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故乡在何方
网民都是有生活属地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家乡的山绿,家乡的河清,家乡的姑娘像鲜花,比鲜花更美的是姨娘。我从不相信网上那个点击出来的“各地美女的漂亮指数”,靠人多势众能捧红几个“超女”,但不能让某地一下子就成了美女窝,哪儿的女人都有美丑之别,就像哪儿的甸子都长野草、鲜花一样。这世界上目前还找不到一座城市是只产美女,不出丑女的,连美人怀胎生下的孩子还有不美的呢,更何况在地域中长大成人了。
不是老夫与美女有过节才说美女的不是,我对美女的基本评价是——嫌贫爱富。像刘三姐、七仙女那样甘于贫困,下嫁给穷小子的美女,基本上都是传说,是文学的审美形象的符号,真人真事的美女,史志上有的王昭君、杨贵妃、貂蝉,不是嫁给权贵就是大款,这就决定了美女是流动的,美女们总是步调一致地走向“高位”,走向“发达”。
比如,就按网民们说的湖南的桃江出美女吧,也无非是这个村儿有一个,那个村儿有一个,不会像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那样扎堆吧?女人们一旦有了几分姿色,都不会安心于在出生地“自产自销”了。村儿里的美女想嫁到镇上,镇上的美女想嫁到县里,县里的美女想往大一点儿的城市嫁,而省城的美女就向大都市奔了,最好是嫁到世界名城、名都去。美女不怕城市大,怕的是窝在山旮旯儿。就连我的老家内蒙古,被点击为“漂亮指数居下”的女孩儿们,一旦自认为还有几分姿色,会唱几句长调,能跳几步安代舞,就没几个安心守着牧包去放羊,将来再嫁一个放牛郎。
美女的走向有点像中国文人的“入仕”情结,读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后的人,就不再想安贫乐道了,无论是走科举之路,还是求官人“举贤”,甚至花钱买官,文人的价值观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孔子“沽之哉!沽之哉!”的叫卖就是怕“好东西”臭在家里。时至如今,读书人官本位的这根脐带不也没被接生婆剪断嘛,村官儿想进乡,镇官儿想进县,县官儿想进城市当市长,当了官儿才知道自己的官儿小,要想官儿当得大,只能往大都市里走,当厅长的伟大理想在高老庄的平台上是无法实现的。
这就与美女想美出名堂的愿望相一致了,当官儿走出高老庄,美女都不恋故乡。所以,皇上后花园里的美女就比桃江县里的多,常熟城里的美人再多也多不过南京的秦淮河两岸。古代的美女如此,如今的美女未必不如此。
美女的走向与资金的流动是平行并进的,这世上哪个城市大,哪儿的经济发达,美女就往哪儿奔,就像如今北京“漂着”的十几万美女,为了能在大一点儿的舞台上唱一首歌,跳一段舞,演一部戏,露大一点儿的脸,哪怕是先混入一个剧组,都奋不顾身了,管你是“潜规则”,还是“显规则”,就怕进入不了“规则”。
当今美女的云集地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成都、重庆,而不会是乌兰浩特、那仁宝力格。要不然怎会有“美女经济”一说呢。这可不是美女们的劣根使之,而是与我们男人的伟大抱负相一致,级别大的单位男人多,经济发达的都市老板多,“英雄”一多美女就多,美女一多,男人的竞争力就大了,于是社会就“繁荣”了,拉动经济看来是少不了美女的。
可有一个疑难问题怕永远破解不了,世界的美学家有一个关于人的脸蛋性感结构指数标准,那就是东亚不如西亚,西亚不如欧美,我们国产的美女走向世界时,不知能否踩到与国际接轨的“平行线”上。老夫又在替美女“忧天”了,“沽之哉!沽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