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成人礼(冠礼和笄礼)
(2011-02-27 10:13:10)
标签:
杂谈 |
汉服成人礼(冠礼和笄礼)
第一部分:冠(笄)之礼的意义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汉民族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它对我们民族及成员生命过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当今流行的所谓“成人仪式”。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彭林先生指出,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各种原因,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仪礼”就是其中之一。“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
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礼乐文化强调秩序与和谐,这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无疑会给我们庞大的民族带来屹立风雨的底气,给庸俗文化有泛滥趋势的当今,带来一股雅正的新风。
自然,古人追求的“礼义”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礼”的内涵,讲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我们需要在尊重文明传统、汲取既有文明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为传统冠礼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我们现在学习、创新和实践新的冠礼,就是为了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继承传统冠礼对青年人负责、仁义、孝廉等正面激励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更应积极寻求通过适当方式,在冠(笄)之礼中启发青年人爱国、进步、理性、奋进等应有的精神品格。
第二部分:关于冠礼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第三部分:冠礼的准备
1、冠礼的年龄和时间:
2、 冠礼的地点
3 、冠礼的参加人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 、冠礼所需的服饰及摆放方法
童子服:即未行礼之前换上的汉服。叫做采衣。这种衣服以缁布为衣,而饰以锦边,锦一般用朱红色。穿采履。可以暂穿普通的布鞋。正式举礼之前,孩子脱去平常的衣服沐浴后换上童子服。
“再加”所用:帽子、皂衫、革带、系鞋。
“三加”所用:幞头、公服、革带、纳靴。
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同胞的各种实际困难,我们可以暂时不必拘泥于那么多,我们设计了最简化版本的冠礼所需服饰清单。
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较好的深衣1件(举礼过程中可不更换),自制软裹幞头1个或可系带的小巾1个(因为没有那么多冠可加了,所以奉冠的有司可撤减为一人),布鞋1双。
衣服的摆放方位:公服、皂衫、深衣,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
将要加的冠,由三位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幞头、帽、巾。
除冠者外,其它包括主人在内的参礼人员,有汉服最好,没有也可以着日常服装,但应注意庄重和整洁。忌披头散发、穿脱鞋、短裤等装束。
5 、冠礼所需的其它物品准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6、 关于冠礼中的音乐
礼乐不可分,古人行冠礼,贵族多举乐,士民多不举乐,综合考虑,建议:
备古琴或古筝一架,香炉一盏,乐手一名。不必拘泥演奏时机,可以从头至尾循环演奏,曲目,宜选择《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
7 、冠礼中所用到的常用汉族礼仪动作
①
②
③
8 、冠礼仪程中的取“字”问题
谈到冠礼,就不能不提到先民姓氏文化中的表“字”风俗,这也是冠礼中很重要的仪式程序之一。
姓、名、字、号,是汉民族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结构,先民中许多历史名人都有神采飞扬的“字”与“号”。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恢复国人取字的风俗,并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论述了其积极价值。我们建议,举行冠礼的家庭,不妨尝试给孩子取一个意韵隽永、有励志作用的格调高雅的“字”,至少,它会给孩子们的一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四部分:简化版程序
1 、简化版冠礼
●参礼人员:冠者,父母亲,正宾,有司一人,赞者一人。(有司赞者也可以由一人担任);
●准备什么: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较好的圆领汉服1件,或者深衣1件(举礼过程中不更换),自制软裹幞头一个(制作方法见天汉管理员百里奚的教程),如果实在不会做,也可以做一个可系带的小巾、布鞋1双、醴酒1杯、饭一份、小几一个、席子三张、盥1个、香炉及香若干、国旗挂图1张。
●详细程序
① 筮日:如前
② 筮宾、戒宾:如前
③ 陈设:如前
④ 迎宾:主人立于东等候宾客;有司托盘奉冠按方位立于西;冠者沐浴后,更换中衣,安坐于东房(可在卧室)内等候。
⑤ 就位: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正宾落坐于正宾位;主人于宾客落坐后就坐于主人位。
⑥
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今天,拙子某某(去掉姓,下同)行成人冠礼,感谢各位的光临!下面,拙子某某成人冠礼正式开始!
⑦
冠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冠者穿中衣走出来,向参礼者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在冠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
⑧ 宾盥:如前。
⑨
加冠:冠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幞头或小巾,正宾接过,走到冠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下(膝盖着席)为冠者戴上巾,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过来为冠者整理好幞头或巾。冠者起身,宾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幞头或小巾相配套的圆领汉服或深衣。
⑩拜礼:冠者出房后,向参礼者展示。然后连续行三次正规拜礼:第一次向父母,第二次向主宾,第三次向国 旗。
⑾醮子:如前
⑿字冠者:如前,可选。
⒀聆训:如前。
⒁冠者揖谢:就是冠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冠者立于场地中 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有司、赞者、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⒂
礼成:冠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拙子某某冠礼已成,感谢各位盛情参与!并与冠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主人和冠者与参礼者茶叙即可。
6、 仪式中礼辞的撰写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冠礼赞辞,一种是冠者誓词。可以参考海内外公祭黄帝孔子等所写礼辞,结合举礼学校特点,由教师和学生自行撰写。格式上宜采用诗经式的四言诗文。
7、 正式举礼前的准备就位
布置好礼台,观礼者就位,古乐队奏古乐,场地中布置好席子和澧酒席,正宾、赞者、有司列队准备,司仪就位。
第五部分:笄礼
一、 行礼的意义
二 、行礼年龄
《周礼》及古代习惯,都是十五岁左右行笄礼,最迟二十岁。考虑到时代发展、笄礼意义的调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要读书,完成学业。所以,这个时间放在高中毕业18岁为宜。
三、 行礼日期
四、 注意问题
1、 宾、有司、赞者等参礼者宜由女性担任。行礼地点宜于堂室。
2
、加笄: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条件许可下,可分别加笄、簪、凤冠。考虑到现今的实际情况,简化举礼时只一加即可——即由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笄。发簪、发钗这些东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笄礼用服,文献几无记录,我们考虑,宜分别选择褙子、曲裾深衣、大袖长裙或其它等次女装汉服。
3
、关于头发长短:现在有许多女孩子习惯留短发的,这和仪式的方式直接冲突,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关于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建议,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五、 笄礼的简明操作仪程 :
【准备活动】
1、 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
2、 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对于正宾,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参礼人员:
1)
2)
3)
4)
5)
6)
3 、器物陈设:场地、礼器、服装、音乐等。
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建议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场地。如孔庙、学校等。
汉服准备: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穿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
2、初加:发笄,罗帕。一套素色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稍微明丽一些的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大袖长裙礼服。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美;最后的翟衣正好反映了汉民族女性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物品设施: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
②饭1份:可以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
③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 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⑤盥1个: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⑥香炉,香
⑦国 旗挂图1张
①
音乐:礼乐不可分。可用《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
【笄礼仪程】
1、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坐于主人位。
3、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可以说: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
4、笄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5、宾盥:就是正宾洗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幅尽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赞着为笄者去发笄。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10、三加: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赞者为笄者去发钗。正宾跪下,为笄者加钗冠,然后起身复位。赞者帮笄者正冠。宾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幞头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
11、三拜: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国
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这次是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12、置醴: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正宾揖礼请笄者入席。笄者于是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
13、醮子: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正宾回拜。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笄者拜,正宾答拜。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14、字笄者:就是给笄者取“字”。正宾起身下来面向东。主人起身下来面向西。宾为笄者取字,念祝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笄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正宾复位。
15、聆训: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具体内容父母酌定。笄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父母行拜礼。
16、笄者揖谢:就是笄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笄者立于场地中 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
17、礼成: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赞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扫笄礼场地。
礼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