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石屏】5:石屏彝族,花腰和三道红

(2010-04-04 11:13:48)
标签:

云南红河

石屏

花腰彝族

三道红彝族

烟盒舞

海菜腔

花腰舞龙

人文

旅游

分类: 人文

20100219云南-红河-石屏-花腰彝族-三道红彝族-烟盒舞-海菜腔-花腰舞龙

   居住在石屏北部包括山区的彝族分为两个支系,花腰(尼苏人)和三道红。

  一.花腰彝

   花腰是云南彝族的一支系又称尼苏人,花腰并不是这一彝族支系的自称,是他称。

   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她们被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http://s4/middle/5fae6c19g82caa7733d83&690

http://s2/middle/5fae6c19g83600e256f01&690
http://s6/middle/5fae6c19g83600e902ca5&690
http://s6/middle/5fae6c19g836017fcf665&690

                             (石屏花腰彝)

  腰彝主要分布云南哀唠山一带的高寒山区,而在云南省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区特有的土掌房。其墙壁和屋顶用土夯筑而成,冬暖夏凉,且屋顶家家相连,上一家房顶即可跑遍全寨。
http://s7/middle/5fae6c19g83603a869d36&690

http://s13/middle/5fae6c19g835fe0b5d82c&690
                           (石屏花腰彝的土掌房--屋顶家家相连)

   哨冲镇位于石屏县城北部,距县城70公里,是一个彝汉杂居,以花腰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早在90年代,哨冲镇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民歌、舞龙、刺绣著称。电影《花腰新娘》的大部分镜头在这里拍摄。慕善村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是花腰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同时也是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最为前沿的一个村寨,可以吃住在农家,品尝彝家风味小吃的同时可以欣赏民族歌舞。

  二.三道红 

 三道红这个名字来源于彝族文化,建水,石屏县坝区的彝族未婚女青年发辫用红绒线扎三道盘绕在头上,前面用黑纱帕包裹,后面露出并列的三道红色,故人们称之为三道红。三道红彝族自称为尼苏颇。

   她们上身一般是外罩五色辫镶边的青领褂或黑,红金绒领褂,内穿白色斜襟长袖衣,下穿青蓝色大口裤,裤脚缝上五彩花边,耳戴银耳环,手戴银手镯,脚穿绣花布鞋.已婚妇女只是发饰上有区别,发辫只扎两道红绒线。石屏北部30公里的龙朋镇三道红彝族以海菜腔、烟盒舞著称。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就来自龙朋,其唱腔起伏很大,音高,洪亮,可听性极强。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 

  石屏彝族烟盒舞与海菜腔,是同生共长的姐妹篇,以传统的装烟盒(以竹片圆形为边,梧桐树薄片为底盖做成;)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合,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内容多表现生产生活,模拟动物的动作形态,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优美动人。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热烈而铿锵的四弦声,欢快的笛子声翩翩而起。情绪豪放浪漫,动作优美精巧,潇洒轻快;有声有韵,刚柔相济,松紧有致辞。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技巧动作,高雅而幽美,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http://s3/middle/5fae6c19g8360617030b2&690

                (三道红彝的服饰与烟盒舞)

http://s5/middle/5fae6c19g83606b36d3b4&690                                 (三道红彝海菜腔)


   目前,石屏在宣传彝族风情文化时,常常将花腰的服饰、花腰调子与三道红的烟盒舞、海菜腔打包在一起,就是穿着花腰的服饰、唱花腰调,‘冒充’海菜腔”;穿着花腰的服饰跳烟盒舞,当然这样组合也许更有利于当地文化向游客与普通大众推广。

   但这也让许多初到当地的游客分不清花腰和三道红的区别。http://s10/middle/5fae6c19g8362d90e1949&690
http://s5/middle/5fae6c19g8362d7ec3a64&690

                     (步行街穿着花腰服饰跳三道红烟盒舞的雕塑)

   我们也是在来石屏的车上,遇见一位家住石屏的三道红彝族老乡,才知道除了花腰彝族,石屏附近还居住着三道红彝族。

   这位老乡是中途上车,因为没有座位,就不客气的坐到我的腿上,幸好很快就到了石屏车站,从中可以看出当地彝族同胞人际关系是非常和谐融洽的。

   有缘的是,中午12点,当我们沿着石屏老街来到石屏老县府对面,准备走进一家售卖彝族手工艺品和服饰的小店时,又看见上午车上的那位彝族老乡。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店里,介绍起了店里的石屏彝族服饰和乐器等。http://s7/middle/5fae6c19g836216ed0626&690

   走进小店,看见里面有一群来自周边乡村的彝族同胞在买东西,于是就跟他们一起,买了彝族的烟盒和挂在腰间的手工花腰绣片。

   在与其中一位彝族妇女的交谈中,我得知她们是来自龙朋的三道红彝。

   她告诉我们,烟盒舞是三道红彝族的民族歌舞,花腰彝族服装非常好看。要想看彝族歌舞表演,应该去她们家那边。不过在每年三八节的时候,她们也会来石屏参加彝族歌舞演出。

   看到我们三个人拿着照相机,这位身材高挑的彝家大姐,就拿起刚才买的红色烟盒,在街上跳起了烟盒舞。后来,那位我们认识的大哥也加入进来,他们跳起了彝族双人舞。
http://s10/middle/5fae6c19g836217670a89&690  
http://s8/middle/5fae6c19g836226276c67&690
http://s8/middle/5fae6c19g836225610d07&690
http://s15/middle/5fae6c19g83621cc0a6ce&690  
http://s1/middle/5fae6c19g83621fd428d0&690  

   虽然没有穿民族服装,但他们的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优美精巧,潇洒轻快。特别是那位大姐的舞步,套路高雅流畅,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在中午的石屏老街,这歌舞引来许多当地人,我们则在欣赏这曼妙舞姿的同时,不断地按下快门。
http://s13/middle/5fae6c19g83622a62d0ac&690  
http://s10/middle/5fae6c19g836226cf3a09&690
http://s10/middle/5fae6c19g836227d2b569&690 http://s15/middle/5fae6c19g836217d1eade&690
http://s15/middle/5fae6c19g8362297de34e&690  
http://s12/middle/5fae6c19g836224b93c6b&690

   跳过两段之后,大姐说,要是穿上民族服装,就更好看了,可以看出彝族同胞是多么地喜爱舞蹈。

   在这悦耳的烟盒节拍和欢快的舞蹈中,我们感受到了石屏彝族同胞简单、热情、快乐的生活。

   感谢彝族的大哥大姐的精彩表演,让我们看到了石屏彝族原生的烟盒舞。

   祈愿石屏彝族能永远保持这种朴素、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

   祝福石屏,祝福云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