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骗子能成功是我们在帮忙

(2016-03-31 21:28:19)

骗子能成功是因为你有漏洞

阮直

    说道骗子,人们首先到的已经不是骗吃骗喝骗色了,马上就想到就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几分钟的功夫骗一把,一旦成功就是老汉我一年的“鸡的屁”,一旦被擒也要享受几年的牢狱,所以,高级骗子不干这种人渣才干的事儿。

    高级骗子行骗的行为让人民没有疼痛感,就像有人问你“青春痘长在哪儿你不心烦。你就告诉他:长在你的脸上我不会心烦。骗子如果骗的钱不是你的,你会心疼吗,如果你是受益者,说不定还会帮助骗子完成行骗呢。

比如江苏一个地级市有一家电动汽车改装公司,一台车国家补贴10万,白送都挣钱,去年一年就挣了5个亿。近几年,一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

     你以为国家的钱就这么好骗么,当然不是,就连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样的事儿,那些管事儿的人都不会轻易帮你办。如今手中有权利的人谁还不会把权力运用的淋漓尽致,你骗我5个亿,我能让你轻易得手吗?

华南某大型汽车主机厂高级工程师王某,面对其他企业的骗补就及其不爽与无奈。他所在的企业已经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资金数十亿元,可就是“骗不来”政府的补贴,按照政策给的那点儿补偿就可怜巴巴了。事实上,有些企业能通过钻新能源补贴空子“发横财”已是汽车界公开的秘密。过去几年间,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和不够严格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2016年1月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更直接的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虚火”的公开质疑。他认为,2015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他怀疑,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为什么被骗的总是国家?家电下乡被骗补,出海捕鱼柴油被骗补,种粮补贴被骗补、出口退税被骗补,退耕还林被骗补、反正国家有补贴,我就能骗补。要说骗补的力量有多大,有一组数字让你怕,全球各国家加起来的新能源汽车总计也就是1万多辆。我们的新能源商用车的单月产量按统计已经突破了2万辆,可这样“超乎想象的增长”,为什么就不体现在马路上上呢?新能源汽车你都在哪里跑呀?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补贴发放并非毫无门槛,是要由国家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严格审核之后才可享受的。并有一系列的细则做规矩,但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人家就是能再到骗补的操作的空间。因为,国家的补贴款在本质上是没有主人的资金,没有主人的钱就是掌管者的钱,如果用公权把自己掌管的钱转到自己的账上那就是贪污,但利用国家的政策,抓住政策的漏洞,把这钱向谁也有同样项目人倾斜,这就微妙了。所以,你一心一意创新、开发新能源技术的企业反倒拿不着多上补贴,那些做空壳汽车、倒卖电池的租赁公司反倒发了大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理事长也发现了电动汽车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骗补情况,正修着补贴政策。但能不能挡住骗补者谁也不知道。因为多好的政策在我们这个国度都是由“权威者”——也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那个“现管”来控制的,只要钱没有主人,谁都想算计它。或许我们今后的改革就是要改革这样制度漏洞吧。

《银川日报》2016年4月7日(杂文版)头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