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与梁卫星
(2013-10-27 09:05:13)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今年74岁。梁卫星是湖北仙桃中学语文教师,今年43岁。他们是忘年交,也都是我的朋友。我认识钱理群有十几年了,认识梁卫星也有七、八年了,和他们发生共同的因缘,则是由于梁卫星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是2009年完成的,先在一家教育杂志上连载。作者杀青后,发给我一个电子文本。30年前,我曾经是当代小说的热心读者。最近10几年,小说离我越来越远,很少有新作让我读得进去。但梁卫星这部小说,却一下子把我深深地吸引了。小说讲的是一所地方中学里几个普通教师的故事。他们被权力和金钱交织成的潜规则,扭曲得不成样子。学生不再是心血浇灌的花朵,变成了教师在赌场上博弈的筹码。师生互相施虐与受虐,最终都变成非人。教师要顺从现实,就无法守住做人的底线;为理想抗争,又往往碰得头破血流。几位年龄性别不同、性格各异的教师,就在这样的生活里挣扎着,煎熬着。
梁卫星出身于一个基层教师之家,1983年毕业于湖北荆州师专,从此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他原来写随笔,在一个偶然情况下,被期刊编辑李玉龙鼓动,投入小说创作。他把对父辈、对同事、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自己的全部感受,一骨脑灌注进这部作品。小说原来取名为《成人之美亦或奥斯维辛》。写中学的故事,却想到了波兰的奥斯维辛,可见作者的感受刻骨铭心。的确,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当今中学教育积重难返,学校被扭曲,教师无尊严,学生少阳光,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疾首。梁卫星身把亲身感受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不能不让人砰然心动。小说虽然语言流畅,感情饱满,人物性格鲜明,思想闪光触目可见,但梁卫星不是文学圈子里的名家。出版界有一种“马太效应”,越是出书多的名人越受到出版机构的追捧,越是没出过书的越难得到出书的机会。幸好朋友周实、向继东都是热心人,他们读到我转去的电子书稿,很快说服花城出版社,与作者签约,书名定为《成人之美兮》。编辑过程中删去了一些议论,也淡化了某些锋芒毕露的情节。出版社是投资者,承担着市场风险,提出要找名家作序。于是,梁卫星想到了钱理群教授。
钱理群当然是名家。他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曾是北京大学学生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教师的第一名,在当代思想史、中学教育等领域也有诸多令人瞩目的建树。
钱理群解决了梁卫星的燃眉之急。小说出版后,市场反应很好,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一些不同地方的教师,纷纷对号入座,明明是小说,他们惊呼为纪实文学。《南方周末》等媒体也派记者对梁卫星进行专访。一个基层的语文教师,就这样闯进了文坛。后来,梁卫星告诉我,钱理群为他撰写的长篇评论不是一篇,而是四篇。我在网上一搜,果然搜到了钱理群评论梁卫星的其他文章。后来,钱理群和几个朋友到我家小聚,说起梁卫星出书的事,都很欣慰。
钱理群倾力支持的青年朋友远不止梁卫星一人,他为那些在基层奋斗的青年教师和志愿者撰写的序言和评论不下几十篇,有时还慷慨地解囊资助。他之所以这样做,可以从他的经历中找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