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浊漳水解读

标签:
古地理历史文化 |
《水经注》浊漳水山区段解读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http://s5/middle/001KDwftzy7ahbKiBEMa4&690
(山西古上党即今山西长治市。长子县西太岳山脉的发鸠山,其名今未变,传尧帝的长子丹朱封地于此并筑城,故名长子县。《山海经》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
《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
今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
(发源发鸠山的河水称阳泉水,源于伞盖山的河流称伞盖水,与发源鹿谷山三流合称浊漳水源头)
东过其县南,
又东,尧水(今苏里河)自西山东北流,迳尧庙(今有尧庙山,及尧村)北,又东迳长子县故城南,周史辛甲所封邑也。
《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即是县也。
(公元前555年,晋国在长子县拘捕了卫国的行人石买,孙蒯)
秦置上党郡,治此。
其水东北流入漳水。
漳水东会于梁水,梁水出南梁山,北流迳长子县故城南。
(梁水发源于丹朱岭,慈林山一带,河道走向已分支改变向北流向)
《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二年 ,郑取屯留、尚子、涅。尚子,即长子之异名也。
(公元前358年郑国攻取了今长治市市的屯留、长子县地区)
梁水又北入漳水。
屈从县东北流,
陶水(今陶清河)南出陶乡,北流迳长子城东,西转迳其城北,东注于漳水。
又东过壶关县北,又东北过屯留县南,
漳水东迳屯留县南,
又屈迳其城东,
东北流,有绛水(今绛河)注之。
水西出谷远县(今沁源县)东发鸠之谷,谓之为滥水也。东迳屯留县故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执孙蒯于纯留是也。
其水东北流入于漳。
故桑钦云:绛水出屯留西南,东入漳。
漳水又东,涷水注之,水西出发鸠山,东迳余吾县(于今屯留县西北九公里,为西汉东汉设置)故城南,汉光
武建武六年,封景丹子尚为侯国。涷水又东迳屯留县故城北,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
(在韩魏赵三家分晋的一百多年后公元前369年,韩共侯、赵成侯把晋桓公迁到屯留)
《史记》:赵肃侯(赵武灵王之父)夺晋君端氏而徙居之此矣。
其水又东流注于漳。故许慎曰:水出发鸠山入漳,从水,东声也。
(冻水河道今已改变南流汇入绛河)
漳水又东北,迳壶关县故城西,又屈迳其城北,故黎国也(黎国是炎帝的后代在上古时期建立至殷商时期的侯国,被周武王所灭,并迁殷商的后人于此地)。有黎亭,县有壶口关,故曰壶关矣。
吕后元年,立孝惠后宫子武为侯国。汉有壶关三老公乘兴上书讼卫太子,即邑人也。县在屯留东,不得先壶关而后屯留也。
http://s6/middle/001KDwftzy7ahbKiqjj45&690
漳水历鹿台山(今周王山,文王山)与铜鞮水合,
水出铜鞮县西北石隥山,(郦道元对铜鞮水描写主干分明,铜鞮水源头应为今漳源镇,铜鞮是山西沁县的古代名称,是春秋晋国东部别都铜鞮邑,西汉置铜鞮县,在今沁县西南乌苏村。铜鞮有:铜鞮山;铜鞮水;铜鞮县,铜鞮宫晋平公在此建)
东流与专池水(应为今景村河)合,水出八特山,东北流入铜鞮水。
庶纪河、段柳河、徐阳河、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涅水河
铜鞮水又东南合女谏水(应为今迎春河),水西北出好松山,东南流,北则苇池水与公主水(二水合称圪芦河)合而右注之,
南则榆交水与皇后水合(可能是今段柳河)而左入焉,乱流东南,注于铜鞮水。
铜鞮水又东迳李憙墓,墓前有碑,碑石破碎,故李氏以太和元年立之。(李憙铜鞮人,是曹魏即西晋时期的贤臣,深得当权者器重)
其水又东迳故城北,城在山阜之上,下临岫壑,东、西、北三面,阻袤二里,世谓之断梁城,即故
县之上虒亭也。(黄帝庶子姞姓之裔有封于断(其地在今山西沁县之断梁城)者,后代或以国为氏即今段姓上古来源)
铜鞮水又东迳铜鞮县故城(今沁县西南古城村)北,城在水南山中,晋大夫羊舌赤铜鞮伯华之邑也(铜鞮春秋时有羊舌氏三贤晋大夫羊舌赤是羊舌氏三贤之首,治国理念深得孔子的赞许)。汉高祖破韩王信于此县。(《史记》记载:公元前204年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代相)夏说(于)阏与。阏与赵国的地名位于汉朝的铜鞮县城西附近,公元前200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在此击败韩王信)
《地理志》曰:县有上虒亭、下虒聚者也。
铜鞮水又南迳胡邑西,又东屈迳其城南,又东迳襄垣县,入于漳。
漳水又东北流迳襄垣县故城南,王莽之上党亭。
潞县北,
县,故赤翟潞子国(赤翟是狄族人一支)也。其相丰舒(商汤后裔)有儁才,而不以茂德。晋伯宗数其五罪,使荀林父灭之。阚駰曰: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余按《燕书》,王猛与慕容评相遇于潞川也(潞川之战:五胡乱华之前秦与前燕决战,370年前燕慕容评逼走慕容垂使其被迫投靠前秦,王猛是十六国前秦的诸葛亮式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在此第一带王猛以六万军队消灭了慕容评所率前燕的主力军队三十万人,使前燕迅速灭亡。进而使前秦一统中国北方。王猛离世,前秦苻坚未遵王莽遗嘱而冒然南进进攻东晋,前秦历淝水之战后迅速衰落,灭亡)。评(指慕容评)障锢山泉,鬻水与军,入绢匹,水二石(在前秦王猛帅兵在潞川今黎城县与慕容评军队隔漳河对峙时,大敌当前,慕容评自持有漳河天险,竟封山封泉,向自己的军队买水买柴,使军心涣散,使前燕洛川之战大败,主力丧失,强大的前燕一个月后亡国),无佗大川,可以为浸,所有巨浪长湍,惟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县北对故台壁,漳水迳其南,本潞子所立也,世名之为台壁。慕容垂伐慕容永于长子,军次潞川,永率精兵拒战,阻河自固,垂阵台壁,一战破之,即是处也。(公元394年,西燕慕容永被崛起的后燕慕容垂击败)
漳水于是左合黄须水口(今黎城县小中河),水出台壁西张讳岩下(黎城县元村北面白岩山),世传岩赤则土罹兵害,故恶其变化无常,恒以石粉污之令白,是以俗目之为张讳岩。其水南流,迳台壁西,又南入于漳。
漳水又东北历望夫山(位于黎城县西北石板村,今称小孩儿山,小板山,山南有平头河入漳河),山之南有石人竚于山上,状有怀于云表,因以名焉。
有涅水(今涅河发源武乡县西北古城水库方向,西汉涅氏县,位于武乡县西北故城镇‘’涅水及附近流域甲骨文有记载,这一带有不少殷商方国)西出覆甑山,而东流与西汤溪水(今流经西汤村的西汤河)合,水出涅县西山汤谷,五泉俱会,谓之五会之泉,交东南流,谓之西汤水,又东南流注涅水。
涅水又东迳涅县故城南,县氏涅水也。东与白鸡水(今武乡县故城镇高寨寺河)合,水出县之西山,东迳其县北,东南流入涅水。涅水又东南,武乡水(今武乡县东北关河)会焉。水源出武山(今榆社县与太古交界处)西南,迳武乡县故城西,而南出得清谷口。水源出东北长山清谷(应为榆社县东北泉水河,榆社是后赵皇帝石勒的故乡),西南与鞸鞈(今北河,流经榆社县社城镇西崖底村)、白璧(今小河,流经榆社县西马乡小河沟村)二水合,南入武乡水,又南得黄水口,黄水三源,同注一壑,东南流与隐室水(应为海则河)合,水源西北出隐室山,东南注黄水(今云簇河),又东入武乡水。武乡水又东南注于涅水。
涅水又东南流,注于漳水。
(漳水东流,今平顺县平顺河北入)
http://s15/middle/001KDwftzy77Kqni4toce&690
漳水又东迳磻阳城(今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北,仓谷水(今露水河)入焉。水出林虑县(今河南林州市)之仓谷溪,东北迳鲁班门西(今林州西北鲁班壑),双阙昂藏,石壁霞举,左右结石修防,崇基仍存。
漳水于县东(实际是南),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注之。世谓决入之所为交漳口也。
漳水又东迳三户峡为三户津(应位于今临漳县岳城镇水库区)。张晏曰:三户,地名也,在梁期(西汉梁期县在邺镇村东北十公里处)西南。孟康曰:津,峡名也,在邺西四十里。
魏文帝《述征赋》曰:羡西门之嘉迹,忽遥睇其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