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陆泽中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湖

(2016-11-02 22:42:10)
标签:

杂谈

回望大陆泽-中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湖

古代冀中平原有北方第一大湖---大陆泽。大陆泽位于邢台,石家庄东部,500年前从南至任县北至宁晋尚有很大的湖面。大陆泽形成的根本原因,在1.5年前今华北地壳发生了激烈的运动,华北形成了几个大凹陷,海水汹涌而来至太行山。近十年来又有新学术观点华北在第四纪经历了陨石雨,造就了诸如白洋淀等低洼地。但尚无直接证据。尚不清楚大陆泽洼地是否与此有关。

http://s2/middle/001KDwftzy768lmc6Wta1&690

        白洋淀北六十公里左右太行山脉燕山石化及云居寺两处环形山疑似陨石坑

http://s11/middle/001KDwftzy768lm2Teq0a&690

 

    2008年在曾经的大陆泽位置,今河北宁晋地下近三千米处发现巨型盐矿层厚度100300米,储量千亿吨。使人们重新认识回味大陆泽。

http://s9/middle/001KDwftzy768lm6Gvec8&690

古就存在的中国北方最大湖泊成为历史遗迹。

大陆泽变化直至消失的因素地表径流的变化使补给来水减少。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沿太行山东麓北行的黄河西流断流,黄河之水不再直接注入大陆泽。尽管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同时也是湖泊的杀手,但黄河毕竟是大陆泽水量的主要供给者,因此,黄河西流的断流,对大陆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后,漳河、滹沱河河道的走向发生了变化。15世纪,滹沱河主流在南路,漳河主流行北路,分别注入大陆泽。1517年至1645年,滹沱河远离湖区,漳河以南流为主。1697年,漳河主流已离开湖区,1706年后全部汇归卫运河,以后不再回归北路,大陆泽持续萎缩。

人类对大陆泽水系的治理,使湖水下泄能力增强。最早的一次始于尧舜时期。那时禹受命治水,在大陆泽地区导河入海。其结果如古作文献《禹贡》所说“大陆既作”。古人的解释说:“大陆既作”,即大陆之地已可耕作。说明那时大陆泽的大部分地区已成耕地。其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规模的治水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元初郭守敬治理澧河,引大陆泽水归入澧河下泄,涸出了大量耕地。建国以后,更是对海河水系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治理,大陆泽、宁晋泊分别成为两个国家级滞洪区,在平常年份已失去了蓄水功能。

气候干湿周期发生了变化。现在已进入一个较为干旱的时期,本地区降雨量减少,而用水量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的匮乏。

还有泥沙沉积的作用 

上述原因导致了大陆泽的最终消失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陆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是由大陆泽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当代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于197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文中说:“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率先对古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研究的蒙文通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表《古代河域气候有如今江域说》,认为“古黄河流域河湖密布,气候适宜,盛产竹子、水稻,正有似今江南地带。则古时北方气候之温和适宜,必远非今之荒凉干亢者比矣。故中国文化必发生于黄河流域……”        

大陆与大陆泽是两个概念

关于大陆泽,在古代典籍中有诸多记述。中国最古代最早的文献《尚书·禹贡》对大陆泽就有记载。《汉书·地理志·巨鹿郡注》云:大陆泽在其西北。《水经》著述:漳水东北经曲周至巨鹿,其西畔为大陆泽,然大陆地也,非泽也。颜师古注《汉书》,始以大陆为泽名。孔颖达作《正义》,欲通二家之说,云:大陆地势淤下,旁带广平之愿,则兼“地”与“泽”二义言之。上述资料传递的信息表明,大陆泽在古代被不同的文献分别称为“泽”与“陆”,有的干脆称大陆泽为“地”,“已可耕作,未以为‘泽’也”。这些表述似乎是矛盾的。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汉代以前,古籍里记载的是“大陆”。汉代以后,颜师古注《汉书》,才称为“大陆泽”。这里需要指出:“大陆”与“大陆泽”并非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大陆”,是指以大陆泽为中心,包括周围大片类似于河口三角洲类型的土地,其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而“大陆泽”则是指湖泊的水体部分。这里是造成古人对大陆泽表述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大陆泽的形成原因

大陆泽的形成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年第二期)说: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在构造上它是被各个断层包围的下凹盆地,最深的部分在西部,紧贴太行山。其下沉开始于白垩纪(距今1.4亿年),一直延续至今。这个凹陷带本是海洋的一部分,在黄河、海河等河流带来大量泥沙的冲积下,逐渐建造成了华北大平原。在华北平原形成的过程中,大陆泽也经历了形成与消亡的过程。大陆泽就在这个下凹盆地的最深部分。大陆泽从诞生到消失,大体经历了海洋、特大型湖泊、大型湖泊群湿地、中型湖泊、小型湖泊、消亡这么一个过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人在对待大陆泽认识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大陆泽的形成与黄河有直接的关系。黄河下游原来一直是不固定的,它像桀骜不驯的巨龙,在北至海河口,南至淮河口长达一千公里的范围内来回摆动,黄河挟带的泥沙在填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陆泽,黄河的来水养育了大陆泽。古代黄河流经河北平原,因未筑堤坝,河道极不稳定,曾往返更迭多次。

黄河流经河北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前两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北流。《山海经》所记的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冲积扇的南沿,向东经雄县、霸县一带,至天津一带入海。《禹贡》所记的大河下游在深县与《山海经》所记的大河分流,穿平原中部于青县东入海。《汉书》中所记的大河则经豫东北、鲁西北、冀东南,而后东北去至黄骅入海。这三条河道在战国中期以前,或互为主次,或同时存在。而那时的大陆泽的范围,大致在三道黄河之间的区域内,其地形地貌也呈多样化特征,有浩瀚的水面。在任县、隆尧、宁晋、辛集、武强等地的地方史料中,都显示有大陆泽的存在。唐代人李吉甫、杜佑亦以邢、赵、深三州为大陆地,相关史料证明了大陆泽南北纵80公里的记载。按《水经注》所记,那时这里称为河(黄河)的水道有十余条。这些河道相互贯通,飘忽不定,形成了密如织网的河网地带。上述特征决定了这里多沙州、孤岛、沼泽与低地平原。大陆泽的东西宽度,大约西起太行山山前平原的黄河西流,东至《汉书》中所记的流经冀鲁交界处的古黄河。其西沿因处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相衔接的断层带,因而西岸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大陆泽在任县境内的西部边沿大致位于今邢德公路一线。

大陆泽自古至今的变化,一直表现为东部水面的退缩。在尧舜时代,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命鲧治水。鲧用“堵”的方法筑堤防洪,至今在清河、威县、临西一带留有鲧堤遗迹。说明在那个年代,如遇洪水年份,大陆泽的水面可一直抵达这里。到殷商时候,大陆泽的水面位于今广宗、平乡一线。依据是商王朝在这里建离宫别馆,既要有游览大陆泽风光的便利,又要防备被洪淹没,因此选择了在大陆泽旁边的高地大平台建了沙丘宫。到秦朝末年,大陆泽东岸在今平乡县城一线,在平乡县城北的王固村有沙丘宫遗址。据平乡人说,王固村本名“皇故”,因秦始皇病故于此而得名。到汉代,对大陆泽有了明确的记录,《汉书·地理志·巨鹿郡注》云:“大陆泽在其西北。”巨鹿古城在今平乡县平乡镇。平乡镇位于平乡县东南部,大陆泽在其西北,可知当时大陆泽的东岸已在今平乡、任县交界一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陆泽的东岸基本稳定在任县东部一带。而原来长约近百公里的大陆泽水体,已被分割为海河水系串连起来的湖泊群,其主体部分位于任县、隆尧、宁晋境内,水体呈哑铃状,仍称大陆泽。

http://s10/middle/001KDwftzy768lm8vHz89&690

 

15世纪至20世纪,大陆泽处于急剧变化中,华东师范大学学者石超艺说:16世纪中期前后,大陆泽南北长50公里,东西广15公里,形状貌似葫芦,位于任县的南部,较位于宁晋的北部更为深广。自15世纪到16世纪后期,大陆泽一直是一个南起任县北至宁晋的统一大湖。

此后,随着湖水的不断萎缩,至17世纪初(明朝后期),大陆泽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解后的南泽原本为大陆泽的主体,湖泊范围分明,湖体比北泊更深广,承袭了湖泊分解前的名称,仍为大陆泽。北泽湖体平浅、散漫,呈现河湖交错的景像,因主要位于宁晋,另称宁晋泊。

17世纪中叶开始,宁晋泊急剧扩张。虽然直至1700年,大陆泽仍是海河南系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其次才是宁晋泊,但此后二泊地位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大陆泽快速萎缩,到1748年,南北仅约17公里,东西仅约6公里。而宁晋泊持续快速扩张,至1809年,已三倍于大陆泽,至1824年,大陆泽仅一息尚存,宁晋泊则已是漫漫巨浸。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清雍正初年,怡亲王允祥为整治直隶河道,亲驻任县,指挥民工疏通了位于隆尧境内连接南北泊的水道,使海河上游九河之水顺利下泄至北泊所致。

1897年,大陆泽基本消亡,而宁晋泊也发生严重萎缩。至1939年,宁晋泊在洪水季节仅剩十四公里,在枯水季节不显湖形。在上世纪经历了1963年的洪水后,大陆泽、宁晋泊完全走向了终结。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惊飞向晚风。明月蒹葭杨柳岸,鱼舟人唱藕花丛。

元代诗人李京的一首《大陆澄波》诗,描绘出了大陆泽当年的万千风光。古代黄河下游有众多湖泊,其中著名的有:大陆泽、大野泽、雷夏泽、孟渚泽、圃田泽、荥泽、海隅薮等。大陆泽居诸泽之首,为中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湖。

大部内容摘自牛城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