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女儿跳舞的日子,原来女儿那个班级跳舞的时间是早上十点之后,这个暑假,因为要考级,也因为天气炎热,很多家长的强烈要求,时间作了调整,改为八点上课,因此很多孩子迟到了。这不,今天又有一个小女孩迟到了。
小女孩边走边哭,嘴里还念叨着:“迟到了,迟到了!”旁边的妈妈倒是一言不发,拖着孩子来到教室门口,小女孩还在哭,不肯换鞋子进教室。这时,有个老师走了过来,说:“小朋友,你迟到了,快进来。”小女孩还是不肯进去,哭得更伤心了,说:“老师会骂我的,不会再发小红花给我了。”哦,她们老师规定这个月如果能做到不迟到,穿班服,每次都奖励一朵小红花,集满六朵红花可以换一件礼物。看来,小女孩是怕拿不到红花啊!这时,妈妈说话了:“都怪我,太迟叫她起床了,她又磨蹭,所以就迟到了。”也许老师是为了息事宁人,就顺着说:“对,这怪妈妈,小宝贝没错,错的是妈妈。老师批评妈妈。”这时,小女孩才停止了哭,跟老师走进了教室。
这件事是告一个段落了,但这个老师和妈妈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孩子迟到,错误应该归为妈妈吗?那孩子没有责任?这难道不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小孩子在快乐地跑着,可能是不小心或是动作不协调,小孩子摔倒在地上或撞到了墙上,孩子因为痛立刻哭了起来。孩子的哭泣让一旁的家长心痛不已。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家长,甚至我们自己的家人都习惯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揽着哭泣的孩子,然后边用手拍打地面或墙壁或拍打一切孩子撞到的东西,边述说一些类似:“坏蛋,打死你,让你撞坏我的宝贝,都怪你”之类的话语。孩子看着大人这样的举动,听着父母的话语,孩子通常会停止哭泣甚至是破涕为笑。
也许有些家长认为这不过是件小事,心思也很简单,就是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忘记疼痛,不再哭泣。可在孩子看来,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可以找地板和桌子当‘替罪羊’。这样,他就会在心中形成可以不承认错误、逃避责任的概念。以后他长大了,和别人交往过程中,一旦和人发生了冲突,就会自然而然把错误往别人身上推!可见家长们看到的通常是这种方法的短期效应——孩子不哭了,而看不到这种做法的长期效应——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学生吵架了,动手打架了,我们一问起怎么回事,他们回答我的第一句话肯定是“不是我,都是他……”没有遇到过哪个孩子会主动说“这是我的错。”走进教室,满地的纸张,一问,谁也不承认自己扔过纸,就连你在他座位底下找到的纸张,他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扔的。”今天该轮到这一组扫包干区了,可当你去检查时,却发现满地都是树叶,追究起责任时,谁也不肯承担责任?你说,这些孩子的责任心到哪去了?明明做了的事情,怎么就能睁着眼说“不是自己”呢?
我遇到的更严重的一件事是:学校“科技节”活动,要求每个班推选一位同学参加“电脑报”的制作比赛。我们班经过选拔,最后定了一个男同学去参加。可到了比赛那天,却找不到这个孩子,自己一个人回家去了。第二天问他为什么不参加,他竟说:“我没有时间准备。”你说气人不气人,你要不想参加可以早点说,他代表的可是班级,怎么能这么没有责任心呢?
我们的孩子都怎么了?他们的责任心到哪去了?看到今天这个老师与妈妈的表现,我才有所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在误导着孩子,是我们家长教会了孩子推卸责任,正因为小的时候我们教孩子摔倒了该怪“桌子、墙壁”,孩子长大了才会无论做错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是我的错,是……”。正因为小的时候我们教会了孩子推卸责任,孩子才慢慢地学会了推卸责任。
责任心至关重要,责任心应从小培养,让我们就从自己的言行中开始教育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