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高考启发《思想胚胎》被列入值得细读书目

(2017-07-20 10:09:02)

去年《中国教育报》搞的,今年广东中山市教研室再次推出。

 

内容提要:身在高三,读大部头著作毕竟不大可能,但读些有思想性的随笔集还是完全可以的,如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阮直的《思想胚胎》等,都值得细读。

 

 

 

作文高考来临启发

   时间:2017-07-19 来源:广东中山市教研室

篇一: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全面解读与备考启示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卷、卷、

卷作文题

全面解读与备考启示

作者:中山市教研室张华等

目录

一、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二、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三、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一、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作文题适用地区:适用地区: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安徽 福建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本作文题确实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落实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非常鲜

明地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这一核心指导思想。从命题者来说,这样的作文题设计,可以说非常漂亮地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从备考者来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内涵,也完全在意料之中。这就实现了今年高考题保持稳定的整体目标。

(二)材料解读

2016年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类材料作文,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说简单,是因为只要把握了漫画的正确的、核心的寓意,作文的观点也就迎刃而了。说难,是因为漫画的寓意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漫画的各种符号所代表的精神寓意。《汉典》解释漫画为:抓住人物特点,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以产生滑稽讽刺的绘画。笔法简单,不拘形式,题材自由变换,或出于想象,或掇拾时事,或描绘片段人生,而以趣味为主。

据漫画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读懂漫画的几个方法:

首先,由于漫画笔法简单,线条单一,往往只是事物或人物轮廓的勾画,那就更需要读者还原线条背后丰富的意蕴。

其次,由于漫画是运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的艺术,某些符号必定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人物不符,那就需要在漫画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某种必要的联系,从而读懂漫画。

再次,由于漫画往往与人物(或拟人化的人物)有关,那就需要读者把握人物的外在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等,并且透过现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甚至内心世界。

最后,漫画往往是对现实的疏离性观照,对现实往往充满了讽刺或批判。那就需要读者善于把握漫画所讽刺、批

篇二: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09年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这样一次决定无数青春生命发展轨迹的考核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作为占总分8%左右(江苏高考作文占14.6%)的作文更是备受社会的关注。这从各种渠道公布的高考作文所引起的社会和教育界的褒贬不一的争论即可窥见一斑。09年高考作文与历届的高考作文相比,可谓喜忧参半:一批充满个性的作文在高考的考场上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诸多历届高考作文的问题仍然大量出现。这一切都对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其加以反思和总结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发展。

一、2009年高考作文的新趋势。

参加2009年高考的考生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一代人被俗称为90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高考参加者也将是90后占据主导地位。90后考生的思维更趋个性化、多元化。许多人曾担忧90后的学生身上缺少文化气息,太过叛逆。可是90后创作的高考作文也不乏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人生的佳作。2009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相比还出现了诸多新趋势:

()网络文化现象的大量涌现。

网络时代对90后的影响极其广泛而深远。最显著的表现就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网络词汇的大量涌现。囧火星文雷人躲猫猫等一系列最近才在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词汇已经迅速地被考生运用到高考作文中。而诸如范跑跑杨不管芙蓉姐姐山寨春晚网络恶搞等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人物事件也成为考生作文中大量被引用的素材。更有机智的考生采用网络文学的形式写成高考作文。江苏省高考中就有一位考生以网络论坛跟帖的形式写成了一篇立意与构思都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佳作。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对90后考生的冲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股潮流。

()以电视媒介为主导的娱乐文化的影响日趋明显。

电视媒介已经发展到数字时代,现在的电视媒介再不是传统的央视一统天下的时代。有线电视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一台电视机有了几十甚至上百个频道可供选择。快餐文化大量涌现,娱乐文化甚嚣尘上。这一切对90后的影响不可估量。借助电视媒介传播到千家万户的人物和事件也成为考生大量涉及的题材。因而春晚一炮走红的小沈阳刘谦,百家讲坛捧红的学术超男超女易中天于丹,娱乐文化的象征符号周杰伦超女以及在大江南北流行的韩剧都被考生写进了高考作文当中。许多考生还在高考作文中发表了对这些娱乐文化现象的颇有见地的看法。上海卷高考优秀佳作《独一无二》就对小沈阳现象发表了独到的评价。可见电视媒介对90后考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个性化、自主意识体现的更加强烈。

当代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文化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浸染的90后考生个性更加明显,自我意识表现的更加强烈。不管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否提倡,90后考生对生活方式有着自我的看法。于是非主流文化成为这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他们将吊带衫乞丐装卷卷头写进高考作文中来宣誓自我的个性。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新的作文形式。往年高考中的书信体故事新编被更近似火星文的甲骨文古体长诗取代;甚至有些考生将自己化为猪猫狗以它们的口吻写成高考作文。虽然这其中不免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搞笑成分。但是这些大胆的尝试也透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壳虫的现代主义的意味。试想再幼稚的大脑也会明白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平时生活中有这样的压抑的生活又

怎会想到以这样的形式去写高考作文呢。湖北高考争议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或许正是许多同龄人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一种真实的内心写照吧。这种新式何尝不是自我个性的一种表现呢。

()名著阅读的影响日渐显现。

随着新教材改革方案的实施,文学名著选读进入了许多省市高中生的课堂。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课外阅读自我感悟的层面。教学课堂上许多深层次的探讨不仅提高了中学生对名著的审美鉴赏水平,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升华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从今年的高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将笔触延伸到文学名著的世界中汲取一瓢饮,将阅读名著获得的丰富养分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高考的考场上从容地挥洒出一篇篇情文并茂,具有深厚历史涵养的佳作。

二、2009年高考作文中凸显的问题。

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如审题偏差导致偏题,套题现象现象严重,文体不明,滥用排比,材料堆砌等等都是历年来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经过专家学者教师的多方提醒,但是仍然在09年高考作文中大量的出现。今年的高考中有些问题还进一步凸显出来。

首先是开头使用与主题无关的题记和排比句式。许多考生或许受到一些范文的诱导,喜欢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个题记或写一组语言华丽的排比句。使用题记或排比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考生为了打造一个漂亮的凤头,就生硬的将一些摸不着头脑的题记和不知所云的排比句搬用到高考的作文中,让阅卷者读来一头雾水皱起眉头。这种作文方式与平时的写作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

其次是庸俗辩证法的大量使用。考生为了在时间紧迫的高考作文中寻求稳妥并获得一个相对满意的考分,就选择写作看起来相对容易的议论文。

篇三:从2015年高考作文题的简析悟出: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打印)

2015年高考作文题的简析悟出: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简析:(一)材料作文居多,伪材料作文不减。(二)理性的内核,感性的表述。(三)二元对立模式开始消解。(四)呈现向内看的倾向。

二、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启示:(一)加强分析说理的科学训练。(二)反复修改,用心打磨几篇代表作2015年,被誉为新高考改革元年。今年高考增加了3个省使用国家统一试卷,共有18个省是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题。据教育部消息,明年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因此,分析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征,对预测明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下届高三作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简析

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仍是今年的主流,同时更加放开了文体限制,有的地区甚至可以写诗歌,充分考查考生的阅读量、思考力和想象力。综观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发现呈现以下一些特征。

(一)材料作文居多,伪材料作文不减。

去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今年16套作文试题中有一套为命题作文。北京高考为命题作文,而且给了两个题目让考生选择:一为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一为深入灵魂的热爱。在材料作文备受青睐的当下,北京高考命题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且提供了两道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其勇气与智慧值得点赞。当然,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两道题目的难度系数是否相当,则是另外一个话题。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别样风格,逼迫着我们对高考作文命题不断思索。与北京直接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来考相比,不少省份的高考作文题则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往往是以材料作文之名,行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之实。比如天津卷,给的材料是: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材料后的要求是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其实,完全可以将要求改为请以范儿为话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转载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作文高考来临启发)”与天津卷类似的伪材料作文还有江苏卷(智慧的景象)、四川卷(老实与聪明)等,与以往的提示语+命题的思路并无二致。

之所以会出现这类伪材料作文,与各省高考作文命题的省情有关。比如江苏省一直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2013年才依依告别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的影响尤在,2014年的青春不朽2015年的智慧的景象,依然保留着命题作文时代的尾巴。四川卷的情形与江苏卷较为相似,从2013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到2014自己站起来的价值,再到2015年的老实与聪明,走的依旧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路子。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弊端前些年已讨论过,比如容易被猜中、考生容易套作等,像今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智慧、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有些老套,很容易被押中。再者,如果材料只起提示作用,材料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写作思路,也预设了写作套路。比如今年江苏卷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学生对智慧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大多数考生为稳妥起见,只会围绕经验能力境界三个关键词展开,实在有违命题初衷。

(二)理性的内核,感性的表述。

越来越多的作文题注重考察理性思维,考察思辨能力,这是大的趋势。但同时在材料表述上,大多数考题比较感性,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抒情特色。以上海卷为例。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可以将材料压缩表述为坚硬+柔软=和谐自我,难怪这道作文题被有些专家指斥为立意空间逼仄,考生似乎只能就这个立意来写。其实不然,感性的表述给这道表面很限制的作文题留下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心中坚硬的东西指什么?理智,理性,信仰,信念,意志,坚守规则??柔软的东西有哪些?情感,感性,感动,悲悯,良知,善意??这样想开去,你大可不必担心考生作文的千文一面。这道题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规定性与开放性统一的特点。

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近两年逐渐形成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特色。2014年的作文题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借助穿越沙漠这个比喻来谈自由不自由,比只出示自由不自由更为感性,这里隐含着命题者的良苦用心:鼓励写议论文,又为抒情留下了空间。偏于理性的考生,可以议论风生,纵横捭阖;偏于感性的考生,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叙写故事,营造意境。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表述较为感性的还有广东卷、湖南卷、湖北卷、山东卷、福建卷等。追求感性的表述,但也不能过于追求文学性而使得材料的命意隐晦不清。比如山东卷的材料: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这则材料取自林清玄的散文《无风絮自飞》。原文情理俱佳,甚至还有一丝禅意在内,作者从中获得两点人生启示:一是只管努力向上生长,不必在意和别人的纠缠;二是种出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出什么样的果。作者得出的启示尤其是第二点启示,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是广大考生很难参悟出来的,当然,评卷标准肯定不会以林清玄的个人感悟为准,但是,这则材料的含意还是比较含混的,会让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很纠结。

感性表述也不能流于浅显。湖南卷的材料取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文章《不灰心的大树》,有心灵鸡汤的味道,境界不够开阔,缺乏可开掘的深度。

(三)二元对立模式开始消解。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思辨性。其重要标志就是,材料中出现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相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二元对立模式既能考察思维的辩证性,但也容易形成趋中伪思辨。比如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材料: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这里的二元矛盾是悬崖峭壁栈道桥梁,貌似很思辨,其实转化的可能很有限——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真正留给考生发挥个性的空间比较狭窄。

这种二元对立的命题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开始消解,其具体表现就是:从单纯的一组矛盾转化为复合的多重矛盾。同样以福建卷为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走出了去年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这道题没有以感性材料命题,而是直接以抽象的格言式话语命题,并且突破了二元对立的命题模式。三句话包含着三组矛盾:第一句是地上没有路和后来有了路的对立,第二句是走错和新路的对立,第三句是走不通的路和不敢走的对立。孙绍振先生指出:命题的要害在于,矛盾(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没有路,变成有路,条件是,走的人多了。这是辩证思维的起码规律。同样第二句,走错路,也就是走不通了,没有路,但是可以变成发现新路,从错路到新路,这也是对立面的转化。不过,这里的命题是把转化的条件作了隐性的处理。第三句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仍然矛盾对立的转化。路走不通是结果,不敢走是原因。反过来说,只要敢走,联系到前面所说,走错路,走不通,恰恰是发现新路,走通一切路的条件。这三组矛盾又彼此关联,构成一个内在的整体,这给考生写作提供了相对开阔的场域。

感性材料如果能考虑到矛盾的多元性,也能体现思维的张力。如湖北卷喷泉与泉水的材料,文学化的表述中蕴含着开阔的思辨空间:蓄积与迸发,表层与背后,默默不语与众人瞩目??多元化的二元对立,给考生的才情发挥提供了多样可能性。

(四)呈现向内看的倾向。

建国以后,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1950年到1996年这47年里,高考作文题一直以政治说教为导向;从1997年开始,高考作文题由关注政治走向了关注道德建设;从2003年开始,高考作文题在考查内容上又有了新趋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人生、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而从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来看,关注自我、关照内心成为一种新的倾向。

以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作为重要样本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变化。

上海卷直击人内心的柔软与坚硬,引导考生向内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关照到人的内心世界,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哲理性的人生问题,又可以和日常生活相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北京卷的两道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题目中的关键词心中的英雄深入灵魂则明确要求考生叩问心灵、与自我对话。

新课标全国一卷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也是直接拷问考生心灵,要求做出情与法的心灵抉择。这道试题还有一个显著亮点,就是以书信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实用写作能力。书信写作是最贴近内心的写作,考生要写好书信体作文,需要倾听自我心声,然后我手写我心,真诚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看法。新课标全国二卷的材料是从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一位,这三人分别是献身科学的大李、大国工匠老王、酷爱摄影的小刘。三人的活法各不相同,表面的选择其实是自我价值观念的认同,这道题同样也是内心的选择。新课标的这两套卷引导考生既向外看向内看,不失为作文好题。

二、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启示

(一)加强分析说理的科学训练。

议论文仍是绝大多数高中生的首选文体,但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问题多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分析说理,往往是概念演绎、观点先行,再去寻找与观点一致的材料,凡是与观点不一致的材料一概不选,这其实是一种伪

论证。对此现象,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这样说:凡事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

从根本上说,写议论文应该围绕最初的观点,去寻找正面的、反面的、偶然的、必然的、历史的、现实的等相互矛盾、错综复杂的材料,而后从中找到主要矛盾,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不断丰富论点内涵,增加其规定性,得出一个更严谨、更深刻的结论。因此,我们提倡写议论文应进行具体分析,避免陷入空洞说理的误区。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尤其是反例展开分析。就大的方面来说,分析说理可分两类:一类是进行学理上的推论,一类是结合具体事例展开分析。前者是形而上的推演,对高中生而言难度颇大;后者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由感性层面的思索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说理,更加贴近高中生的写作实际。孙绍振先生曾用寻找黑天鹅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反倒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必一。的确,在论证过程中,掺合我的意义远大于正例。

可以在具体分类中展开分析。如果缺少分类意识,写议论文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笼而统之,难免空泛。而有了具体分类,就能条分缕析,让读者更加信服。比如苏洵《六国论》主体部分将六国分成赂者不赂者两类进行具体分析,论说效果大为增强。

此外,假想论敌也是训练分析说理的有效方法。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著名的谈话方式,叫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自称自己一无所知,常常向别人请教问题。而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他却对别人答案进行反驳,逼迫对方不断修正观点,最终得出相对严谨的结论。写议论文时,心中要有一定假想的论敌,在与之交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观点。

(二)反复修改,用心打磨几篇代表作

2015届苏州市高三二模有一篇记叙文一类卷《慢的真味》,写的是外婆包粽子,素材不算新鲜,但很切题,且语言老到、描写细腻,比如下面两段:

回家后,用灶头烧滚一锅水,滴两滴菜油,将苇叶与稻草烫过,沥干。锅中水悠悠荡开碧色,挟着芦苇的清香气息,留待煮粽子和蛋之用。

豆沙和糯米是外婆前一天备下的。待到云彩也懒懒的时候,全家就围坐在桌前包粽子。先是,用两片叶卷出一个三角,在尖尖里摆上两颗赤豆;再拿另两片叶裹紧,从缺口处塞米,压实;然后用第四片叶竖绕一圈;最后,用牙咬着稻草的一头,一手持粽身,一手绕草绳,打结,系紧。

这两段文字的确很有吸睛力,而这位考生在一模考试中同样也凭该素材获得高分。也许会有老师不屑:你这是鼓励套作!但我们平心而论,有几篇高分作文完全是临场起意、急就于现场?从众多应试作文高手的经验来看,他们拿高分的作文往往是在原有佳作或半成品的基础上转化而成。指令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态,要求考生根据规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空里完成自己的最佳作品。指令写作没必要、也不鼓励临场起意,写出一篇全新的作文来,指令写作提倡激活原有储备,包括转化佳作或优秀的半成品。这种转化、整合能力,本来就属于指令写作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要使考场转化有更多的选择可能,平常就应该反复修改,用心打磨自己的代表作。打磨代表作也是自我反思与提升的过程,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状元孙婧妍说:对于考场作文,我们应学会自我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弱势与写作特长,要学会扬长避短。我不会写那种所谓的四平八稳的议论文,怎么办?只有将自己的优势放大甚至发挥到极致。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最擅长的文体是什么?我作文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最善于从哪个角度切入?我常用的拟题方式是什么?我善于从哪一个层面进行挖掘???将一篇作文反复修改三次,比写三篇不同的作文,更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三)多读书,会读书,修炼写作内功。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直接与读书相关的有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和西藏卷(阅读的影响),多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在这两道题的写作上会有明显的优势。其实,不管是怎样的作文题,读书积累多的学生更能发挥才情。林语堂说,国文好的学生,多半是在课桌下偷偷看课外书看出来的。此言得之。

有人说,语文考试60%以上决定于语文素质,即平时的读书积累;技巧的作用最多就占20%。为什么一些学生写作文只会感到痛苦?因为他们没有库存,没有粮食,靠速成的厨艺,再怎么折腾也做不出一顿像样的饭来。

南宋史豪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风箱)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读书就像融化冶炼铜矿石的过程,作文就好像用已经炼成的铜水浇入一个个模子,铸造成器物。融铜的过程最辛苦费力,需要许多的时间和能量投入,而铸器的过程却便捷快速。读书多的学生,课内课外,古往今来,广泛涉猎,而且能灵活运用,举重若轻。

日读萨特、黑塞、毛姆、爱默生的学生,和整天在题海里折腾的学生,在试场上乃至在将来漫长人生道路上的较量,都会是悬殊的。当然,身在高三,读大部头著作毕竟不大可能,但读些有思想性的随笔集还是完全可以的,如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阮直的《思想胚胎》等,都值得细读。

写作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参考评分细则

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二等或三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低于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新颖,只要有一项很突出就可以给高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高分。

五、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无标题扣2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精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