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第三卫生间”
阮 直
有温度的“第三卫生间”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2月17日
其实温度不光是自然界的温凉冷热,更是人们心里付出和接受爱的情感体现。人与动物不同,就是因为只有人才能高度感受到第二种温度。
一个有温度的景区、城市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断地从内心深处捕捉到这股彼此激发的生命力流淌。每个人的感受总加起来,就是一个景区和城市的体温。最近在广州召开的2017年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今后将在5A级景区用硬指标的方式建设“第三卫生间”604座。
“第三卫生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一部分特殊群体对象,比如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这种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如果没有公认的“第三卫生间”难免彼此尴尬。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设置“第三卫生间”。我国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已经突破900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27家,而有温度人性化的“第三卫生间”则寥寥无几。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不慢,可管理与服务水平进展却不快,缺少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供给。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短板,旅游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构建,一些旅游市场“顽疾”仍未得到根治。国家旅游局这次强硬要求5A级旅游景区率先从“第三卫生间”“破冰”提升服务水平,为全国旅游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树立了样板。但愿这一次5A级景区的厕所革命能形成燎原之势,让城市的公厕也跟着一起革命,不仅做到清洁无味,还要多些人性化、多些温度,为儿童、孕妇、拄着拐杖的老人着想,提升卫生间的档次,不可再忽略了“内急”的难言之隐。
景区卫生间的文明程度,不仅是景区自己的形象与品位,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如果时间倒流20年,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城市看到“不准随地大小便”的墙头警告,今天基本消除了。“不准随地大小便”这一规则早已深植人心,完成了内化。5A级景区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硬件上的砸钱行为,更需要一个价值理念和规则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第三卫生间”的设置,于5A级景区是“不差钱”的,差的是管理者心中有没有人性的温度。这个温度不仅是景区温暖了一部分特殊群体,甚至是温暖了一座城市。
有温度的“第三卫生间”,就是让景区不仅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自然之美,还有人文的热度充盈其间的心灵温暖。景区、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景区、城市看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价值与权利,对多元表达给予更多宽容,对多元文化给予更多保护,乃至,在景区、城市建设的细节上更多一份人文情怀。比如,一条不被占用的完整的盲道,更多地让人领略到骑行乐趣的自行车道,抑或一家旧书店,街道拐角处的一间老旧的咖啡屋,都可以让人对城市心生亲近之意。
景区能创造温度,游人就会传递温暖。温度,一种直抵人心的柔软而坚韧的力量从“第三卫生间”开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