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考试时在快三年前的事了,所以已经很陈旧了,也不足以作为参考了,所以接到从考试以后的步骤说起。
签证 :
我的经验是
资料要了如指掌
除非你家财万贯,资料不应该是成堆的,我觉得用软的透明分格子的文件夹就足够了。这样有条理而且,对方看到透明清晰。
具体什么资料我准备的也记不清楚了,但是财产证明之类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钱还是早点存进去保险,别个老外数学不好也不至于瓜到大概日期都算不来的地步。
穿着得体
其实就是不要穿的太弯了。
还要考虑你的个人年龄。我记得我签证的时候是高三,作为学生,我就穿的是深蓝色的nikeT恤加深色运动裤。不过大多数人要出国都是读研,最多穿得
business casual(半正式)的就很好,我签证当天看到一个去读历史的博士生就是那样穿的。
总之不要过分正式,也不要穿个吊带就去了。
穿着给人感觉自信最好的帮助就是不要穿的很沉重。比如冬天签证就不要穿个高领毛衣了,等会儿讲几句你还激动了,紧张了,脸绷的通红的,别个还以为你从雪域高原刚跑出来的的。
不要乱了阵脚
我有两个例子说明。
第二次签证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考虑,我基本确定这次是最后的机会可以签过了,过不了就以后都很难说的了,所以在我看到签证官拼命地打字,而且停止问我问
题的时候,我就开始讲为啥子我自己会冒风险再签一次(详细情况看太傻网 “ 6.22最神奇的F1 2000(相当于1000) 成都.希望对你有帮助
”的文章,里面的英文水平请容忍)。我很诚恳,但是不是哀求。因为哀求是没有用的,我之前地一个藏族的女的就只会说please,最后还是被警卫托出去了。
第一次返签的时候,虽然说自信满满但是你都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状况。成都领事馆的秘书是出了名的欧巴桑,加上现在按手印这件事情也在归他们管,他们就跟无敌了。
我之前几个递资料的人就被她吼的瓜兮兮地,就足以说明她才是瓜的,吃错药了的。等我站上去就听到
“左右手食指...往前一点...使劲一点...没对,没对,重来...你不要往前移嘛...用点劲...怎么不听指挥喃...给你说了你不听喃...好了,好了,将就了”
整个过程我都没有开腔,就等她一个人说,反正她毛了是她的事情,我又不是找她签。对待一个貌似60岁的中年妇女,而且还涂着血一样的口红,唾沫横飞地跟你
说话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她。我还不信她会冲到waiting room来按倒的你手指“画押”
然后喷你一脸口水。她的头衔是————老秘。为什么大费口舌地说这件事情就是因为人在紧张,有压力的时候是很敏感的,很轻微的变化,就跟不用说我经历的八
婆了,都会让你分神,乱了阵脚,所以你要知道你的FOCUS在哪儿!
坚信自己是有潜力,或者有真本事
我当时高中刚毕业,高考成绩都没有拿到,我还是就一副你不让我去美国,我就去读北大,清华的样子去签证的。都到了签证的时候了,你就要坚信你是有潜力的,美国这个惜才的国家是欢迎你的。
如
果你是本科毕业,你就要相信你是有真本事的。别人是瞧得起你才给你发I-20,收你的。这样你的气势是绝对不一样的。像我之前说的一样,签不到又不会死。
我当时高考前2个月跑去签,被拒了,还不是跑去参加高考,然后再签。像我妈那样,当时晓得一签没拿到的时候就摊到她那托托(奥拓)的驾驶座上的人,是多么
的“没有出息”!!
特别是对经济不是太雄厚的朋友们来说,美国想要你,不是看上了你可以在他那儿刺激消费,而是看上你是个可造之才,这点你要坚信!
P.S.关于英文发音
最
近跟美国朋友无意中看到youtube上面中央台英语口语比赛的video。里面的评委跟主持都是留过洋,或者是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比赛的,但是我总觉得听
起来怪怪的,又说不出来。在其中一个老外评委发表看法的时候,我的美国朋友说了一句"This is a white
guy."(这个是老外)原来他早就听出来了其他人根本不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这件事情了,我就问他为什么能够听出来。他说其他人的发音都过于僵硬,不够松弛。
这件事的领悟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发音方法的,但是口语都是松弛的。放松是正常交流的前提,即便你模仿的很像。说话不累是发音正确的前提。
CCTV-4看多的不见得好,包括里面的老外,上次回去,听到里面一个老外说的英语,感觉像半个澳大利亚人+爱尔兰人的发音,说不出的问道。要听还是直接看原版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