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壶与品壶-----------杂说(一)

(2011-06-27 10:35:50)
标签:

黄龙山

手工制作

文化

陶都网

宜兴紫砂

原矿

紫砂

    

http://s10/middle/5faff31ana6a86c8d9e99&690
    一把紫砂壶,不过盈握,但却能达到“道不离器”之境界。玩壶,难在品壶,而品壶之妙在于识趣,一个趣字,浓缩了你对壶艺的学识、见识、格调,概括了你的审美情趣的林林总总。识趣,方解玩壶与品壶的妙境,否则,即便是花巨资去购壶,也会被名家的名气、款式、高价位蒙蔽眼睛,甚至被商家忽悠洗劫荷包!
    一般而言,玩壶大致分四类:实用功能型品味把玩型收藏增值型以壶会友交友型
    实用功能型,容易理解,但市场上充斥着泥料不正、造型怪异、工艺免谈、色泽艳俗的“紫砂壶”,勉强用用,无从体会玩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两难!
    品味把玩型,是最耐人寻味的,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如果弄懂品味紫砂壶的各中趣味,再加上实用、品味、增值,更是一箭四雕了。
古人云:“道不离器”,器,指紫砂壶,道,指由壶而承载的思想内涵、审美趣味、工艺水平、制壶艺人的品质等等,欲求其“道”,功夫在“器”外。
    要学会品壶,一定要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而学会欣赏艺术品,则一定要从最优秀的作品为切入点。许多历代名家的作品都精美绝伦,必然用泥考究、造型经典、具范兼容、妙趣横生。那些大朴无雕尽显艺的圆壶、阳刚大气显韵味的方壶、具有现代陶艺语汇的创新壶、唯美轻巧灵气的花壶......古有时大彬、邵大亨、陈寿珍等,今有顾景舟、蒋蓉等,当代还有葛陶中、潘持平、吴鸣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每把壶都可以作为打磨眼力的“磨刀石”。但这些“道”非初学者一眼能看穿,也不是在短期内能造就,多看、多揣摩、多比较、多交流,当你读懂了精品之后,就能举一反三,“向下兼容”了。就好比用能够欣赏“阳春白雪”的耳朵,容易鉴别“下里巴人”的粗俗,而听惯“下里巴人”的耳朵,难以领略“阳春白雪”妙趣。正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只有懂得欣赏一流的紫砂壶,方能花合理的价格,选择自己需要的紫砂壶。
    一把优秀的紫砂壶,还需要制壶者、商家、玩家甚至传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制壶者也要深谙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道。齐白石说的极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东坡先生也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处”。必须练就扎实的手上功夫,逐步凸显气韵,张扬个性,引领市场的审美情趣,推动市场的玩壶趣味。做每一把壶,甚至同一款式的批量产品,都要尽心尽力,当艺术品来打造,因为出品虽多,但到别人手里往往可能是唯一的,必须在唯一中体现品味。
     制壶如此,卖壶也然。如果经销商自己无品味,手里只能是销售紫砂的遗憾,身边也只能跟着搜罗遗憾的“不识紫砂真面目”的壶迷(迷糊)。
     而玩壶者自身,除了找准商家,即便不能远足宜兴,也可以与壶友交流,或看书、或上网,多练眼力,远离那些“花枝招展”的俗劣之壶,真正领悟、真正辨别、真正尝到玩壶的乐趣!
     祝福朋友们!

http://s15/middle/5faff31ana6a86c16e7b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