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阮直
自由阮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428
  • 关注人气:1,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丢书”让斯文扫地

(2016-12-02 20:27:56)

 

地铁“丢书”让斯文扫地

地铁里丢书让斯文扫地

 

阮直

  

    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引起了媒体的热议。举办方在地铁、航班、顺风车“丢”下了数万本书,想“诱惑”更多人利用通勤时间开卷读书。可这场读书秀不仅没能秀出阅读的文化氛围,反倒让斯文扫地了,书被冷落,书被遗弃,书甚至遭到了践踏。大众对阅读的免疫力不断提高,没人太理会阅读的艳遇,这可是播下龙种,生了跳蚤。

      读书不是学习,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证、考托福,要只争朝夕,真正的阅读者就算有如饥似渴欲望,大多也不会见缝插针地苦读到“野蛮装卸”一般的地铁里。读书本事一件高雅的事儿,要有雅兴才可进入阅读的享受状态。地铁里闹哄哄,人挤人、人挨人,喘气都不舒服,哪有闲情雅致阅读。就算是生意场上要急着签字的合同,都不会在地铁车里抓紧时间地看。我总觉得在大都市地铁里看书有装的成分。当然,看手机者除外,因为手机是外界联系自己的工具,关乎他自己的信息,别说闹哄哄的地铁,就是在味烘烘的洗手间里“方便”时,手机“滴”地一响,人们都要“阅读”,害怕遗漏了一条“好事”。

      书,原本是国人心中的神圣之物,就连不识字的人对白纸上的黑字都心存敬畏,但读书毕竟是形而上的一件事儿,永远不会像学习那样成为大众化的事情。学习班要花钱才能报名去学,读书从来没人卖门票。既然人家不愿意读书,就不要强人所难,连娶媳妇这样的好事都不可捆绑着成亲,读书这事就不要乱下“诱饵”了。

     “读书”作为高度个人化的事物,原本就不适合众目睽睽之下“吊嗓子”。地铁作为载运工具的公共空间,更不适合承载太多的布道责任。尽管在地铁“丢书”是想“勾引”他人阅读,可文化奶油遭遇了素食主义者,这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表演没掌声,把自己尴尬了。

     如今国人不读书,自有不读书的道理,从小学到大学,论的是考试成绩,看的是试卷分数。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读书加分吗?考北大中文专业的考生不读《红楼梦》减分吗?考复旦大学哲学专业的考生不读康德减分吗?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考生,不读达尔文减分吗?别说考大学了,就是上述大学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不读这些书,不也一样拿文凭。

      社会需要的是证,医生要医师证,导游要导游证,记者要职称证,烧锅炉、开汽车、美容、大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资格证”。没有哪一行说要“读书证”的,人们凭什么放着有用的证书不考,要去读那些“没用”的书。

     书是读不完的,“证”却可以考到手。不要抱怨人们不读书,那是因为没用。如果有用,聪明的国人谁会放弃。连给死人美容的事儿如今都竞争上岗,读书这么体面的事我们却愿意放弃,这自然不会没道理。读书毕竟不像看电视、唱歌,欣赏晚会那样舒服吧,让大众参与的事情就要功利,否则,大众不参与也别大惊小怪。

      从此意义上说,“地铁丢书”与读书无关,而演化为一种甄别身份、自我表演以及社交互动的世俗活动。真正的读书人是甘于寂寞,甘于被边缘的,那些站贯了中央舞台的人误解了读书人,想让读书这事儿在眼球多的地方也被关注一下,可对读书人这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儿呀。谢谢地“铁丢”书者的善意,你们的努力和推广阅读毫无关系。

《讽刺与幽默》2016年12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