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名为《作家,请不要骚扰校园》的文章引关注 |
“假讲课真卖书”何时能禁绝?
|
|
青年报记者 郦亮 |
|
|
作家阮直最近的一篇名为《作家,请不要骚扰校园》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虽然使用触目惊心的“骚扰”一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作家到校园“假讲课真卖书”确实已经到了十分泛滥的地步。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阮直提到一件事。说现在有一些作家联系到学校,通过老师让孩子们把一张预购图书单与一张通知单带回家,大意是有一位儿童文学名家要来学校讲学、售书,要求家长写好订书的回执单书款带回学校。
阮直所提到的作家进校园的推销行为当然有点明目张胆。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受邀去学校给孩子们作讲座,讲课的内容多半是围绕着自己的新书,当把孩子的胃口吊起来后,讲座便戛然而止,作家支起一张桌子开始签售新书。作家在售书中获得了好处,学校也很体面地玩完成了开设讲座的任务,可谓是“双赢”。这种推销行为历史悠久。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曾见识过。
作家的这种“假讲课真卖书”的行为已经被明文禁止。《义务教育法》第25条就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而如郑渊洁等有良知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多次在微博上实名举报一些学校邀请作家前来所进行的推销新书的行为。在这种多方约束态势下,作家想搞推销也就变得“风声很紧”。不久前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青年报记者与一些童书出版社工作人员说到此事,他们都说现在作家进校卖书是绝不敢再有的了,“一旦被人举报,就会受到重罚。”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据青年报记者观察,在一片打压之下,作家进校推销出现了很多“变种”。比如“推而不销”。记者就旁听过很多这样的校园讲座。不是不让卖书吗?那就不卖书了,但作家的讲座中通篇谈论的还是自己的新作,临了还要告诉孩子们书在书店网上都有的卖,而且自己会在某时进行签售。这种讲座看上去虽然没有了推销,但其实依然充满了商业气息。依然是在消费孩子和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
青年报记者就此曾与一些学校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老师们说,作家的这种“推而不销”其实很难界定。“你说他推销,他又没有卖书,他说他谈论自己的作品其实就是想以此为切入点谈论儿童文学。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让作家谈论自己的新作,谁还有到学校讲座的积极性呢?不要说作家本人,就是所联系的出版社,也没有这个积极性。”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对此的禁止主要是依据《义务教育法》,但中国是9年制义务教育,这是否意味着高中以上作家都可以随意推销呢?
这样一来,总难免会钻法律的空子。知名律师吴冬对青年报记者表示,法律应该更为细致,应该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推销行为,什么样的学校禁止推销。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假讲课真卖书”应该不会被禁绝。
|
|
作家,请不要骚扰校园
2016-01-10
09:32 来源:光明日报网 我有话说
2016-01-10
09:32:33来源:潮洲日报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url: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16-01/10/content_1731942.htm,id:0
阮直
如今有些校园里有点儿烦,有些打着名作家旗号的人在骚扰着祖国的花朵。他们联系上了校方,通过老师让孩子们把一张预购图书单与一张通知单带回家,大意是:有一位儿童文学名家要来学校讲学、售书,要求家长写好订书的回执单带回学校。
这样的名家要我看就太不自爱了,自己的书要是好书,放在书店,学生或学生的家长就会主动去买了,用不着自己打通关节,以“名家进校园”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书。
老夫我也写书,但我的书凡是自费出版的,我一本不卖,无偿送给文友,凡走了市场的书,又都不用我操心去卖。一个作家如果要通过关系,一手递书,一手收钱,就不会是个名家。名家签名售书,人家是在书店里进行,读者爱买不卖,售书的作家不会借助任何外力给读者丁点儿的压力。可作家进校园就不同了,老师参与了售书的活动,就有了“合伙”之嫌疑。家长不卖吧,卷了老师的面子,日后又怕老师找自己孩子的麻烦,买吧,又不情愿,如今的好书都读不完,谁还有工夫去读自己推销的书,真正的好书是不会通过这种手段营销的。
再说了,作家进校园卖书的本身就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第25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如果说作家不知道,不怪,可校方如果也不知道那就怪了。校方在解释时说:学校请作家来不光卖书,也与学生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如果真心是为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就不要在校园里卖他的书,如果作家是真心为了祖国的花朵,就为孩子们赠送你的书,千万别把校园当成市场。作家的书能在市场里找到读者,那是作家的能耐,作家靠关系把自己的书弄进校园,那是作家耻辱。别说儿童文学作家不能靠关系走进校园售书,就是成人文学也不能靠权力走进军营、走进工厂去推销自己的作品,(赠送者除外),凡是拉着读者去阅读自己作品的作家,绝不是个好作家。
当然,作家进校园售书更大的责任还不是作家而是学校。如今有些学校卖东西卖上了瘾,隔三差五要是不向学生推销一点啥,就会难受。推销儿童手机、推销优惠电话充值卡、推卸文具、推销模拟试卷、推销高考辅导资料,推销课余时间的辅导老师等等,虽说不是大张旗鼓、明目张胆,可是悄悄的小打小闹就从没消停过。这些推销是有着明显的违规行为,都不如“校园里走进了名作家”更光彩。可这“光彩”的背后却都是一样货色,都是为了“卖货”牟利。这应了商场上的那句话——无利不起早。
让作家远离学校,不光是作家的事,更是学校的事情,多不要脸的事情,为了利益都有人豁出老脸去做。当然,校方是掌握着不让作家走进校园卖书的主动权,但学校如果没有强制的制度,为利益驱动的事情,总有人创造机会也会去做的。我相信杭州的教育行政部门能从此事中吸取教训,严厉处理那些打着美名干龌龊之事的校方主要负责人的。否则,今天作家进校园,明天就有书法家、画家、进校园,后天就来了音乐家、体育明星去卖自传了,不能让学校的小树也为他人乘凉吧。
《今晚报》《讽刺与幽默》《潮州日报》均已刊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