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巨马水---郦道元故乡之河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http://s3/middle/001KDwftzy73N0gTyKud2&690
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
(拒马河出今河北涞源县古称广昌县,水源其一源自涞源南著名白石山北,涞山又称七山今称旗山,是临近涞源南的小山。拒马河形成于70万年前,发源于涞源盆地)
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进为侯国。
http://s4/middle/001KDwftzy73Oaag73Je3&690
涞源王安镇北涞源东高速休息区,巨马水射鱼城于其南,远处可见涞源杜家台村一带明长城
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其城东,
(涞源东三甲村有古城遗址,疑为射鱼城;另涞源县稻地庄北,傲鱼沟西山之西,此地水域开阔,适合建城捕鱼,而且是交通要道,适合建城扼守,也可能是东西射鱼城)
《竹书纪年》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穷、射字相类,疑即此城也,所未详矣。
(荀瑶又名智伯是战国晋国四卿之首,在联合韩魏围攻晋阳的赵襄子时反被赵襄子策反韩魏联合灭掉了智伯。后三卿分晋,建立了赵;韩;魏三个国家。智伯曾带晋国军队攻打鲜卑部落中山国,中山国终被晋国打败,但后来又崛起被赵国吞并),
“巨馬水東流經加夷山,即睒子于山中養無目父母之所也。”
《輿地志》云:“易縣加夷城有坑,闊三丈,深五丈,俗呼睒子窟。”
摘自《太平寰宇记》易州,今《水经注》已无此段文字。
传说睒子为盲人夫妇俩收养长大,后与父母进加夷山修佛。睒子在山中被加夷国王误作兽射杀,睒子临终托付国王奉养其盲人父母。父母知其死、扶尸哭天感动了菩萨,菩萨救活睒子、并使其父母眼睛重见光明。加夷王更勤政爱民.
加夷山有可能是指今摩天岭东一带。
涞水又迳三女亭西(应在紫荆关东巨马水向北转折后之东),
又迳楼亭(易县西山有楼亭村,附近唐朝有楼亭县)北,左属白涧溪(今有白涧村),水有二源(一水来自摩天岭,另一来自茶山),合注一川。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名。其水又东北流,谓之石槽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涧口(今白涧村北)。
涞水又东北,桑谷水注之,水南发桑溪,北注涞水。
(桑谷水今称蓬头河来自今蔚县小五台山南台,《水经注》称小五台山为到刺山或倒刺山,称其甚层峻,未有升其巅者。盛产高品质大黄中药。后人也称其为雪山,东五台山。海拔近2900米,是佛教圣地,小五台山是永定河与拒马河的分水岭),
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
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黉为学校,小黉;大黉应在百里峡野三坡地质博物馆一带的拒马河南、北岸。古有大黉岭为今蓬头河与小西河所隔山脉,今称西大岭)
(霍原是良乡东广阳人,素有冀北孔子之称。是西晋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死后葬于今良乡天开寺村。墓碑贡桌在清朝中期尚存,墓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八国联军盗走)。
(王浚为西晋末期的晋国幽州地方官,在西晋经八王之乱后,王浚有称帝之心,因得不到支持,杀害不少贤才其中包括有冀北孔子之称的霍原。后王浚被前赵石勒设计擒杀,王浚覆灭西晋在华北山西的军事集团相继灭亡,华北平原进入了近三百年的五胡之乱)
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hoto/upload/2006/08/11556945790.jpg
圣人城 大龙门堡旧影
摘自dj48新浪
涞水又东北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紫水今称小西河附近有紫石口村,秦汉也称南涿水),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亘下(水出自小五台山东,及西灵山一带,大亘可能指西灵山),东南流,左会磊砢溪水(当地人称角沟水,发源东灵山南水水峪尖山南,是与永定河支流清水河的分水岭),盖山崩委涧,积石沦隍,故溪涧受其名矣。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迳圣人城东(圣人城位于九龙镇西大龙门堡,其名取自霍原,在今龙门天关,唐宋以后易名大龙门堡),又东南,右会檐车水(黑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谓之榆城河。
(十渡西涞水县都衙乡都衙村南有古城遗址,疑为古榆城。但与郦道元所述榆城在拒马河北位置相左,而今十渡镇与描述榆城的位置相近,且也存古遗迹)
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钚钚相比,咸悉西首。
(1. 如果按“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来理解:世人认为今涞水县铁锁崖是《水经注》的藏刀山,包括《涿州县志》等。是正确的。2.如果按“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来理解:遗憾铁锁崖有藏刀山之姿,并无藏刀山之位,二者不是一处,应为讹传。铁锁崖在巨马水南;而藏刀山在巨马水北,显然二者不是同一山,藏刀山另有其处)
http://s9/large/548c9bc1te148cc8984f8&690
铁锁崖 巨马水即将出山处
摘自九幢精舍的博客
《墨子.兼爱》中有大禹北通防水,原水...,防水即今房山大石河;原水应指巨马水《房山县志》记载相传大禹曾在铁锁崖下治水。
涞水东迳徐城北(徐城为周景王时大将徐峻所建,附近有红山文化遗迹),故渎出焉,世谓之沙沟水。
(沙沟水,分南沙沟水即桃水,北沙沟水即垣水,于涿州北交汇,古桃水河道今已改道南迁走北拒马河即古督亢沟)
又东,督亢沟出焉。
一水东南流,即督亢沟也;
(根据郦道元所述今涿州北拒马河为古督亢沟)
一水西南出,即涞水之故渎矣。 水盛则长津宏注,水耗则通波潜伏,重源显于逎县,则旧川矣。
(在丰水期,水流奔涌,注满河道,枯水期泅蓄地下,到逎县泅蓄暗流重出河道,这段暗流是埋在河床下旧的河川故道)
东过逎县北,
涞水上承故渎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潭广百许步,长数百步(在暗流重出后,积成千平米左右潭水),左右翼带涓流,控引衆水,自成渊渚。
长川漫下十许里,东南流迳逎县故城东,汉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疆为侯国,王莽更名逎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也。
(汉景帝时有匈奴小王部落投汉,封地于涿州、保定一带,晋朝将征服的胡人安置于山西,华北等北方地区留了隐患。西晋末期胡人纷纷崛起,终酿成五胡之乱长达300年,汉族人口大部南迁或远离北方,由上千万人锐减到几百万人)
又东南流,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公孙瓒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
http://s4/middle/001KDwftzy73PInvMsjd3&690
易水南的中易水
《史记》云: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祖(人名)送(荆轲)易水之上,即此水
又东南迳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三国于224年置范阳国,后有范阳县,在在今定兴县西南固城镇)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
http://s2/middle/001KDwftzy73OziAL7j21&690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西汉设乐浪郡治朝鲜,据资料周灭商,商的北方贵族从涿州东、固安南的古韩候城位置当时应称“乐浪”,迁移到今朝鲜,建立乐浪国,并得到西周的承认。乐浪府可能指古韩候城某地政府机构,该古韩候城与今陕西韩城都是周武王不同儿子的封地。在夏商时黄河在此一带流过入海,河海交汇故有乐浪之地),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
(郦道元祖上六世居涿州,在今涿州南郦元村,西有紫渊湖水,河流交错,是督亢之地,郦道元在这里快有乐的童年,后来辞官在这里闲居十年)
(郦亭沟水经道元村西向、松林店、高碑店西南流动汇入巨马水)
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其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
又东迳容城县故城北。
又东,督亢沟水注之,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南流迳逎县北,又东迳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今涿州南大树楼桑村)。又东迳督亢泽,泽苞方城县,县故属广阳,后隶于涿。
《郡国志》曰:县有督亢亭。孙畅之《述画》有《督亢地图》,言燕太子丹使荆轲赍入秦,秦王杀轲,图亦絶灭。
地理书《上古圣贤冢地记》曰:督亢地在涿郡。今故安县南有督亢陌,幽州南界也。
《风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崖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谓也。其水自泽枝分,东迳涿县故城南,又东迳汉侍中卢植墓南,又东,散为泽渚,督亢泽也。北屈注于桃水。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南迳广阳亭西,而南合枝沟,沟水西受巨马河,东出为枝沟,又东注白沟,白沟又南,入于巨马河。巨马河又东南迳益昌县,护淀水右注之,水上承护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迳临乡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云为侯国(汉景帝三年匈奴六降王其一封地在涿州北的垣水北岸称为“顷”其子“云”封地临乡城)。
(益昌县:在霸州市东40公里处有策城一村,为古益昌县)
《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南十里有临乡城,故县也。淀水又东南迳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水。巨马水东迳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汉景帝三年匈奴六降王其一封地在涿州北的垣水北岸称为“顷”其子“婴”封地益昌县故城),王莽之有秩也。
《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东南迳安次城东,东南迳泉州县故城西,又南,右合滹沱河枯沟,沟自安次西北,东迳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入巨马河,乱流东注也。
(晋建安中年313-316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自山西出兵过飞狐关与白种人羯胡石勒战于安次县,刘琨前半生卷入八王之乱,后半生为西晋反分裂征战)
(闻鸡起舞取自刘琨少时刻苦用功。刘琨虽不长于政治军事才能,但在艰难困顿中志存社稷,屡经挫败,却锲而不舍,奋斗不遗余力。是西晋政权末期少有忠诚者。王浚、刘琨是西晋末期仅有的北方与后汉匈奴、羯胡政权抗拒的西晋军事集团,但二者不能团结,互助,矛盾频发,在王俊被石勒擒获后,未倾力救援,却坐观其变,刘琨曾设法寻找到石勒失散多年的妻子和儿子石虎并厚待送还石勒,对石勒这个强敌尚存侥幸和幻想。至使幽州并州地区相继被石勒攻陷,刘琨败走冀东,西晋在北方的军事集团彻底灭亡)
(传涞水因刘琨曾在此拒石勒骑兵而得名拒马水,通读巨马水)
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
《地理志》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河。河,即濡水也,盖互以明会矣(此处的“河”实为“黄河”,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是西汉地理。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修复黄河瓠子口黄河决堤处,并导黄河北行两渠,复行黄河禹贡故道,所以当时黄河经过容城,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黄河,并非是濡水。可见西汉时黄河禹贡故道河南河北段基本通畅。参阅《资治通鉴》二十一卷。在王莽时期北行黄河逐渐断流)巨马水于平舒城北,南入于滹沱,而同归于海也。
(古燕国东平舒城位于天津静海钓鱼台村西,曾于公元前47年遭受海侵,一度荒废。据传姜太公钓鱼故事发生于此。平舒城是古燕长城东部截止处,古燕长城亦称易水长城、西起燕下都易县东至到平舒城南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