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女儿声乐班表演的一些感触和心得

(2010-07-30 09:18:30)
标签:

育儿

教育

声乐表演

心得

感触

分类: 成长点滴

女儿的暑期声乐班上至昨天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依惯例进行了一场的习唱演出。昨天下午进行了一场彩排,昨天晚上7:00就正式开始了。

老师还弄得很隆重,要求孩子们穿着漂亮点,最好要化点妆。我也给女儿梳了个漂亮的发型,一家人早早来到了青少年宫声乐班级。

老师还给每个家长发了节目单,先是集体合唱两首歌,再个人演唱表演,最后再集体合唱。

来了挺多家长的,估计一家都来两个了吧。现在就一个孩子,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会来看看自己孩子的学习所得。

集体合唱时,感觉还不错,孩子们基本懂得该如何使用歌唱的一些小技巧,如用丹田的气唱歌,如何吸气等。

个人的习唱是按照级别来的,女儿选的是十级的《梦的眼睛》,所以摆在了后面。

一路看下来,发现孩子们唱得都不错,但缺乏表现力。个个站在台上,表情不生动,光顾着唱歌,没有动作,缺少感染力。记得下午在彩排时,有个男孩从头至尾没有动作、表情,最后老师急了,在结束时抬起了他的手,僵硬,我们家长和孩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那孩子哭了好久。

相比较而言,女儿的表现力会更好一些。女儿很喜欢这首《梦的眼睛》,虽然是临时决定的,准备了一天,在家自己编排了些动作,女儿的乐感不错,编排的动作也很到位,唱起来就很活泼,有感染力,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回到家,第一次看到女儿在声乐班表现的玥爸偷偷地跟我说了一句:“唱得不错哦,表现力挺强的。这女儿,嗯,她要感兴趣就继续学下去吧。”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回忆女儿学声乐这一年来的经历,许多感慨涌上心头,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想在这说一说:

1、先要培养兴趣。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儿从小就喜欢唱歌,乐感也很强,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她跟哪个老师学声乐。要不是大班上期的那一场“卡拉OK比赛”,我想我们也不会跨进声乐班的大门。大班时,因为在学校的唱歌比赛中脱颖而出,被选中代表幼儿园去参加区级比赛,老师建议找一个声乐老师做些指导,所以才找了个声乐老师学习,才发现女儿有这方面的兴趣。后来在声乐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大大地鼓舞了女儿的干劲,再加上老师的表扬,我们的奖励,更加激发了她的兴趣,才有了后面的学习。

2、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每次带女儿去上声乐课,我们都是开开心心地去,快快乐乐地回来,因为我不给孩子任何压力。这是孩子学任何才艺都应该要注意的,让孩子学得轻松些。让孩子感受乐趣,我们还有一个做法就是经常让女儿表演,去爷爷奶奶家,让她给大家唱个歌;朋友来了,让女儿给大家唱个歌;小朋友一起玩,让女儿教大家唱一首新学的歌……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她表现自己,孩子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学习的乐趣自然不会减。有时我们还会把女儿唱的歌用相机录下来,放在电脑里,不时地欣赏欣赏,增添了不少的学习乐趣。

3、适合小班的教学,千万别一对一地教学。孩子还小,她学习兴趣的维持需要有一个“比、赶、超”的学习氛围,而一对一地教学虽然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不适合。记得去年,因为要参加比赛,赶时间,就找了学校的声乐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结果女儿学了两节课就再也不去,她说一点意思也没有,差点浇灭了女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年过完,我们就给她了报了青少年宫的声乐班,试上了一节课,她就非常感兴趣,因为她的活跃,在班级中表现突出,一下吸引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大大满足了她那小小的虚荣心,所以就觉得学得很有趣。

4、家长陪着学很重要。因为孩子小,老师课堂所教的东西,尤其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孩子未必能一下子就明白,家长陪着,多少会更明白些,回家可以做些简单指导。再一个孩子小,学习的时间维持不久,这时家长在场,适时地眼神提醒或鼓励,对孩子非常重要。这从女儿声乐班上一些没有家长陪的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5、孩子的表现力要培养,更要保护。个人认为,歌唱表演艺术,歌唱得好很重要,表现力强也很重要。一个人音质再好,唱得再好,站在台上却没有任何的表现力,如同木偶(老师的话),也根本打动不了听众和观众。看女儿声乐班上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都比较缺乏表现力,只是把歌唱完就算完事了。这不可取。孩子有表现力,除了跟性格有关,还要我们家长的培养和保护。多多鼓励孩子,培养信心,让他在人前大胆表现,孩子的表现力自然会好!

以上只是自己看了女儿声乐班昨晚的表演所产生了一些感想。

 

 

 

2010年7月29日声乐班演出《梦的眼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