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2018中国杂文年选》目录。(漏掉了几篇,沾不上)
(2018-11-29 21:57:15)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2018中国杂文年选》序
向继东
昨天上午还穿着短袖短裤,吹着冷空调,下午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气温骤降,今天就不得不换上厚点的秋装了。阴沉沉的天,看上去很宁静,但说不定突然间雷鸣电闪——南方就是这样无常,哪怕饭后出去走几步,大都要带着雨伞。天变是不可知的。就如这样一本小书,最后编成什么模样儿,我也没有十足的掌控力。也许,真的是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两年前,应邀去南开参加“鲁迅和他身后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饭局上有幸相识今晚副刊的朋友们。那是一拨有感知、有热血的青年朋友,相见恨晚!此后,我有意无意间关注今晚副刊了。今年这个选本,所收今晚副刊的文章比较多,就因为喜欢,比如收入书中的《敬畏每一粒尘埃》《给后代留下什么》《那只敬礼的猴子》等。当然,我也喜欢何龄修老人的绝笔《从顾准先生说起》(三题)那样的短章。
我曾很久做一个小报副刊,前几年退休了,但仍然关注着副刊界。恕我直说,近几年来,南边副刊已呈衰落之状,不复当年气象;东边一些老牌的副刊,我觉得越来越贵族化,往往整版就是一篇大文章,再辅以一两篇几百字的小文。我不是厌恶长文,而是惧怕那些像模像样的“大块头”,其实文字里又没有多少东西。好文章是不怕长的。短文章却更难写,正如老出版家钟叔河先生所倡导的那样,文章要“学其短”,免得别人说你“谋财害命”——尤其是生活在快节凑的当下,人们几乎成了不读书、只看手机的“低头族”了。所以,多年来我喜欢短文,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绝不多加一个字。
按惯例,每当开始编年选时,我就群发邮件征稿。不记得今年是否在微信上发了“征稿函”,也许是不见某位作者回邮,我用微信催了稿。结果令我意外的是,这本小书几乎获得全球华人的支持,特别是欧美的华文作者,热情推荐自己的作品,令我感动莫名;但因为体例不合等原因,最后入选的也就三四位,其中一位就是早有盛名的刘荒田先生。刘先生近20年来一直在国内出书,小文章可谓一流,本书就收了他三篇。
书编得如何,我是在乎的,间或也去京东和当当上溜达;不是去看有多少点赞,而是看有哪些读者,又说了些什么。有位读者留言说,是“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能否“提高作文水平”?我是做过教师的,不敢妄断,但把那位“老师”视为同道了。有家长说是“给上高三的孩子买的。喜欢这种文章形式,很实用,让即将进入社会的孩子进行思考”——这倒是说了大实话。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慧一点点,读这样的文字也许是有益的。
此为序。
《2018中国杂文年选》目录
浮世绘
你认识你吗
文件柜内有小说
我的愿望有谁知道
那只敬礼的猴子
跟坏小子结盟
“砸场”记
人情簿子
两元一斤的《国富论》
“不和陌生人说话”升级版
《红楼梦》里的“请示学”
进退有度
“女德班”背后的隐忧
“千万不要写错名!”
当发财梦想成为唯一梦想时
闲话“拉黑”
说和做
官场上的“风月宝鉴”
说声“不知道”怕什么
“职务称谓”之乱也当治理
人生贫富与人品好坏
官学专家厌恶做官
节日能拉动诗歌繁荣吗?
好汉莫提当年勇
“瘫局”与“霸男”
婚姻大事
杂感录
给后代留下什么
卑之无甚高论
敬畏每一粒尘埃
不怕活的精神(外一题)
是什么限制了想象力?
“和而不同”与异端(外一题)
鸟儿问答(外一题)
我和米格
恰到“坏处”(外一题)
夜静思
县令为什么不怕得罪知府
剧评两则
冬花四题
水
看问题的角度
“精神胜利”溯源
看热闹,也想看点门道
美人与美文
藏书与散书(外一题)
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奢侈吗?
有关作家的闲聊小记
忽有所悟
《色·戒》观后
杂感三题
文言之美
夜读《西游记》
随想记
贾宝玉不宜做官论
人生是一场接力赛
新时代的娜拉出走之后
从霍金到霍尊
名校忧思录
贾府的赖家
城外的风景
王进是个好男儿
冬宫画墙上的虚位
学问比权力更长久
什么是一流人才?
学刊的圈养与散养
著述的命运
要不要英雄要不要梦
夏夜游思
健
逞能的悲哀
谁是“全民公敌”
虚幻的空间哪来精神?
“好不好”与“奖不奖”
吴道子画画(外一题)
“百年之责”与“一时荣枯”
鹿门寺随想
“形色”之形色
关于忘却的怀念
温故坊
反思越王勾践
被谏阻的封禅(外一题)
头可取,乐不可闻(外一题)
《翁文灏日记》值得细读
曹雪芹的幸运(外一题)
蹭祖之羞
值得一读的家书
将军起于澡堂(外一题)
两面说黄侃
以编书的名义“毁书”
鲁迅与朱安
文坛伯乐李清泉
赵树理的尴尬
“诚”字诀与“痞子腔”
辜鸿铭与李敖
西瞥记二题
郑振铎的私“志”
王道曾的“老牛槽”
遥想当年“文科班”
高长虹这个人
胡适的婚姻
道德的“灾变”
富贵与附贵
两个小人物
新视点
丧文化和集体焦虑
北欧心态,不是说有就有
“感谢贫穷”是一剂文化麻药
从故纸堆中如何啄出珍珠
孩子心中的榜样问题
我们给了孩子什么?
从小学作文说起
学生作文为什么缺少生活气息?
巴黎古监狱游思
清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奏折?
儒与道:一枚铜钱的两面
叶嘉莹的“文人妾身论”
从“中庸”说到“矫枉必须过正”
这个“近三倍”代表落后
“新四大发明”和科学思想
话说珠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