫非常尊重她嘉宾的隐私,大家都关注的八卦,她一向站在保护嘉宾的一方。但是作为一个嘉宾,当然觉得舒服;作为一个观众只能觉得,用心的交流,不等于没有禁区的交流。聪明的采访永远是令人深思,答案自在其中的。
我觉得《鲁豫有约》不行了!
前一篇:欧洲的时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