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吃空心菜
(2014-04-04 09:21:04)在南方吃空心菜
阮直
从内蒙古来北海才听说蔬菜的家族中有空心菜这一员。空心菜叶似柳叶,但长度却比柳叶长, 叶子都是长在茎上。茎从底到尖均为虚空, 人们以此便送了它这一称谓。原以为它不过是产于江南一带的野草,所以我很少买它、吃它。
说来也怪, 别看它其貌不扬, 其味平平, 真还登得上大雅之堂。在两广一带,无论大宴小宴或家宴乃至星级酒店,空心菜几乎是顿顿落不下,并且还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空心菜若端上桌,则意味着菜已上完。炒空心菜不用刀切断,而是整茎地炒,炒出来翠绿,鲜亮,只是吃起来颇需手上工夫,筷子需夹住菜茎的底根,往上一提,好长一棵菜,这对我这个内蒙古人来说,真不知怎么下嘴才对。吃习惯了,觉得这菜是不俗,宜洗摘,好烹炒,口感脆嫩,味道清淡,于是便常买常吃,全家人也都爱吃了。
由于喜爱,自然关心。一日,不知哪一根神经兴奋,突然想起了《封神演义》中比干之死便与空心菜有关。被纣王挖出心来给妲己做药的丞相比干,当时并没有死,还能在大街上走马如飞,恰巧听得路边一农妇叫卖,“无心菜, 无心菜”,比干觉得新奇,勒马相问:“怎么是无心菜?”农妇说:“无心菜就是无心菜嘛。”比干说:“人若无心如何?”农妇说:“人若无心, 必死。”比干顿时大叫一声,从马上跌了下来。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因为有了人命案,人们忌讳,便改了口。
神话当然是扯淡,可是这么一扯,却把空心菜的历史扯到了商朝,从此历史便悠久起来了。
后来知道这空心菜可不是山间的野草,它学名蕹菜,不仅两广盛产,江浙、两湖一带更多。广西北海市民对空心菜更是偏爱,无论上街买什么菜,空心菜必买。空心菜也最“长久”,可从春吃到秋,即便到了茎硬、叶老的时候,也有人不嫌弃,真是恋到了“地老天荒”的程度。
别小看这空心菜,在历史上真还有点趣闻。《北史?慕容俨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于上流鹦鹉州造荻荭竟数里,以塞般路。”南北朝时,空心菜改名为荭菜,这荻与荭用来抵挡船路,也成了一股防御力量。看来空心菜的生长能力极强,否则像黄瓜秧似的,别说抵挡船路,连个猪崽儿也拱它个根断秧乱的。按说这个不娇贵的东西,在中国也算不上什么珍品,空心菜自然也是大路货,为民众所享用。只不过国人爱把“物”都赋予一种灵性或传说,目的还在于抬高享用者自己。
空心菜由于不像灵芝草还能治个头痛脑热,便说它间接杀了比干。空心菜不娇不贵,不能成为王者之香,便说它能抵挡船路,反正让你名起来,便要挂上典,靠上故,让你吃起来觉得有文化,是在嚼一部厚实的历史,并非平凡之物。
《呼和浩特晚报》2014年4月4日专栏版
http://www.saibeinews.com/szb/wb/page/2014-04/04/content_451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