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诗经》里的诗歌鲜活起来

(2020-09-20 07:21:34)
标签:

诗经

分类: 诗经赏析
       《诗经》的原名是“诗”三百,没有“经”的名称。后来被奉入圣坛,冠以“经”的名称。如此一来,历代的儒生学者对《诗经》的解读就成了兹事体大的经典阐释事情。于是一些学者把《诗经》的作品除了训诂释词之外,多半将诗歌的诗意解读成了带有学派观点的文章。那些生动传神的上古年代的精彩诗歌,便被涂上了“经”的色彩,失去了原作的生机与意蕴。
     今天我们阅读《诗经》的诗歌,应当首先是将其视为上古时代的诗歌,而不是宣扬教化的所谓“经典”。因此,要在解读《诗经》中的诗歌的诗意时,尽量恢复诗人创作这些诗歌的原意,从而让这些古老的诗歌鲜活起来。
    《诗经》的诗歌有大量的作品描写了先民的生活情景,其中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多种活动,让后人通过这些诗歌了解了当时的 人们都是怎样生活的。而在这些活动中,人物的情感有着丰富的表现,包括男女婚恋和日常生活。但是,《诗经》的诗歌是高度浓缩了的字数相对较少的诗歌,其内容的丰富有时需要后世的读者通过诗句加以想象,来完成诗意的体悟。因此,读懂《诗经》的原意,就要下很多的功夫,按照诗歌的原意去还原,而不是随意臆测或者任意解读。
     例如,《诗经》的诗歌常用某些事物起兴,然后写了人物的活动与情感。《关雎》中的雎鸠,就是在今天也没能公认究竟是哪一种的水鸟,但是不妨碍人们体悟《关雎》的诗意美感,而且还可通过诗意的描摹试图还原多情男子与采荇女子在水边的相遇场景。其他诗歌也是同样,没有艺术想象和场景还原,就不能完美地体悟诗歌的完整诗意。
      对《诗经》中诗歌的解读,要脱开一些儒生学者陷入的窠臼,不受他们的多半带有先入为主观点造成的解读囿限。按照原作的诗句,参考古代书籍的相关记载,尽量恢复诗歌的原意,其中自然要有适当的艺术想象和场景还原的尝试。
      比如,《采薇》、《出车》和《东山》这样的诗歌,往往使用了类似今天的意识流与蒙太奇的场景变换的艺术手法,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也使得全诗具有更加蕴藉高远的意境。如果读者不能通过想象,还原诗歌中的场景变换,跟上诗中所写人物的思绪变化,就会对诗意的体悟受到很大的阻碍。
      再如,《汉广》的解读也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一个爱上了不该爱而且不可能得到爱的女子的男子,在女子出嫁的时候孤独地去了野外割草,为的是给送这个女子出嫁的马车准备喂马的饲料。面对汤汤的河水,高大的乔木,男子心里五味杂陈,无奈地还要采集喂马的饲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情人成为了别人的妻。纠结于这个男子是去打柴还是采集马料,都要看诗中的诗句,以及相应的语境。秣马与秣驹,都是要给马匹准备饲料。因此,如果执拗地以析薪代表婚事就断定男子是樵夫,便是没有细读诗歌的原句,没能体悟诗句所写的诗意。
      让《诗经》中的诗歌鲜活起来,就是对诗歌的解读要有诗意的理解和体悟,根据原作的诗句加以合理的艺术想象,力求还原诗歌当中所写的场景,从而完整地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与思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