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博文了,不是没有内容写,而是最近实在忙得晕头转向。今天得空看了博客,看到了许多朋友的留言,玥妈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翻看草稿箱,发现了这篇刚开学时写的,但没写完的博文,就把它完成了。)
那个星期六下午,因为想帮女儿找一个好的“语言表演”的老师,所以在一位家长的引荐下,和另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一起去拜访胡老师。途中,和这个家长进行了聊天,这位母亲,很自然地从包里拿出一张表格。这张表格是她的孩子这学期周末两天的安排。我接过一看,这孩子一共要参加六个的学习班:英语、作文、围棋、绘画、语言表演、舞蹈,周末两天被排得满满的,甚至于有两个半天还要赶场呢!
我非常的困惑,问:“给孩子报这么多个班,孩子忙得过来吗?”
这位妈妈说:“没什么忙不过来的,她上完一节课,我会用摩托车接她再去上下一节课。”
我又问:“那孩子不觉得累吗?”
这位妈妈说:“应该不会累吧,这些都是她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
我又问:“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吗?”
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那当然是我们提供她选择的,选的都是她喜欢的。”
我终于明白了,这些所谓孩子自己选择的,其实是家长的一个计策,也就是说,即使孩子不选择这几个课程,家长也会为她安排另外一些课程。让孩子自己选择,看似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逼迫。唉,可怜天下的孩子啊!
我又问:“那孩子一般用什么时间来玩呢?”
这位妈妈奇怪地说:“剩下的时间,她就可以玩了。”
我帮这位妈妈算了下时间,说:“你看,这些上课时间就占满了两个双休日,孩子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她还有多少时间玩?”
这位妈妈想了想,又说:“玩什么,学习重要。”
我心想:学习是很重要,难道玩就不重要吗?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和机会,就值得吗?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玩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许多卓有成就的名人的童年就是相当爱玩的,记得语文书中就介绍过: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显微镜”。通过玩,孩子找到了兴趣和乐趣;通过玩,孩子的体魄和注意力得到了训练;通过玩,孩子的空间感、平衡力、观察力等智能得到了锻炼:通过玩,孩子学会了和人相处。会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玩可以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基础。俗话说:“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却只能产生匠才。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但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更要为孩子创造玩的机会,教孩子“会玩”,“会玩”的孩子才能幸福茁壮地成长!
我又问:“那孩子爱读书吗?一般用什么时间来看课外书。”
这位妈妈又说:“我女儿不怎么看书,因为没有时间。她作文还过得去,靠的是在胡老师这里朗诵的诗歌中积累的词汇。”
我真为这位女孩惋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形成了职业病,只要一听说哪个小孩没有进行广泛的阅读就觉得很可惜。我觉得孩子在儿童时期,应该让孩子多阅读,多积累。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知识的积累、品格的塑造、思考能力的提高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是说一下子就能见到效果,它会慢慢地积淀,积淀成一个人深刻内涵。但现在大多家长因为看不到一些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并不重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甚至于漠视,我认为家长这种做法,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害了孩子。
最后,我又问了这位家长一个问题:“孩子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这位妈妈并没有回答我,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孩子需要思考的时间吗?需要,太需要了。当孩子上完了一天的课,她需要有时间来思考今天所学的内容,需要时间思考所学的方法;也许孩子今天做了件值得骄傲的事,她需要时间回味那种快乐的感觉,需要时间思考为什么值得骄傲;也许孩子今天做了件不该做的事,她需要时间来反思,以便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孩子在成长,她有许多成长中面临的快乐需要回味,烦恼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思考,而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的,她又有什么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呢?就连这些问题都没有时间思考,她又有什么时间来思考以后该干什么?又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她们的未来?思考她们的人生呢?……亲爱的家长们朋友们,不要对孩子不放心,孩子的思维开阔着呢,你想到的他们也早想到了,甚至比你想的还要多。别剥夺孩子太多的时间,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吧!
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建议都告诉了这位妈妈,我不知道这位妈妈能否听得进去。但我希望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做到这几点,给孩子充分的玩的时间,给孩子充分读书的时间,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我相信,这样做,孩子所积攒的潜力,终有一天会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