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快乐玥玥
快乐玥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13
  • 关注人气:15,4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孩子,不打就是害了他?

(2011-02-17 08:07:24)
标签:

育儿

一年级

打骂

惩罚

心理偏差

分类: 育儿杂谈
 今天是元宵节,外面已经是鞭炮声不断了。再祝大家新春快乐,兔年事事顺心!
 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几个好朋友总是会聚一聚。四个家庭虽然说都在一个城市里,但平时各忙各的,想聚在一起比较难,只有春节假期里,大家才能凑在一起。
 欢聚一堂,不免谈起了各自的孩子,说了孩子的可爱,说了孩子有趣的事,也说起了孩子的调皮、不听话。哪个孩子不调皮?说起这个话题,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而对于孩子的调皮、不听话,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朋友A说:“我儿子不听话,我是会打他的。”
 朋友B说:“你打孩子也太狠了,怎么能一直打呢?打能解决什么问题啊。”朋友B与A住得比较近,来往比较密切,互相比较了解情况。
 朋友A说:“我妈妈也这样说过我,可是,你说怎么办了?孩子不听话,骂又没用,怎么能不打呢?”
 朋友B说:“打骂是可以,但不能经常打啊、骂的。孩子都被你骂皮了,打怕了。以后还怎么教育?”
 朋友A说:“打了他就会听话了。我现在如果不打他,不教育他,那就是害了他,你知道吗?”
 朋友B说:“教育是要的,但也不能打啊。那我是不打孩子,我坚决不打。打了他,有时自己更难过,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都问:“那孩子有时不听话,你怎么办?”
 朋友B说:“我忍住,把气憋回去。我以前也打过,后来我妈妈跟我姐姐一直说,孩子打不得,这对孩子不好。后来我就不打了,忍住。”
 我们开玩笑地说:“那你不怕憋出个内伤来啊?”
 哈哈……
 
 不打孩子就会害了孩子吗?那打孩子,就是爱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吗?完全不打孩子可行吗?
 我想起了两个同事的孩子,两个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下成才的孩子,一个是王老师家的女儿,从小王老师和他丈夫就达成了协议,绝对不打孩子,即使再生气,也不能动孩子一个手指头。最后,王老师家的女儿考上了天津大学;另外一个是应老师家的儿子,应老师夫妻俩对孩子期望很高,从小就给予孩子很严厉的管教,应该说,他的儿子已经很懂事了,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就会被应老师打,应老师坚持认为孩子还是要打的,不打不成才啊。最后,他儿子考上了北方交大。
 但后来,我们在谈起孩子该不该打的问题时,王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孩子,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的。我们家的女儿,我们从小没有打过她,但她的脾气很不好,怎么说呢,相对更跋扈些,说话做事都很冲,脾气很不好,在家就是天王老子般,对我们也颐指气使,经常呵斥着。小刘啊,孩子做错事了,先说理,实在不行,打也是必须的。”
 应老师也感触地说:“打是可以,但不可打太多了,动不动就打也是不可行的。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觉得,男孩子太调皮了,不管教,长大了就不好管,所以打得太多了。但我的儿子现在很怯弱,做事没有主见,什么都怕,生怕做错了事情,父母会责备。现在他的交际也很欠缺,不敢认识女孩子,跟女孩子在一起就脸红,跟领导在一起也不敢怎么说话。现在想想,打太多了,害了他。”
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曾经让我思考了很久。孩子可以打吗?我想,这两位老师都是走了极端的。一个过宠,完全不打;一个过严,打得太多。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反而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过犹不及。
太宠孩子,说不得,骂不得,打更加不得的教育方式,我不赞成,但也不想这么做。虽然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是独生子女,在家深得家人的宠爱,但是,宠只限于家庭,出到了社会,就不能等到一分的照顾。在家宠惯了的孩子,性格很嚣张,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到了社会上,是要栽跟头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真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让孩子受点惩罚,让孩子在磕磕碰碰中长大,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而一味的以武力来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可取。“以理服人”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当孩子犯了错(孩子总是在犯错、改错中成长的),先跟孩子讲道理。女儿有很多时候是讲理都讲不通的,我也会动手打她,打了,再好好讲理,她大多能记住了教训。同时让女儿明白了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做错了,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样长久教育下去,能让孩子明白规矩的重要性,让她知道如果自己做错了,是要被打的。
但打是不可以长久使用的,等孩子长大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沟通。因为打是不能让人心服口服,打只能抑制他表面的冲动,内心里,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对懂事了的孩子,最好是跟他谈心,用平等的方式来让他知道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
经常打骂孩子是有副作用的。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做法孩子都在效仿着,现在我们打他,长大了他也会以牙还牙的去对别人。写了《一岁就上常青藤》的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博客里表示,体罚是建立在大人和孩子之间体力不对等基础之上的暴力行为。当你体罚时,你就是向孩子灌输了以强凌弱的合理性。孩子接受暴力原则,长大了就会欺负人,甚至会欺负到老子身上。薛涌上中学时,坐在他后面的一个男孩,脸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问他怎么了。他说是和他爸爸打架。薛涌很吃惊:“怎么敢和你爸打架? ”他回嘴说:“你懂吗?这叫独立战争! ”后来他个子长高了一头,也不带伤来上课了。再问他家里“独立战争”的进展,他得意地说:“那老东西再不敢碰我了。 ”千万别把这当笑话看,现实生活中,爸爸太过暴力影响孩子,甚至害了孩子的事时有发生的。
 但说实话,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打骂孩子,有时,真的是孩子不听话。父母打孩子,很多时候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但我们应该反思,正是这一时冲动可能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谎、固执、冲动、以暴制暴,也有可能走向怯懦、害怕、缺少主见。
 完全靠打骂来教育孩子,肯定是不可取的;但完全不打也是不负责任的。凡事都要有个度,中庸也许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希望我的朋友能够明白,也希望自己今后在教育女儿时,能做得更好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