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与干部提拔
(2013-04-27 10:00:10)
标签:
杂谈 |
“青歌赛”与干部提拔
阮直
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稍有瓜葛就要回避,并且随时接受全国观众的质疑,监审组要当场作出回应,这就保证大赛的公平与公正,即便有歌手水平很高也被有些评委打了低分的,但那也是评委之间个体欣赏水平的差异,不会在根本上葬送一个好歌手,捧红一位新歌星。
这么好的规则其实不仅仅是只能用在青歌赛上,好多领域也可以用,诸如大型项目投资,新建公共设施,工程招标,选拔人才,提拔领导完全可参照执行,那样就不会有贪官借机腐败了。
仅以一个县为例,比如有10个正科级的岗位需要新领导就职,就可参照执行了。够条件的人都可报名应聘,网上公示,然后组织部门审定报名者的资格,确定竞聘人员后,县委常委会组成评委,听这些应聘者“歌唱”,他们需要唱的“歌词大意”是你在前五年那个岗位上负责啥、都干了啥、成绩哪些、失误哪些,对着评委与电视镜头说,谁如果敢说谎,观众就有揭发的,监审组马上提出质疑。
如果你是哪个评委的子女,或大舅哥或小姨姐,就要主动要求那位评委回避,如果谁敢蒙混过关,一旦被观众指出,立即取消竞聘者与评委的资格,并给出相应的纪律处罚。如果哪个评委因个人之间的私怨,昧着良心敢给某一位自己不喜欢的应聘者打了过低的分,就会遭到质疑,更何况眼下毕竟不是秦王朝,指鹿为马的事儿在大庭广众面前还是没人敢干的。应聘者“唱完”了自己的“历史歌曲”之外,也要加考“知识问答”,这个问答部分的知识就是评委每人都要给应聘者出一道就职后的考题。考题要围绕着应聘者上岗后的施政纲领,看看他对本岗位的业务熟悉程度。这些程序都要现场向全社会直播,这不仅是在考应聘者,也是在考我们的评委,看看我们的评委打分是不是接近平均值,评委的提问是不是有水平。规则阳光,程序公开就可以堵住那些有权制定规则的人给自己留出的活口儿。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青歌赛的评选也像当今一个县里的常委会决定提拔干部那样,一切保密,在哪个舞台演唱,什么时间开场都不说,几天后金奖、银奖一宣布,然后根据演唱录像向电视观众做个汇报演出就行了。这样的青歌赛要是还能公平,还能选出优秀的青年歌手来,那我这位五音不全,七音不会的跑调专家就可充当青歌赛的评委了。谁唱得优劣不懂,可看谁长得顺眼还是八九不离十的。
当然,不公开、不透明的评判规则还不仅仅是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为暗箱操作的腐败留出活口儿,更为严重的是它把社会的正能量变成了负能量,人们把智慧与能力都转移到了人际关系的谋略上了,拉靠山、找背景、攀附权贵,结党营私,谁是“评委”就拜谁为师,成不了学生就认干爹,男人“金钱开道”,女人“奋不顾身”,没了公平的舞台,谁还会把本事用到比拼上。人的本性是不怕干不要脸的事,就怕干不要脸的事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像官员,在主席台上都是好人,那么,凡是重大的事情,我们就让决策者在“主席台”上唱完。当他不是一个决策者或评委的时候,他就有了他自己的角色自由,反正你手中的公共权力都是在“主席台”的阳光下完成的,至于哪个孙子还指望你能多给他打高分、说好话,你尽管去腐败他,看看他想以权谋私的勾当在“主席台”上还灵验不灵验。
《华商报》2013年4月27日
《杂文选刊》2013年6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