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肉肉,偶尔让肉肉紧张一下会长得更结实”。——小麦子妈妈
昨天是中秋节,下午四点多我从“小小幼儿园”接了小麦子打算去妈家吃团圆饭。这时天已渐黑,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我们在站头等车,等了二十来分钟的车,也没一辆空的出租车,反正时间还早,干脆坐63路公交。这时天已下起了小雨,小麦子高兴得叫“下雨了,撑雨伞”,然后就拿了雨伞玩。我坐在站台架上,让她撑着我,她很会照顾我哦。车来后,我一手抱她,一手打卡。车一动,我和小麦子就晃动,我生怕摔着她,又赶紧用手护着。车上那些路人甲们似乎看不见我们母女,没有一个人伸手来扶一下。等车开稳了,我很快地打了卡,然后开始找座位。这时一位外地阿姨给我让座,再晃两步就有位置了,我谢了她的好意。孩子,坐公交条件是差点,但你可以感受更多的冷暖。
小麦子一坐下来就大叫“美洋洋,喜洋洋”,我往前一看屏幕上真是这个羊的节目,可惜一直处于暂停状态,小麦子只好唱着只有她自己欣赏的小调乐呵着。有两个老娘客因为互相“客气”,不知对方投了10元买单,和司机争吵着要退钱,一路上我们的耳膜竟是被“操你妈”等一些不堪的话充斥着,要是没了孩子在身边,我早出来主持正义了。当我们准备下车时,车上的乘客已忍无可忍,便群起来攻老娘客,弹劾她们不该让司机分心,影响安全。群众的觉醒是晚了点,但也充分说明了我们是相当宽容滴。
下车时,外面已是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我先打开了伞,另一手抱小麦子。此时,我略显强壮的身体相当管用,面对强势的恶劣天气,我可以保护她。小麦子第一次遇上这么大的雨,笑得可开心了。我们跑到车站对面的一家茶社去躲雨,那茶社生意好象不错,墙上一首用木头装饰的诗很引人注目,“茶,”下面两个字,三个字……一直多下去,我还来不及细读,小麦子就跑到包厢里去了。我赶紧跟过去,只见一位服务员拦住她,我顺势往里一瞧,啊,什么茶社啊,是个“鸡窝”啊,里面坐着都是小姐。难怪这里生意这么好,男客人这么多。我拉起小麦子就往外走。本来还想在茶社的屋檐下躲一阵雨,但看着来来往往的男人和女人轻浮的嘴脸,胃里一阵不爽。我对小麦子说,“你能不能帮妈妈拿雨伞?”小麦子很懂事地点头,并大声说“好”。就这样她拿着伞,我抱着她冲进倾盆而至的雨中……女儿的手比别的小朋友大些,这时很能显出她的力量,雨伞拿得很稳而且很平均,我和她都能撑得住。走了二十来米,雨太大了,简直是子弹一样射过来,里面都漏下水来。我戴隐形的眼镜的眼睛开始模糊,我只好在女儿的衣服上来回蹭。女儿的表情严肃,她明白自己目前的任务是沉重的。但不时地会很开心很天真的大笑,她体会到了一种新的感觉叫——刺激。过王朝大酒店西边的斑马线时,一个响雷劈下来,女儿的手抖了一下,雨伞差点掉下。我只能一只手抱她,另一只手擎雨伞。小麦子的眼睛也进水了,一个劲的摇头,说,“妈妈,眼睛”……看到她这么难受,我又有点后悔,不该走这么艰难的路。我们在安全道上停下来,地上的积水已经是要淌着走了,我和小麦子已经全湿了。鞭子一样抽在身上的雨,配合面前风一样急驰而过的车队,我们母女如两片叶子在风雨中飘摇,路上再也没有看到第二对这么勇敢而固执的人。这个红灯特别长,我一个劲地叫“噢,噢”,这样能缓解不少压力。小麦子也在我的衣服上蹭掉了一些雨水,没有抓伞也轻松了不少,开始兴奋地大叫“下大雨,下大雨”。
终于等到绿灯了,我一手抱着她,一手拿伞的动作持续了太久,开始感到疲劳,但必须再走上一百多米才到家。我大叫“我们要坚持,小麦子挺住”,这真是一场战争,我和女儿一起战斗无比畅快,平时稍微多抱一会儿就酸的腰在今天竟然如此争气,母爱的潜力真是巨大。拐进小区后,我放下了小麦子,手实在发痛了。小家伙一淌水就非常活泼,但雨伞遮不住她,我又赶紧把她抱起来,让女儿抱住我的脖子。我觉得女儿一但抱住脖子,用脚勾住腰,我就会很轻松,很舒适地抱她。她有多么依靠我,我就多么使劲。要早知道这点,我的物理学就不会这么差了。
终于进了妈家的小楼,我赶紧放下麦子。一阵蘑菇鸡的味道飘来,内心泛起阵阵温暖。我可以依靠的人来了,大叫几句“妈,妈”,妈就跑出来救了两只落汤鸡。
妈准备了一天的中秋晚餐被我们只用一个时就变成了狼藉,妹一家先离开了,我陪着妈打扫,也听着妈不时的唠叨一句“也没意思,这么多菜还剩这么多,搞得这么辛苦……”。我把剩下的打包了,尽管拿回家也是吃吃扔扔的,但妈开心了好多。
对我而言,今年中秋夜前的这场雨下得很不一般,虽然看不到“花好月圆”,但能和我最爱的肉肉一起经历一段不平常的境遇也是很有意义的。小小的麦子今天应该很深刻地懂得了“暴雨
闪电 打雷 淌水
”,也应该会更加懂得照顾妈妈,帮助妈妈了。利用不同的场景教育自己的孩子,多给她感受和刺激会有利于她的成长,也许昨天会让她感冒,但她的收获更大,我愿意冒小小的风险,去为女儿创造“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