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女儿拿了别人的东西后……

(2010-02-24 12:42:02)
标签:

育儿

教育

女儿

阿姨

口袋

分类: 成长点滴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一家人准备出去散步。天气有点凉,给女儿换裤子时,摸到裤子口袋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直接感觉是手机。短短几秒钟,脑子就已经闪过好多念头,是手机吗?我的手机在桌面上放着呢,她爸的手机都是怀揣着的,不可能会在女儿的口袋里;那就不是手机?不是手机会是什么呢?……掏出一看,真的是手机,只不是是一部黑色的旧手机,一看就知道是一部被淘汰的坏手机。可是我们家没有这手机啊,女儿从哪拿来的?我怎么不知道呢?是谁的呢?经过别人的同意了吗?……脑子里同样闪过无数的念头。

    问问女儿吧。我拿着手机,问女儿:“玥儿,这手机是你的吗?”

    女儿看了看手机,有点害怕地感觉,怯怯地说:“不是我的。”

    我心里有点明白了,又问:“那怎么会在你的口袋里呢?”

    女儿靠近我,小声地说:“是我从小弟弟家拿来的。”

    昨天,也就是19日,我的几个好姐妹聚会,各家都带上了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朋友家吃完饭后,又到了女儿口中的这个小弟弟家喝茶。女儿一说,我就想起,这个朋友家确实有个坏的手机,以前女儿去串门时就曾经玩过。昨天我们几个都喝得晕乎乎的,女儿有没有玩这个手机我都不记得了。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女儿什么时候拿的手机,经过别人允许了吗?

    我抱过女儿,拿着手机,又问:“你很喜欢这个手机吗?”女儿点了点头。

    我又问:“这是阿姨家的手机,现在怎么会在你的口袋里呢?”

    女儿看着我,眼睛有点红了,没敢说话。

    我有点严肃地看着女儿,又问:“你问过阿姨了吗?”

    女儿摇了摇头,用一种非常可怜的眼神看着我,看到我生气了,赶紧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在阿姨家玩这个手机,本来想玩够了就放进玩具堆,可玩着玩着,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放进了口袋里。妈妈,我真的知道错了。”女儿越说越委屈,眼泪都差点要掉下来了。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就有点放心了。我其实最担心的是女儿不经别人允许,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却不肯承认。我最担心也最不愿意想到的是那个字。

    我让女儿看着我,说:“好,知道错了还是个好孩子。这件事你真的做错了,你喜欢这手机没有错,但你不应该没经过阿姨的允许,私自把手机拿回来。不经别人的允许不可以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更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妈妈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不管这个东西是好东西,还是件旧东西,知道吗?”女儿点了点头。

    我又说:“妈妈还想告诉你,不经别人允许就把东西拿走,那在法律上是叫‘偷’,是要接受法律惩罚,要坐牢的。”女儿很担心地看着我,我意识到我可能说得太重了,赶紧说:“但你只是拿来玩,忘记放回去了,现在知道错了,我们就改正好不好?”女儿这才有点释然的样子。

    我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我们马上就改正,我们把这个手机给阿姨送回去,然后再跟阿姨道歉,好不好?”女儿很开心地说:“好,妈妈,我知道错了,就改正,还是个好孩子,对不对?”我响响地亲了下女儿,说:“那当然,以后还要不犯同样的错误,那才是个好孩子。”女儿郑重地点了点头。

    刚好趁着散步的时间,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把手机给朋友送去,一路上又和女儿演习了遍道歉的话:“阿姨,对不起,我昨天玩这个手机,不小心给带回家了,现在送来还给你。请你原谅。”

    虽然后来朋友没在家,我们的手机没送成,但女儿在此过程中应该会受到教育。我不想给孩子的这种行为定义为“偷”,但如果不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听之任之,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有可能为“偷”。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小孩在幼儿期间,他们的小偷小摸行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510岁左右是高峰期,然后逐渐消失。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还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所致。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出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比较“阔绰”,他们的心理欲望因为家长的宠爱而变得膨胀。如果因为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喜欢某样东西时家长没给他买,孩子就会自己想“办法”,把这种东西占为己有。想想女儿平时就特别喜欢玩弄我们的手机,也特别渴望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而我们当然是不同意。所以才出现了今天的事情。

    我觉得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保持冷静。一个人难免犯错误,重要的是看他犯错误后的态度。孩子还小,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保持冷静,不急躁、不埋怨,尊重孩子,不但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其次,要耐心讲道理。在这么小的孩子心目中,“自己”和“别人”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他们只知道“我想要”,喜欢的东西就想占为已有,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道德、不应该的。此时我们应该以亲切又严肃的态度,引导孩子讲出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是你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会觉得怎么样?”或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道理,孩子更易于接受。

    第三,别轻易定义为“偷”。今天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最后悔地是说出那个“偷”字,当时女儿的表情我记忆深刻,我觉得我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所以出了这样的事,在与孩子交谈时,切不可使用“偷盗”等词语,而要用“拿走”“带走”这样的词来代替。

    第四,陪孩子把东西送回。在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对后,应该立即要求孩子把东西送还人家,最好能陪同孩子一起去。这样,既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又可以加深对孩子的教育,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不经别人许可,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必须把它送回去。”送完之后,一定要表扬孩子,赞赏他做得对。

    第五,千万别听之任之。即使在家长看来是不值钱的东西,也决不能默然处之;也不能因为爱面子,怕孩子的举动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索性教给孩子如何隐瞒;更不能采取赞赏纵容的态度,使孩子心安理得甚至沾沾自喜。这样都会助长孩子的占有欲,使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坏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发展到去偷窃。

    第六,教孩子尊重别人的东西。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属于他的,他可以支配那些物品,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动”,“如果想要用别人的东西,就要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完之后马上还给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