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姐的故事
(2011-05-06 12:54:08)
标签:
文化·文学健康文化 |
分类: 杂感琐记 |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专访了杭州市抗癌明星郑水珍。郑水珍,我平常都亲切地叫她郑大姐。郑大姐是一位康复了十五年的乳癌患者,1942年6月出生,党员,江干区癌协景芳小组副组长,江干区癌症康复协会热线咨询员。
在采访中,郑大姐怀着感恩的心对我说:“我有个温馨的家,儿女孝顺,丈夫对我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她告诉我,她是1996年11月在浙一医院查出乳腺癌的,当月开得刀。开刀那天,她的心情很糟糕,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她说,割掉乳房这样痛苦的事,哪个女人心里会好受?她的这种生不如死、心如刀绞的感受我是充分理解的。因为我们的病种相同,我开刀当日,情绪也很低落。
面对郑大姐术后苦闷、烦躁的心情,丈夫朱根法耐心地开导她,慰藉她。丈夫老朱对她说:“乳房少了只又有什么关系?我不在乎这些。我们几十年的夫妻了,我在乎的是你这个人……”丈夫如沐春风的话语,犹如冬天里驱寒的暖气,让郑大姐冷若冰霜的心渐渐地温暖了起来。
她告诉我,在她住院期间,丈夫每天来医院两趟,风雨无阻地给她送中饭和晚饭。因受病情的影响,郑大姐的情绪在那个阶段,常常表现的反复无常。有时候连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莫名其妙地冲着丈夫发火。对丈夫送来的菜肴也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嫌咸就是嫌淡。
对郑大姐住院期间表现出来的恶劣的态度,憨厚的丈夫总是以最大的宽容谅解她。每次见郑大姐发脾气,他总是冲她嘿嘿地一笑。他深知疾病带给她心灵的创伤,需要时间去慢慢修复,包括她的坚强意志。这个时候他若斤斤计较她的态度,只能把郑大姐推向绝望的“万丈深渊”。
交谈中,郑大姐还告诉我,在她住院期间,不仅丈夫老朱对她悉心照顾。儿女们也十分地孝顺她。和她同患癌症,身体处在康复期的女儿每天协助父亲,为她买菜、洗菜、烧制可口的佳肴。晚上儿子、女婿在她的病床前轮流守夜陪护。刚出院回家时,丈夫还把全部的家务活包揽了下来。郑大姐说,至今,拖地板等不少家务活,还是老朱在干。老朱在生活上对郑大姐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另外,对她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也是尽全力在默默支持。用郑大姐的话说,如果离开了他的支持,她不可能坚持到今天。这话我信。倘若生活在一个鸡犬不宁的家庭中,哪来余力从事志愿者工作?就是自身康复也成问题。
二、我热爱志愿者工作
提起自己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郑大姐的话是那样地滔滔不绝。她说:“我热爱志愿者工作,每当情绪颓废的病友,在我的劝导下重扬起生命的风帆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看着她兴奋的笑容,我问道:“郑大姐,您当景芳小组副组长十多年了,经历过的困难一定不少,如筹集小组活动经费,还有苦口婆心地做病友工作等,关于这方面,能举些例子给我听吗?郑大姐犹豫了一下,谦虚地说,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所做的这些事也都是我这个副组长份内的事。在我再三的请求下,郑大姐向我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郑大姐告诉我,景芳小组的前身是和洁莲小组合并在一起的,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加,分离了出来,单独成立了景芳小组。刚成立时,病友近二十位。小组活动经费没有一毛钱。面对如此困境,她和劳菊梅组长,不辞辛苦地到凯旋街道和景新、景秀等各个社区去筹集活动经费。虽然,每次筹集来的数额都不大,但对于白手起家的景芳组来说,收益还是不小的。这些磨破嘴皮筹集来的经费,听郑大姐说,她和劳组长都分文不留地上交给了江干癌症康复协会。郑大姐说,协会有规定,各小组筹集来的活动经费必须上交协会,由协会财务部门统一保管。小组若举办活动,每次活动后,组长根据活动经费的发票再去协会报销。报销前的活动经费,每次都由她和劳组长垫付。
听了郑大姐的介绍后,我说了句:“郑大姐您和劳组长辛苦了。您俩在景芳组的口碑一直不错!”述说完了小组经费筹集的事,郑大姐又向我诉说了在协会做病友思想工作的甜酸苦辣。她说几年前有位女病友,因为夫妻感情不和,曾经想寻短见。后来经她三番五次地耐心劝说,病友终于打消了死的念头,坚强地活了下来。这样的个案在她担任副组长与康复热线咨询员期间是不胜枚举的。因篇幅有限,今天就不一一罗列了。
在采访中,她还说到了自掏腰包买营养品去看望病友的事。她说,当副组长这些年来,她上门或到医院去看望过病人无数次,去时总要买点水果之类的营养品,这些东西,都是她自己掏钱买的。提起这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为病友蒋凤英买菜的事。那件事很让人感动。那天,郑大姐一大早敲响了我的家门,当时我还没有起床。听到敲门声,我连忙穿衣下床。当我打开家门时,郑大姐把装满菜的塑料袋递给我说,这事要麻烦你了,呆会儿把它交给蒋凤英,她家的电子门铃坏了,摁不响。看到你住的单元门开着,我就来敲你的家门了。实在对不起!打扰你了。听她这么说,我忙说没关系的。然后,询问了一下蒋凤英的病情。郑大姐对我说,蒋凤英因脚骨裂缝,买菜很不方便,所以这些天来她家吃的菜都是由她购买的。听到这里我关切地对郑大姐说:“您要注意身体,奔波很累的,您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她笑着答道:“谢谢你的关心!买点菜不累的。”
买点菜不累的这句话,至今忆及仍让我感慨万千。我想对郑大姐说:“好人会有好报,您会健康长寿的。”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