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谷歌地球,不经意发现燕山石化所在地符合陨石坑特征,而燕山猫儿山奇特的月牙环形山陡峭地势,以及周口店猿人遗址龙骨山的碎石结构,可能都与陨石撞击有关。而附近群山岩层斜向明显,是否与陨石撞击有关值得探究,陨石撞击事件推测:根据猫儿山周围有石花洞;银狐洞;上方山云水洞,形成年代,假如陨石撞击,这些洞穴会荡然无存,所以撞击时间会早于其形成年代。可能最早7000万年更早些应不会晚于6.5亿岩石震旦纪造山运动。可从陨石撞击点取岩浆岩石测定形成时间,2005年4月《地学前缘》颜丹平等《北京西山官地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实验官地杂岩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这次深度撞击足以给当时正处于汪洋大海的北京地区掀起了波及全球的海啸,造就了周口店古人文明赖以生存的环境,造就了百花山脉等高山,京西复杂的山体地质结构皆与此相连系,这个陨石坑附近的的京西北苏家坨(百旺山)以北是否同时有更大的陨石撞击过很难否定。
http://www.anshan1.com/uploads/allimg/101217/091Q14957-1.jpg
下图为猫儿山月牙环形山脊陡险反常图片
http://img1n.soufun.com/bbs/2010_05/16/bj/1274000864153_000.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47303652.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47305625.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47301127.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47303717.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49591617.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966406.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6106839.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693622.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10609995.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5617379.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842341.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692378.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837604.jpg
http://mw2.google.com/mw-panoramio/photos/medium/62842341.jpg
(图片截取自谷歌旅友拍摄的猫儿山脊)
下文转自maoersha网友:
此文给过报纸,报纸要求要有专业专家推荐意见;给过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称这种圆形花岗岩岩株国内还有不少,现资料不能证明是陨石坑。
一、陨石坑简述
目前,世界已确认陨石坑约160个。我国报道过海南白沙、江苏太湖、河北涿鹿、香港九龙、内蒙多伦、辽宁岫岩等地发现疑似陨石坑,但是由于调研投入不足等原因,还没有一个获得国际认可。北京疑似陨石坑位于房山区燕山石化公司范围,恰属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地质资料齐全,调研工作应相对容易些。
该地区位于房山城关西北,处北京西山与平原交汇处,为大型国有石化企业——燕山石化公司所在地。北有石花洞、银狐洞等溶洞群落,南接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为尚在开发的金代皇陵遗址;而中心盆地为与周围截然不同的圆形花岗岩岩株。燕山花岗石久负盛名,属建筑上等石料,天安门广场曾经大量采用。因燕化公司建设和生产,开采受到限制;近年南部和西北部的非厂区地带花岗岩开采迅速增加。该地区无火山喷发遗迹,但是外侧有基本完整的环形山脊。此外,该地区多项独特地质现象,地质界对其构造成因一直存在争论。若从陨石撞击角度分析,这些疑点能否一一揭开谜底?
二、陨石坑分析
陨石坑是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陨石坑的大小决定于陨石的大小以及撞击处(靶岩)的物质。根据地形观察,参考世界已确认陨石坑的描述和可查的地质资料,对燕山疑似陨石坑浅析如下:
(一)地表形貌分析
陨石坑一般具有环状隆起坑缘(环形山),它是由陨石撞击挤压和抛射物沿坑的边缘堆积而形成的,坑周的抛射物的层序与陨击坑原来的地层层序相反。
燕山地貌符合这一特点,如图1:以凤凰亭为中心,四周分别为雾岚山、凤凰岭、猫耳山、太平山近圆形环抱;并且雾岚山、太平山向中心一侧存在着岩体地层层序倒置现象。参见图2。
燕山地区地貌虽然是环形,但是总体西北高、东南低,主峰猫耳山距中心远,东南无环山封闭,而且岩层倒序主要分布于东部,与陨石坑标准模式(平地垂直撞击)存在差别。能否从原有地貌和陨石撞击角度分析为:陨石自东南斜向撞击猫耳山东麓,改变了山脊走向,并挤压猫耳山进一步抬高?
(二)坑底结构分析
一般陨石坑底的岩石受到陨石轰击,由于应力释放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陨石坑底部常出现中央隆起的状况;另外,一个巨大陨石的轰击,能触发深部岩浆的上升侵入并溢出地表,充填于坑内。
图2燕山地区地质图
(自2005年4月《地学前缘》颜丹平等《北京西山官地杂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
燕山盆地符合后者,中心为与周围截然不同的圆形花岗岩基岩。地质教材称为“房山复式侵入体”,构造独特,备受关注。房山复式侵入体平面上近于圆形,直径7.5~9km,面积约60km2,为一中等规模的岩株。其接触面产状较陡,一般倾向围岩。复式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体为主,四周外缘散布石英闪长岩体。学术界对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同时、还是分批次形成存在争议。若用陨石撞击观点,把这种特殊石英花岗岩看作陨击熔融和熔岩侵位复合作用的结果,是否更容易解释?
多项岩石断代分析检验可查。检验得出的复合岩体形成年代虽有出入,但均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即侏罗纪后期到白垩纪早期。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猫耳山(北岭)一带岩层定义为侏罗纪,比四周岩石均晚许多,而与花岗岩形成时间相近。
陨石坑常有陨石碎片残留物存在于冲击产物中,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地表陨石坑中挖掘出陨石冲击体本身。这是因为强大的陨石冲击,瞬间将陨石和靶岩击碎、甚至熔融、汽化,沿坑壁喷向出来,落下时已非原来形状。花岗岩体存在的包体(捕虏物),从分布到形状,同样受到关注,能否解释为散落下来的陨石、原岩碎屑?
此外,资料称:航片显示出岩体内部发育有配套的环状和放射状构造。
(三)环坑地质分析
据资料,陨石撞击成坑过程可大致分为:压缩挤压、开掘成坑和成坑后调整等三个阶段。压缩挤压、开掘成坑时间很短,数秒至几十秒时间,靶岩和围岩受到撞击和挤压,形成一系列陨击构造;成坑之后会受到重力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发生种种调整和变形,如坑壁垮塌,角砾岩充填,出现放射状、同心状裂隙等。参见图2,沿燕山花岗岩体外围,环形分布着一系列独特的地质构造:
1、太古宙变质杂岩———官地杂岩Ar。分布花岗岩株东北、东南侧,出露面积不到0.5M2。与上覆地层呈剥离断层接触,遭受了强烈动力变质作用,普遍发生糜棱岩化及碎裂岩化变形。相邻花岗岩部位有大量该杂岩捕虏体。实验显示年龄约2500Ma(百万年),地球最古老岩石之一。能否认为这古老岩层的出露、强烈变质、与上覆地层剥离断层、捕虏体进入花岗岩体,都是陨石撞击的结果?
2、四周岩层的的缺失与隆起。图2中剖面。剥离断层的存在,杂岩上覆直接接触的地层,是中新元古界到下古生界的不同地层。南侧缺失了中元古长城系;北侧缺失了中元古代蓟县系、新元古界,中元古长城系逆冲倒置,官地东侧牛口峪一带也存在逆冲现象。其他岩层厚薄变化较大。官地杂岩、剥离断层、以及上部岩层的构造面理产状都近于一致地从花岗岩中心向外倾斜,形成一假想的宽缓的穹状隆起(曾被一些学者称为“房山穹窿”),控制了四周山体褶皱格局。能否将此解释为陨石撞击后的靶岩回弹和深层岩浆侵位推挤?
图3太平山向形剖面
3、四周山体褶皱构造。是假想“房山穹窿”在山体构造的延续。除东部雾岚山为古地层倒置(西侧为垂直断崖)外,南、西、北山体褶皱均为向形(斜)构造(山体断面岩层呈两翼高、中部低状,如图3),形成太平山、北岭(猫耳山)、凤凰岭基本封闭的圆弧轴向,圆心指向花岗岩体中心,并且面向中心一翼均陡倾、甚至直立和倒转,而背翼倾角较缓。三大向形山体的轴向即为环形山脊,其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有关?
4、四周断层分布。参见图2,断层主要围绕花岗岩体及北岭(猫耳山)呈环状分布。其中花岗岩体西侧与北岭(猫耳山)之间存在断层,但不清晰。
(四)环坑岩石分析
当陨石撞击地球表面时,所引起的瞬时动态高压和高温,必然导致周围岩石发生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上的变异。燕山附近接触热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分布在花岗岩主体周围,离主体越近,变质强度越强;同时西北部较西南部稍近。
1、距花岗岩体由远到近可依次划分出:红柱石—黑云母带,主要岩石是角闪岩、变质砂岩及大理岩;石榴石—十字石带,主要岩石是各种接触变质岩及各种角闪岩、大理岩,以出现十字石、石榴石、铝直闪石、普通角闪石为特征,在长英质岩及基性程度较高的岩石中出现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绿帘石等矿物;矽线石带,在变泥质、砂质岩中该带以出现矽线石为特征,大理岩及钙质岩中则出现镁橄榄石、透辉石、符山石和钙铁榴石等。这三个带兼具接触热变质和中压区域变质相的特点。
2、糜棱岩。碳酸盐质糜棱岩,常发生弯曲,可见碎裂、机械双晶变形、弯曲以及核幔构造;角闪斜长质糜棱岩,发育透入性糜棱面理及拉伸线理,暗色条纹由柱状定向排列的角闪石以及黑云母组成,浅色条带由钠—更长石及石英组成;花岗质糜棱岩,石英已发生显著的静态重结晶,形成由矩形及多边形石英组成的多晶石英条带;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原生双晶已变形弯曲,石英为长条状应变石英及动态重结晶的矩形细粒石英,其内少数角闪石和黑云母颗粒发生香肠化和破裂滑移;长英质糜棱岩(变晶糜棱岩),磁铁矿和榍石由于变形强烈呈定向排列且出现拉断现象。
3、碎裂岩。断层角砾岩,角砾一般在2mm
以上,最大达10cm,角砾及胶结物、形状等特征因地而异;断层泥,出露宽度十多厘米到几十厘米,用手捻搓有明显粗糙感。
三、结语
据资料,陨石坑的主要标志还有:1、震裂锥的存在。受陨击的岩石破裂面上有明显条纹状锥形构造,条纹长度从不足1厘米至数米,条纹从锥顶向侧翼分散作马尾状,锥体的顶端都有指向该冲击构造中心的趋势。2、造岩矿物相的转变,如石英转变为柯石英和超石英、锆石加热分解为斜锆石等。由于地质专业知识的缺乏和掌握资料的限制,这些需要地质专家论证。
若燕山陨石坑成立,无疑为房山、乃至北京丰富独特的地质资源增添新的亮点。
附: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宙
|
代
|
纪
|
世
|
代号
|
距今年代(百万年Ma)
|
主要生物进化
|
|
动物
|
植物
|
|
显
生
宙
|
新
生
代
Kz
|
第四纪
|
全新世
|
Q
|
1
|
人类出现
|
现代植物时代
|
|
更新世
|
2.5
|
|
新近纪
|
上新世
|
N
|
5
|
哺乳动物时代
|
古猿出现
灵长类出现
|
被子植物时代
|
草原面积扩大
被子植物繁殖
|
|
中新世
|
24
|
|
古近纪
|
渐新世
|
E
|
37
|
|
始新世
|
58
|
|
古新世
|
65
|
|
中
生
代
Mz
|
白垩纪
|
|
K
|
137
|
爬行动物时代
|
鸟类出现
恐龙繁殖
恐龙、哺乳类出现
|
|
裸子植物时代
|
被子植物出现
裸子植物繁殖
|
|
侏罗纪
|
|
J
|
203
|
|
三叠纪
|
|
T
|
251
|
|
古
生
代
Pz
|
二叠纪
|
|
P
|
295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类出现
两栖类繁殖
|
孢子植物时代
|
裸子植物出现
大规模森林出现
小型森林出现
陆生维管植物
|
|
石炭纪
|
|
C
|
355
|
|
泥盆纪
|
|
D
|
408
|
|
鱼类时代
|
陆生无脊椎动物发展和两栖类出现
|
|
|
志留纪
|
|
S
|
435
|
|
奥陶纪
|
|
O
|
495
|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
带壳动物爆发
|
|
寒武纪
|
|
∈
|
540
|
|
元
古
宙
|
新元古
|
震旦纪
|
|
Z
|
650
|
软躯体动物爆发
|
|
|
|
Pt
|
1000
|
低等无脊椎动物出现
|
高级藻类出现
海生藻类出现
|
|
中元古
|
1800
|
|
古元古
|
2500
|
|
太
古
宙
|
新太古
|
|
|
Ar
|
2800
|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出现
(原始生命蛋白质出现)
|
|
中太古
|
3200
|
|
古太古
|
3600
|
|
始太古
|
4600
|
|
注:表中数据为与前一年代分界时
周口店猿人遗址鸽子堂的碎石结构
北京陨石坑有金朝皇陵,即金陵遗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