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了的政治家许及之(之三)
(2025-07-14 16:20:38)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栻考证 |
被误读了的政治家许及之(之三)
许及之(1141-1209),字深甫(父),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洪适女婿。
许及之被历史误解,犹如大儒朱熹弹劾知台州唐仲友及其为同里为姻家的王淮,后来朱熹被泼“诱引尼姑为宠妾”的脏水。
许及之是战时及弟、入仕的爱国者,是儒家正士张栻、张孝祥、刘珙的同道者,是大儒张栻与永嘉学派传承的精神纽带,是阴废正人权相王淮的弹劾者;是维护朝政稳定的政治家,是心怀恢复理想的实践者。许及之在南宋政治夹缝中游走类同被周必大肯定的为大局留任的张枃(金殿新班将得政,玉麟旧镇且移麾)和支持并参与韩侂胄北伐的薛叔似、吴猎、宇文绍节、陆游。
一、光宗新立,许及之、薛叔似、吴猎知周必大、张枃为大局
绍熙二年(1191),起居郎兼权给事中谢深甫知临安府。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京镗召为刑部尚书。时姜特立声势浸盛,留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书犹未决。会副参阙,姜特立谒左相留正说:“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知镇江府叶翥、兵部尚书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留正奏之、孝宗大怒,诏姜特立提举兴国宫。时张枃已具备任宰相的条件。八月,周必大改判隆兴府,周必大未赴任,复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同月,何澹再劾,罢周必大判潭州之命,许以旧官以少保充任醴泉观使。九月,赵汝愚代郑侨任吏部尚书。
绍熙三年(1192),袁说友知临安府,谢深甫除工部侍郎进兼吏部侍郎。六月,薛叔似除太常少卿。许及之以铁钱(淮交)滥恶不职,贬秩,知庐州。七月,周必大坐所举官以贿败,降荣阳郡公。十一月三日前,京西谋帅,张枃进焕章阁学士、知襄阳府。张枃知襄阳时“抑豪强,敛盗贼,以能见称。”
绍熙四年(1193)三月,余端礼任吏部尚书。七月,赵汝愚升知枢密院事。十二月,薛叔似暂兼礼部侍郎。期间,许及之召除大理少卿。是年,袁说友除权户部侍郎。叶翥在太平知州任上。谢深甫再兼给事中。
绍熙五年(1194)五月,宋宁宗即位。权户部侍郎袁说友入对,请朝重华宫。这月,特进、许国公、左丞相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周必大罢出知潭州,改判隆兴府。九日,许及之已在权礼部侍郎任上。六月,孝宗崩,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薛叔似差充金国告哀使。七月,外戚的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嘉王赵扩在太皇太后的支持的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外戚韩侂胄等人的拥立下即位,是为宋宁宗。宋宁宗诏求直言,周必大遂奏四事:“至孝、敬天、崇俭、久任。”宋宁宗任赵汝愚为参知政事并兼任右丞相。赵汝愚婉拒,改任为知枢密院事,余端礼因劝进有功被宋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期间,留正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议立太子事不合,遂称病逃归。楼钥迁给事中兼实录院同修撰、直学士院、权吏部尚书兼侍读。赐知襄阳府张枃金二百两,别赐金百两,白金倍之。在襄阳,归正人陈应祥、忠义人党琪等谋袭均州,副都统冯湛间道疾驰以闻,先生(张枃)不为动,徐部分掩捕。狱成,斩其为首者二人,尽释党与,反侧以安。张枃进徽猷阁学士知建康府。张枃“天资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在任皆以治辨称。”
二、宋宁宗新立外戚初执政,许及之制度性妥协如张枃、郑侨
从宋宁宗即位后的政治生态演变和士大夫角度来看,韩侂胄执政前后两个时期是两个不同主要矛盾的阶段。早期的外戚干政时期(1194-1201)的主要矛盾是大多士大夫群体反对韩侂胄违背祖宗之法。后期的韩侂胄对外战争时期(1202-1207)的主要矛盾是不少士大夫群体支持、参与韩侂胄的复国理想。
1、即使赵汝愚被罢,张枃、郑侨、许及之为朝廷而制度性妥协
绍熙五年(1194)八月,韩侂胄权势更大,留正被罢相,旋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赵汝愚任为右丞相。张枃继复命还襄阳。史载:“徽猷阁学士、中大夫、知襄阳府张枃:具官某才高一世,气压万夫,听履汉廷,有张京兆之英誉,分麾岘首,追羊太傅之流风。”同月,礼部侍郎许及之等请祧宣祖庙祔大行至尊夀皇圣帝,诏侍从礼官集议。九月,薛叔似除权户部侍郎。十月,留正落观文殿大学士。这月,吴猎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吴猎言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正月二十二日,宝文阁学士、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张枃知平江府,未行,以宝文阁学士、大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兼(建康)行宫留守司公事。同月,吴曦任建康军马都统制。张枃与吴曦同在建康近一年。
二月戊寅,罢右丞相赵汝愚,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又被劾曾图谋篡权,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贬永州】。期间,楼钥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三月,叶翥已为吏部尚书。冬,建康军马都统制吴曦被任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四月,余端礼拜右丞相,谢深甫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五月,许及之在权礼部侍郎任上。九月,薛叔似为刘德秀劾罢。这年,许及之任权吏部尚书。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宋宁宗命其以少傅、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留正被责邵州居住。十一月二十五日,赵汝愚被贬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这年,袁说友在户部侍郎任上。南宋朝廷内部dang同伐异斗争升级。
2、正因张枃、郑侨、许及之在位,“伪学”之士未遭到大迫害
庆元二年(1196)正月初十,任命余端礼为左丞相,京镗为右丞相,郑侨为知枢密院事,谢深甫为参知政事,御史中丞何澹为同知枢密院事。袁说友在户部尚书任上。二十日,赵汝愚行至衡州(今湖南衡阳)病发,为守臣钱鍪窘辱,赵汝愚暴卒于此。这月,右谏议大夫刘德秀劾因曾与韩侂胄不睦的留正引用伪学之dang,诏落留正观文殿大学士,罢宫观。庆元dang禁的实质是一次宋宁宗默许、吴太后与韩皇后的两重内戚韩侂胄策划、由叶翥具体实施的“家天下”势力对“公天下”人士的一次全面清盘行动。二月,韩侂胄一派当政,右谏议大夫刘德秀的要求下,朝廷正式定道学为“伪学”(刘德秀要求将道学正式定为“伪学。”提倡程朱道学的赵汝愚被指为逆党罪首)。吏部尚书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科举考试,稍涉程朱义理之学者,悉皆黜落。“六经”、“四书”之类,一时为世之大禁。会伪学禁兴,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 。”四月,叶翥自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许及之任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余端礼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提举洞霄宫。七月,韩侂胄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八月,言官为迎合韩侂胄,大肆攻击理学。规定凡“伪学之人”,不许担任官职,不得参加科试。这月,许及之在吏部侍郎任上。九月,许及之任权吏部尚书。十二月,朱熹、彭龟年、黄度、李祥、杨简、吕祖俭等人皆因攻击韩侂胄而获zui。韩侂胄提拔沈继祖为御史,通过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zui”,宋宁宗罢免朱熹等官职。吴猎上书请留朱熹,谏宁宗不要随意罢免大臣、言官。许及之谄事韩侂冑,无所不至。这年,留正被量移南剑州,许自便。宇文绍节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庆元三年(1197)正月,谢深甫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郑侨多次上疏请退,遂以资政殿大学士再次出知福州府,辞行时再次向宁宗进言:“平国论而无偏听,严边防而无轻信。”二月,张枃以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期间,吴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宋孝宗的陵墓),曰:“艰难以来,首倡大义,不以成败利钝异其心,精忠茂烈,贯日月、动天地,未有过于张浚也。孝宗皇帝规恢之志,一饭不忘。历考相臣,终始此念,足以上配孝宗在天之意,亦惟浚一人耳 。”议皆不合,吴猎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三月,吏部尚书兼给事中许及之奏駮之台谏,因请窜斥(内侍)王徳谦以慰中外之望,宋光宗未许。同月,袁说友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朱熹遭受朝廷重臣韩侂胄及其奸dang迫害。闰六月,朝散大夫刘三杰上言论“伪学之忧”,指之为“逆dang”。这月,给事中许及之言:“统领林墉、弹压林通,造谋以倾徐安国”,诏二人皆罢。七月,周必大以少傅、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下诏召雷潨还。十月,广东提举徐安国、经略雷潨各降一官。十二月,知绵州(今四川绵阳)王沇上疏请置伪学之籍,于是赵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被置为“伪学逆dang”之籍,共五十九人,包括留正、周必大、彭龟年、陈傅良等。这年,枢密院以革密白迁补潜邸医官二人,给事中许及之以非旧典争之,遂寝其命。十二月,朝廷置伪学逆党籍,薛叔似列名其中。是年,张枃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未行,以疾乞祠。周必大作有《送张端明(张枃)赴召(知建康)》(十首)。这年,许及之任吏部尚书兼给事中。
庆元四年(1198)正月,叶翥任同知枢密院事,张枃卒于隆兴府任上。周必大在次年得知情况后作有《端明殿学士张定叟(枃)挽词》:“魏国勋劳四海知,南轩爱直古人遗。中兴家世谁如此,季氏豪英尚似之。金殿新班将得政,玉麟旧镇且移麾。落星小驻星还落,江路东西总去思。”周必大诗中充分肯定了张枃为了国家利益,听从朝廷频繁调遣,毫无怨言。
五月,再诏禁为伪学,比之为“绍圣之奸dang”。同月,韩侂胄进拜少傅,封爵豫国公。七月,叶翥被罢同知枢密院事、出知福州。八月,以谢深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吏部尚书许及之升同知枢密院事。袁说友任吏部尚书。谢深甫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周必大复益国公。十二月,周必大改判隆兴府。周必大辞,除醴泉观使。
庆元五年(1199)正月,因上年三月果州(今四川南充)学官王莘为漕臣汪德辅所荐,任昌州(今四川大足)考官(春试举人)。其策试题以汉成帝时专权的外戚王风等事为问,被礼部告发,谓其讥刺韩侂胄。礼部侍郎胡应期摘其语为韩侂胄言之,韩侂胄怒。张岩为监察御史,即奏防论:“去年诸路觧试举人,有义题断章,及防题纰缪援引失当,中有防蓄不尽者,意不在莘也。”中书舍人范仲艺初闻其事,以告礼部尚书黄由,黄由诣宰执京镗,谢深甫、何澹、许及之诸公争之,皆不纳。黄由不得已作书具陈利害,为侂胄言之,侂胄虽勉从而犹未平也。二十九日,王莘罢学官。五月、七月,朝廷两次召杨万里赴京,杨万里辞谢不往。九月,韩侂胄又加少师、封平原郡王。
庆元六年(1200)二月,京镗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国公。闰二月,谢深甫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改封鲁国公。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dang。谢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zui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六月,平民吕祖泰上书请求诛杀韩侂胄、驱逐陈自强,由周必大接替任职。同知枢密院事许及之以母忧去位。八月,袁说友在吏部尚书任上。同月,京镗去世,赠太保,谥文忠。十月,朝廷把道学定为“伪学”。杨万里拒绝对应韩侂胄的“庆元dang禁”(禁锢理学士人),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并因此忧愤成疾,临终前仍以“报国无路”自责。这年,韩侂胄进位太傅。婺州百姓吕祖泰上书朝廷,认为不可封禁理学,并请皇帝诛杀韩侂胄,以周必大为宰相。韩侂胄大怒,将吕祖泰施以杖刑,流放于钦州。言官为迎合韩侂胄,纷纷弹劾周必大培植私dang。这年,叶翥奉祠后以观文殿学士辞官,赐爵卫国公。
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二月,薛叔似复差知赣州。三月,以和州防御使姜特立为宁远军节度使。七月乙卯,知枢密院事何澹罢。时吴曦自以祖父世守西蜀,为国籓屏,而身留行都,不得如志,乃厚赂宰辅,规图帅蜀。未及赂何澹,韩侂胄已许之,何澹持不可。韩侂胄怒曰:“始以君肯相就,黜伪学,汲引至此,今顾立异耶!”遂罢何澹为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甲子,以陈自强参知政事,张釜签书枢密院事。己巳,以吴曦为兴州都统制,兼知兴州。八月,张釜罢,以陈自强兼知枢密院事,给事中张岩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程松同知枢密院事。张岩、程松并附韩侂胄,程松谄之尤甚,韩侂胄怜之,遂得佐枢。十月,太傅、永兴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平原郡王韩侂胄家庙得到官窑祭器赏赐。是年,谢深甫拜少保,授醴泉观使。
这年,韩侂胄的党羽、御史施康年以吕祖泰的上书为借口,弹劾周必大首唱伪徒,私植党与,于是诏降周必大为少保。在“庆元党禁”中,周必大与赵汝愚、留正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三、外戚执政用兵时期,许及之雷同于吴猎、宇文绍节、陆游
后期(1202-1207)韩侂胄对外战争,其统治兼具权谋主义(庆元dang禁、打压异己、弛伪学伪dang之禁)与民族主义(追封岳飞、北伐)双重特征。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不少士大夫群体支持、参与韩侂胄的复国理想。
1、外戚韩侂胄用兵,复士大夫,陆游、宇文绍节、许及之复起
嘉泰二年(1202)二月,韩侂胄面对上下人心尽失的局面,急欲“立盖世功名以自固”准备北伐。韩侂胄为团结士大夫,指示侍御史林采等人上书说道学士大夫已“人之趋向,一归于正。”韩侂胄接受张孝伯、陈景思等人之言,决定弛“伪学逆dang”之禁。宋宁宗下诏弛伪学、伪dang之禁,追复赵汝愚资政殿学士,朱熹焕章阁待制,对于在世者,复官自便。同月,诏修《高宗正史》、《宝训》。期间,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陆游应韩侂胄之请求,为其撰《南园记》。五月,朝廷诏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陆游入京,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史馆修撰《孝宗实录》和《光宗实录》。不久,陆游兼秘书监。七月,薛叔似除华文阁待制、知广州。八月,袁说友以吏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事。以母忧去位的许及之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十一月,同知枢密院许及之兼参知政事。这年,韩侂胄生日,陆游作有《韩太傅生日》。十二月,太傅韩侂胄加太师、封平原郡王。这年,宇文绍节迁左司谏兼侍讲。宋宁宗恢复周必大少傅、观文殿大学士。
这年,韩侂胄生日,陆游作有《韩太傅生日》。按陆游到京城临安任职前已作《南园记》的时间(该记中有: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陆游谨记),应是嘉泰二年(1202初前后,韩侂胄为拉拢名士,以高官厚禄诱杨万里撰写《南园记》,杨万里作为理学派友人,因反对韩侂胄的庆元党禁和南园邀功行为,明确拒绝为其新建的南园撰写记文,以实际行动保持独立。史载:“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杨万里认为为外戚权相作记等同于“文以人重”的背叛。杨万里通过辞官归隐、著书立说(如《易外传》),以“天地为衾枕”的文人风骨守护士大夫气节,践行张浚“正心正朝廷”的道德底线。
嘉泰三年(1203)正月,袁说友拜参知政事。林大中起为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这月,陆游作《阅古泉记》。这年夏,辛弃疾被韩侂胄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五月,许及之任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陆游回到山阴。六月,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到任,再见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九月,袁说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辞而未任。不久,袁说友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加大学士致仕。是年,吴猎录为广西转运判官。
2、韩侂胄用兵,得到薛叔似、吴猎、宇文绍节支持,许及之罢
嘉泰四年(1204)正月,辛弃疾被宋宁宗召见,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三月,辛弃疾知镇江府。四月,韩侂胄下令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这月,许及之被罢免。五月,追封岳飞为鄂王。八月,薛叔似除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十二月,薛叔似兼国用司参计官。这年,袁说友卒于湖州德清寓舍。吴猎授任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这年,周必大卒,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谧文忠。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七月,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权位在丞相之上。期间,宋宁宗又召杨万里赴京,再次推辞。杨万里反对重用来路不正的外戚权臣韩侂胄激进北伐,认为南宋需先整顿内政,其诗文中多次批判权臣误国。十二月,陆游《周益公(周必大)文集序》。
开禧二年(1206)正月,北伐之议起,薛叔似差充京西湖北宣谕使。四月,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这月,吏部侍郎、湖北京西宣谕使薛叔似除兵部尚书薛叔似充湖北京西宣抚使。期间,兵端开,韩侂胄欲令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辞。五月,南宋军队突然发起对金国的全面进攻。陆游闻讯,欣喜若狂。这月,杨万里去世。宋军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薛叔似料敌必侵光州、黄州,委总领陈谦按行五关,发鄂卒守三关,金兵果然入寇,因有备得以无患。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十一月,兵部尚书、充湖北京西宣抚使薛叔似并除端明殿学士、侍读。十二月,宋廷诏京西宣抚使薛叔似、宣抚副使陈谦并宫观,知江陵府吴猎除湖北、京西宣抚使。
开禧三年(1207)三月,吴猎除刑部侍郎,依旧湖北京西宣抚使。四月十五日,诏权兵部尚书宇文绍节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兼权湖北、京西宣抚使二十七日,宇文绍节除侍读,依旧华文阁学士充湖北、京西宣抚使兼权知江陵府。九月,诏宇文绍节充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
十一月,杨皇后与礼部侍郎史弥远等用密旨命令代理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在玉津园诛杀韩侂胄。韩侂胄被诛,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议和。中丞雷孝友奏及之实赞韩侂胄开边,及守金陵,始诡计免行。十二月,叶时上《劾许及之薛叔似皇甫斌奏》,许及之降两官,泉州居住。薛叔似降为中大夫,贬居福州。宋廷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dang禁渐解,尽复赵汝愚原官,追赠太师、沂国公,赐谥“忠定”。陆游听到这些消息,悲痛万分。这年,陆游读敬父遗墨,追记在京口相与论议时,作有《跋张敬夫(张栻)书后》。
3、许及之参与韩侂胄执政时的朝廷事务,具有合理性,但被黑
韩侂胄作为吴太后外戚,通过"绍熙内禅"政变掌握枢密院与台谏系统,面临"祖宗之法"与"现实权柄"的深层冲突。韩侂胄驱逐政敌、排除异己、独断乾纲,招致了大量的非议和抨击,其权力结构呈现三大越轨特征:1、军事垄断:以"带御器械"身份掌控禁军,打破"枢密院不得预政"的旧制。2、人事操控:通过庆元dang禁将59名反对者列入黑名单,使台谏系统沦为私人工具。3、经济渗透:挪用20万贯家财充作军费,突破"宦官不得预财用"的禁令。
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有历史正当性:1、道义合法性:追封岳飞为鄂王、改秦桧谥号"缪丑",完成正义价值重建。2、战略机遇:金国内乱(蒙古崛起)与南宋军力局部恢复(四川吴氏军、江淮水师)形成窗口期。3、民意基础:许及之、薛叔似、宇文绍节、吴猎、辛弃疾、陆游等主战派复出,民间"王师北定"呼声高涨。
以下这些否定许及之的记载并不可信,如“既而逾二年不迁,乃间见韩侂胄,叙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涕零,继以屈膝。韩侂胄恻然语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不数日,遂有是除。”“韩侂胄尝值生辰,群公上寿既毕集,许及之为吏部尚书适后至,阍人掩关拒之,许及之大窘。会门闸未及闭,遂俯偻而入,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谄事权相。”“谄事侂胄无所不至。”“如许及之屈膝,费士寅狗窦,亦皆不得志。抱私雠者,撰造丑诋,所谓僭逆之类,悉无其实。”“许及久之不迁,见韩侂冑流涕乞怜,不觉屈膝,遂得参政。”
许及之通过联络韩侂胄、向韩侂胄作政治现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策略,犹如张枃、薛叔似、吴猎、宇文绍节、辛弃疾、陆游一样,无可厚非。通过制度性妥协,在庆元党禁期间,既参与禁锢理学群体,又暗中保护部分端人正士。策略性妥协的许及之以“禄之于外”的方式规避直接攻击理学士人,试图平衡各方势力。在韩侂胄用兵期间,不一味以韩侂胄意志而行,形成"战和共存"的决策缓冲带。吴曦叛变,其他参与人员和吴曦家族并没有遭到大的清算。
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9)二月,诏华文阁学士、侍读、京西湖南北路宣抚使宇文绍节除宝谟阁学士,依旧侍读、京湖宣抚使。嘉定二年(1210),许及之去世。
从许及之与张栻、张孝祥、刘珙、张栻从弟的张枃、陈亮、薛叔似、张栻学生的吴猎、张栻内侄兼学生的宇文绍节、大慧宗杲法孙的蜀士释居简(释居简作有《笑轩沈仲归挽章》)、沈仲归(许及之作有《次韵仲归(沈仲归)观弈》、《奉酬沈仲归》)等端人正士交往看,还是从许及之《北征纪行》54首诗中的32首参与军政诗看,许及之被历史误解,犹如大儒朱熹弹劾知台州唐仲友及其为同里为姻家的王淮,后来朱熹被泼“诱引尼姑为宠妾”的脏水。
许及之《元日登天长(与金接境)县城》:“元日登临一腐儒,感今怀昔愧微躯。此城曾是千秋县,有水呼为万岁湖。南渡向来纡翠驾,北征何日会京都?祖功宗德无边际,可恨长淮限一隅!”许及之《入淮》:“淮水限南北,舟行洛水滨。底须分尔界,何处不吾民?”很好地表达了许及之在政治上力图恢复的坚定意志。
结语:夹缝中的历史辩证法
许及之的政治实践,本质是南宋“制度弹性”支持宋宁宗朝廷的微观呈现。在韩侂胄外戚干政时期,他通过“制度性妥协”维护朝堂稳定;在北伐战争时期,又以“理想主义者的现实转化”实现国家北伐理想。
这种"稳定术"与"理想主义"的辩证统一,既是对"祖宗之法"的创造性突破,也是对"士大夫精神"的另类坚守。其历史合理性,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气体高亮,琅琅盈耳,较宋末江湖诗派刻画琐屑者过之远矣。”在制度裂变与精神觉醒的夹缝中,完成了南宋政治文化的独特嬗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