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为艺术家喊魂
(2012-10-15 15:19:51)
标签:
杂谈 |
城市要为艺术家喊魂
阮直
在现代人的城市理念中,建筑才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美学符号,这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乡村的美学符号是田园、农舍、庄稼,那么城市自然是摩天的大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城市的街心广场,建筑永远是构成一座城市的主要景观。
如今构筑一座城市并不是什么难事,中国已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之中,只要经济发展得迅速,国家地皮卖得快,如今盖大楼是既不用政府操心,也不用政府出钱。政府为了让城市靓起来,也都在全力打造自己的那几张名片,如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城市的街道在扩宽、变直,广场在外延、变阔,城市的标识也各有了特点,东边有园生辉,西边有苑增彩,可惟独缺少伟大的艺术家。
音乐厅成了练琴房,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在那儿拉着从正月初一到腊月十五都一个调门的练习曲,城市里最高水准的艺术家就是一些能教孩子们弹琴、拉琴和临摹画画的教师们;城市里最耀眼的艺术家不过是歌舞团里几个享受政府给予职称的演员们;有几个作家、诗人写着永远粘贴不到另一座城市媒体上的作品,只能在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当作家;有几个男人的头发很长,胡须也很长,可画出的作品的生命却很短,最有价值的一幅画就是挂在本市地方长官书房一角的那幅了,当然不是毛遂自荐的,而是“自送”的;有个歌手,后来成了歌星,能走穴,能挣钱了,但是从未唱出过一首能让人心灵震撼的歌。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座城市出了不少高官,有廉洁的造福一方,也有腐败的造孽一方;出了不少大款,有勤劳致富的,也有投机发财的,惟独就不出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作家,伟大的诗人。
什么样的艺术家才是伟大的艺术家呢?其实不用像帕瓦罗蒂那样,像德德玛那样能为人民唱出民族真情的歌就行了,别总是天天都在唱颂歌;不用非得有个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斯曼,有个瞎子阿炳的一首《二泉映月》,就能把哀怨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也不用非得产生个现代派的画家毕加索,有个罗立中把我们父亲的苦难、辛酸画活了就行;也不用非得有个普希金,一个舒婷也能演绎我们现代人爱情的独立和自由了。可是有几个城市有这样真正的艺术家和诗人?只有艺术家的灵魂才能让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闪耀着光辉,他比任何建筑都永恒。
有了伟大的艺术家、作家、诗人才会有高傲的灵魂,才会有孤独的心境,他们才能远离权力,不被金钱收买,不为虚名所累,他们永远不会与白领、小资为伍,他们也不会成为追星族的偶像,他们是在构筑着作为人本和人文的精神家园,他们的发现和创造是所有城市和乡村的共同财富。没有这样的伟大艺术家、作家、诗人,这座城市就永远不会伟大和完整的,那么我们每座想争创现代化城市的官员和市民都需要为自己的城市能有一些真正的艺术家喊魂,让我们的城市因为有伟大的艺术家而骄傲,而不是让艺术家为自己居住的城市而炫耀。
前一篇:包装的何止月饼
后一篇:看花钱才能看出政府的政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