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一名中学教师自告奋勇地做了一回“考生”,不知她的作文在您心目中能拿高分吗?今天这位“考生”,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生,也勇于接受挑战,再度“参考”,让我们来看看他对于这幅《进步与退步》又有何看法吧。
不可倒逼着做人谋略
阮直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目为看图说话,此图我在《讽刺与幽默》报上见过,当时就感到此画寓意深刻。表面上看是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100分,第二次考98分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不及格,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了。
其实这何止是家长对孩子成绩分数的态度,我们的领导、我们的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对员工的评判何止不是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寓意。
就像新兵入伍,聪明的小子都不积极,甚至有意松散闲懒,处处拖着连队的后腿,总是挨批评。后来经过连长与指导员的教育、培养不断进步,最终的考评也和其他新兵一样优秀了,还被树立为全连的典型。这个典型也成了连长与指导员的工作成果,这个成果就容易被放大了,放大这个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就是放大连队大熔炉作用。
我们对待部下或者他人有时也像漫画上的那两个家长。比如一个老实忠厚的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默默无闻,没人关注他们,他们自身也感受不到个体的存在感,只有作为“我们”的时候才会被提及,这样的员工在领导的眼里是多一个不多,缺一个不少。可是有些员工就是“刺头”“事儿妈”“负能量”的人,反倒让领导与组织格外关心,他们稍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甚至奖励。就像一个“流氓”一年了都没再流氓一次就被大家赞美了;一个乡长,一届期满,没有腐败就被冠以清正廉洁的称号。可一个好人一生都没流氓一次,一生都没多吃多占别人一个铜板,也没人为他送来一个“红唇”。
如今,我们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高分”不可下降的窘境,许多经济学家已经给出明确答案,正常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指教就是上下浮动的“新常态”,有时可以“五十步”,有时可以“一百步”,但就有人想把手印子打倒一个“孩子”的脸上。
我们欣赏第四名得了铜牌,我们不接受金牌变成银牌,这样的价值观念在本质上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当这样的不公平一旦形成共识势必导致做人诚信度的下降,他会倒逼着人们把谋略用于人际关系,甚至人生。
这是我们文化中的糟粕
(本文作者生于1955年,中国作协会员,原《北海晚报》副总编,现为《国安南风》执行主编。)
●《讽刺与幽默报》,是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创刊于1979年1月20日,是全国目前唯一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华君武、丁聪、方成等著名漫画大师都曾在这里漫画社会,幽默生活,漫画家们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作品在这里与大家见面。《讽刺与幽默报》现为周刊,每周五出版,内容丰富多彩,有社会热点、生活漫画、国际风云、外国幽默、开心部落、智慧画语、众生相等多个知名栏目。《讽刺与幽默报》用讽刺的笔调揭露弊端、剖析社会,用幽默的方式品味生活、思考人生。阅读《讽刺与幽默报》,可以开始轻松快乐的智慧之旅。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