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起,万水千山
 
     
从华东体验级线路公盂山到华东第二虐“七尖”,我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两年半时间走完近50条线路,包含约三百个山头,近八百公里总路程以及能抵得上二十个珠峰的绝对海拔上升。
 
     
现在终于到了面对华东第一虐线“千八”、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的时候了。
 
     
今年五一假期为4.29-5.1,同一个假期同一片天空,无数的人在出行。我们计划用足三天走完“千八”并穿越它所包含的三个景区。天气预报好天气能持续到5月1日下午,之后将有阵雨,看来我们运气不错。
一念差,阴阳相隔
 
     
4月29日,排名中国第四虐线的秦岭“鳌太线”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几支驴友队伍近百人也将开始攀登,其中一支就是嘉定区我相熟的驴友们。鳌太穿越全程几乎荒无人烟,而且气候多变空气稀薄,正常走完需要5天,所以按常规5月3日晚他们能够结束行程下山。可是5月1日晚上天气变了。
 
     
端午节以前北方天气还不稳定,西伯利亚飘来一朵乌云,很可能就会带来一股弱冷空气。秦岭作为我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感受尤其明显,而秦岭山脊的鳌太线,更是会将天气变化的影响放大好几倍。所以江南一阵雨,鳌太千山雪。
 
     
事后才知道,三位云南驴友这次长眠在了秦岭之巅,还有多人冻伤严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去徒步登山?
 
     
我以前的博文里已经解释过了,不再废话。
为什么去挑战虐线?
 
     
人生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顺风顺水,难免就会信心爆棚目光远大,却忘了审视自身的不足。真正能够看透名利急流勇退的人真的很少,驴友也是如此,一旦挑战过足够多的小山头,各种排名第X的线路就自然会成为下一步的目标,却忘了户外的格言:“对自然永远要有敬畏之心”。
为什么会酿成惨剧?
 
     
有挑战虐线的决心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挑战无人区的虐线(比如“鳌太线”),如果再加上无知者的无畏、人定胜天的狂热或者经验主义的托大,这三点有其一,遇到条件突变,就很可能成为下一具尸体。
 
     
挑战成功固然牛逼,万一不成功呢?
 
   
“可怜无定河边骨,多少深闺梦里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开始才是正文-----------------------
 
     
千八:华东第一虐线,在浙南丽水市龙泉和庆元交界处,全程需翻越十一座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头,其中龙泉的黄茅尖1929米为江浙皖赣第一高峰,庆元的百山祖1856.7米为瓯江闽江福安江三江之源,两者合称江浙屋脊。“千八”全程徒步总距离约90公里,走完约耗费4-5天。
 
     
“千八”曾经是我菜驴时遥不可及的梦想。两年半的积累,走过了浙东括苍山、浙北龙王山、浙西清凉峰、第三虐“三尖”、第二虐“七尖”、徒步圣地“武功山”,现在终于到了要面对第一虐“千八”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
 
     
扣除回上海的9小时路程,这次能用来登山的时间实际为两天半。我们需要走完从凤阳山、黄茅尖穿越到百山祖(沿途八个1800米以上主要山峰及三个景区)这段精华线路,还有三座仅有一个名字的山峰间隔较远,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去强求了。
 
     
想起在山上遇到的另一支队伍,据他们的向导说他们发下宏愿,要用十天时间完整走遍附近所有超过1800米的山头,全程188公里。我的老天,这是要把“千八”活活走成“狼塔”的节奏啊!百感交集的我们只能对他们挥挥手说声珍重。
 
     
其实那些山头中除了黄茅尖、百山祖以外,其它都没什么知名度,在浙南连绵的高山中也就是拥有一个名字而已。既然如此,强迫症又何必那么严重呢?
 
     
乐享户外,勿恋虚名。就算时间耗得起,我们不可再生的膝盖也耗不起,中国那么大,地球更大,我还有好多小心愿没有完成,可不想把宝贵的半月板消耗在那些次要的山峰上。
 
     
     
     
     
--------------插入一段闲话------------------
 
     
“千八”途经两个自然保护区三个景区,沿途的水草肥美植被丰富,绝顶的山高水长极目天阔更是寻常。那些山花烂漫的小路,新绿满目的山径,成了治愈城市病最好的良药。
http://s6/mw690/001KDbpOzy7bp9TifiJ45&690
http://s9/mw690/001KDbpOzy7bp9TmoXe18&690
 
     
走“千八”的驴友里更多的人是为了荣誉以及挑战自己,我也是为荣誉而来,只不过多了一点文艺的情怀。
 
     
     
     
     
 
 --------------闲话结束,回到正文--------------
 
     
说实话上海的俱乐部走一次“千八”真心不容易。从上海过去大巴需要8-9个小时,现在高速公路在凌晨两点以后就不能再行驶了,我们4月28日下班后直接赶去集合,即使晚上19:00准时发车,按前人经验也不可能在凌晨两点前到达浙南的丽水市,所以必须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休息到凌晨五点,等解禁再接着出发。这三个小时只能在服务区想办法休息,可这点时间哪里够睡?等到了地头,第一天要爬10个小时,直接从海拔660翻越1828凤阳山和1929黄茅尖,苦啊!
 
     
再算算经济账,更是心里直骂自己犯贱。上周老婆带孩子参团去旅游,好吃好住两天全部费用才600元,而我这次徒步的团费加物资准备就已经花了790元,最终超出900元是大概率事件。这是何苦呢?累死累活走三天,跌打滚爬一身汗,五月一日晚到上海要晚上23:00以后了,五一假期彻底报废,五月二日还要上班,累啊!
 
     
可是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很久,因为组织一次千八必须要凑满至少十二个强驴队员,而强驴在任何俱乐部里都是少数派,再加上全程需要三天三夜,还有装备和技能要求、天气的配合等,种种条件决定了千八能成行就不容易了,那么苦一点累一点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我并没有怨言,其他队员也没有,所有人都在认真准备,期盼着出发的时刻。
 
     
决战前夕,光有必胜的意志还不够。战争拼的是后勤,徒步拼的是恢复。如果每天使用科学的方法补充膳食及休息,就能最大程度减少肌肉酸痛的情况,后一天也就能坚持得更长久。装备上的细节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这次我第一次为自己准备了秘密武器:浓度40%的葡萄糖水。它给力到什么程度呢?实际使用效果超出了我的理论计算值!
 
     
做好了苦、累、又苦又累的心里准备和物资准备,28日晚19:10,我们全队11人到齐出发。
 
     
五一假期的高速路堵车是必须的,心里真是忐忑,万一堵上几个小时,我们连服务区打地铺的时间就都没有了,会变成坐一夜的车第二天直接上山,那还怎么活啊?
 
     
然而一路上竟然没有堵车。29日凌晨两点,离丽水市还有约50公里,车不能再开,赶紧在云和服务区停下来。我早就下定了决定不怕丢人打地铺,反正别人也不认识我,还是躺平了睡觉舒服。真到了打地铺的时候,只有我和“圆明”“毒狼”队员做到了,其它队员碍于面子蜷在座位上将就着,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29日五点起床天还没亮,服务区空荡荡的大厅只有一个瞌睡的营业员。我本以为睁开眼睛会看到一圈吃瓜群众在我们身边围观拍照发朋友圈什么的,我都已经想好了怎样潇洒地爬出睡袋,再对着镜头说点什么,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真没劲。
 
     
蜷着睡的队员腰酸背疼,打地铺的三人神清气爽,看来关键的时候必须豁得出面子才能得到实惠,这是一条质朴的社会经验,已经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反复地验证了。
4月29日早晨7:40,七颠八倒以后,“千八”之路正式开始
 
     
仁坑村出发,海拔660米。青山绿水总是让城里人欣喜不已,没有了挨挨挤挤的人群,也没了污浊不堪的空气,在美妙的自然色彩里我们大踏步前进。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是放松而快乐的,在这样的路上走一天,可以洗掉我们体内一个月积累的污垢。
http://s10/mw690/001KDbpOzy7bpbdLyhH89&690
http://s9/mw690/001KDbpOzy7bpbaXuiY38&690
http://s7/bmiddle/001KDbpOzy7bpdTWzye96&690
 
     
出了丛林就见到这个未知用途的建筑孤单地耸立着。它的面前有一块“百山之祖”的石碑,而在不远的山顶上还有一块“百山祖”石碑,这是为什么?
 
     
比石碑的气场更强的是我们的意志,三天的“千八”之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大功告成,我们可以欢呼了!虽然下山还有好几公里的路要走,但那已经不是问题。
 
     
司机小哥真是个明白人,他一看我们的装束就知道是从后山翻越过来的驴友,肯定没买过门票。他爽快告诉我们可以在检票亭前面一点的位置下车,还指明了绕过景区山门的小路,这样就可以省下每人八十元的门票,要求只有一个:车费得付,10元/人。这要求不过分吧?简直太TMD公道了,双方一拍即合,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约四公里的盘山公路就这样风驰电掣地过去了,当然,我们也错过了参观景区……
下午13:30整,沿着司机小哥指出的小路,我们毫无压力地穿越山门到了停车场,我们
 
     
漫长的回程路上,车窗外的阵雨时大时小,除了司机每个人都在安心瞌睡。没有人知道,此刻“鳌太线”上的驴友们,却即将要迎来决定他们生死的48小时,大难过后,即使是幸存者,剩下的也只有内心永远的阴影和伤痛。
 
     
“毒狼”队员本来被叫去一起走鳌太,一念之差,最后他选择了和我走千八。他穿错了鞋,三天下来磨出好几个血泡,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这要是发生在鳌太线上,后果不堪设想。
 
     
一念之差,有时候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鳌太线损失了三位队员的云南队伍,何尝不是因为一念之差?仅仅因为他们决定5月3日冒雪赶路,而其它队伍基本都选择了扎营等待……
   
    再好的风景,也不应该以生命为代价,因为我们的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不是用生命在行走,而应该用行走来体会生命。所以请珍爱生命,理性徒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