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明的魅力永恒
(2017-03-28 15:56:29)
阮直
从 2月9日开始,我吃过晚饭就放下一切琐事,静心看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的《大秦帝国之崛起》。我很少看多集的电视剧,太长,天天耗在那多部头儿的电视剧中,别说身体消受不了,意志也缺少刚强。那些电视剧开始还觉得有点意思,可看着看着,那点儿意思就没了。最让人难受的是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也许编剧觉得戏说就是“假装不正经”,只要好笑、好玩、把大家的眼睛留在荧屏上就算成功。
可时间久了,这样的电视剧多了,观众的新鲜感没了,有意思就变成了没意思。
“假装不正经”的势头退减之后,一本正经开始登场了。2016年下半年开始,历史正剧势头渐起,仅在央视播出的就有《于成龙》《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之崛起》等。这些严肃、正经的电视剧没想到却有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不戏说,不搞笑,不情色,历史正剧的魅力何来?在本老汉看来,这就像一些人在酒桌上的扯淡、调侃、忽悠,调情,无非是讨个彼此短时间的轻松快乐。局散了,大家正常了,处于常态化的人才是人本的正常。不光酒桌上的人,就连婚礼上,走秀在红地毯上,领奖在高台上的人都是“人生历史的戏说”,那个“美颜”出来形象虽说炫目,但不是真实完整的人。历史的真实才是历史的文明,历史正剧的魅力就在于此。
历史的真实是历史的文明基点。当然,历史正剧也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更不可当作历史的教科书。但作为形象化的艺术,历史正剧就算靠谱了吧。主线故事,人物与情节都要有历史书籍做依据,在不能实现历史穿越与还原历史的情况下,官方典籍记载的真实大于野史的传说。历史正剧要求任何编剧、导演都不可任性,这是戏说“古装戏”绝不遵守的规矩。
历史正剧的回归本身就说明,历史的真实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这是文化的魅力,这是古人智慧的魅力,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魅力。同样,在文化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中,历史正剧的商业性也在角逐中斩获了重要的一块阵地。
那些玄幻、架空、穿越、戏说、青春偶像剧的长时间霸屏,让许多观众愈发感到单调乏味。历史正剧的回归,可谓在合适的时机回馈了观众心中的渴望,给予人们别致的审美体验。
电视剧的手法、题材总是变化着的“陌生的意味”,但文化的根是不变的。历史正剧也好、老片剧也罢,关键的是在精神追求这个层面上找到和观众交流的话语。我觉得,历史正剧还是得有独特的切入点、还是要讲人性的故事,有时宏大叙事的历史正剧恰恰忽略了从基本的人性出发,所以显得乏味。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的基调就是从“小情小调入”手,然后走向人的深层精神世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明珍爱也从来没有淡化。但这不应该仅仅是作家、学者的事情,要让人人都有一种历史文明的情结,这就需要以艺化人,历史正剧或歌颂伟大的历史人物,或描绘某个伟大的朝代,呈现出大气、豪迈、正派的气质,这有助于历史的传承,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
观众对历史正剧的选择不仅代表了一种审美趋势,更体现了历史正剧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文化价值的弘扬。我是愿意看那些历史真实、凝重深沉、恢宏大气的历史剧作,他能代表着东方的审美、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2017年3月15日《银川日报》
2017年4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