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还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径
(2011-06-16 22:59:15)
标签:
杂谈 |
高考还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径
阮直
如今,无论我们怎样咒骂“应试教育”,也还得借助它的完善、公平来实现人生成功的第一步。高考不是人生成功唯一的途径,但高考却是人生走向成功最便捷的一条路。不上大学也能成功的人不计其数,可翻看他们成功的历史,却比走高考之路更加艰辛。比如没参加过高考的刘翔、姚明、丁俊晖,还有韩寒、叶圣陶、沈从文,他们的成功之路要比考大学难无数倍,那是无法效仿,不可榜样的成功。
如今,无论官场还是江湖,更是讲学历、看名校。你要是考上大学,再流五桶汗水,就能成为教育家了,可你没考上大学就是把血都流干了也别想拿到教育家的称号。如今连报考公务员也必须有个大学毕业的文凭才行,你要是高中生,你就是有雷锋般的赤子之心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公仆,也没人理你那个茬儿。就连中国最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柳鸣久不走学历之路,就没资格当博导。
这是现阶段的规则,谁也不能突破,因为突破的口子一开,就谁也堵不住了,我们宁愿一刀切,切掉了一些拔尖的人才,也不愿意让有些人依仗着公权,打着破格的旗号,把那些乌合之众、破铜烂铁都放到天上。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拔人才途径,但却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功能,而这些都是高考利弊多元复杂性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任何行动或言论都受到道德价值的牵制,因而大众对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的考虑,要比它是否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人才更周密。
在互联网的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高考制度都可拿来参照,来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但是人家的“洋经”,一经我们的“和尚”来念,很容易就到歪道儿上了。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对高考的情结在感情依恋上是压倒了理性思考的。不可避免地,所有高考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受到这种影响。因而,表面上看来,那些制定统一高考规则的人是在完成一种考试制度的设计,其实他们思考更多的还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价值观念,让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考试”被大众接受。
应试教育的高考制度就是中国人“均等的文化”的体现。高考是国家给公民铺设的一条阳关大道,考生被录取的比例正逐年在加大。如今就这一条路还算公平、公正些,也是将来百姓家的子弟走向成功的最便捷之路了。
《华商报》2011年6月18日
前一篇:回到生命原点的异同
后一篇:2011福州中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