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士宇文绍节(张栻外弟)、张忠恕(张栻侄子)在南宋中期落幕

(2025-05-07 10:15:5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栻考证

蜀士宇文绍节(张栻外弟)、张忠恕(张栻侄子)在南宋中期落幕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二月,新任尚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复奏向宋高宗提出:“王者以百姓为心,修德立政,惟务治其在我,则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天下舍我,将安归哉?固不侥幸于近绩也。仰惟陛下躬不世之资,当行王者之事,以大有为,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国势既隆,强虏自服,天下自归”的治国理论,这是张浚“庙胜之道”理论的雏形。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谏议大夫刘度权给事中周必大给事金彦亨(金安节)中书舍人张震、同知枢密院事张焘、殿中侍御史胡沂及此后的中书舍人周必大给事中金彦亨(金安节)反对朝堂任命潜邸旧人龙大渊曾觌。同月,因纥石烈志宁在边界调动兵力,宋金前线形势e化,和战问题摆在南宋朝廷的眼前,朝中大臣各执其见,宋孝宗召新任枢密使兼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开府建康张浚。月底召赴行在的张浚中道上疏:“今之议者,孰不持战守之说?其下则欲复遵旧辙,重讲前好。 以臣观之,战守之说是也。然而战守之道,本于庙胜。君天下者,诚能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用之战则克,用之守则固,理有决然者矣。今德政未洽于人心,宿弊未革于天下,揆之庙筭,深有可疑。臣愿陛下发乾刚,奋独断于旬月之间,大布德章一新,内外尽循太祖太宗之法,使南北之人知有大治于后,人心既孚,士气必振,于以战守,何往不济。”

张浚“庙胜之道”:“在人君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今德政未洽,宿弊未革。愿发乾刚,尽循太祖、太宗之法。”张浚的“庙胜之道”主要指的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方略,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君主自身的修身正心,进而影响并整肃朝廷、百官,最终达到治理万民、安定天下的目的。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强调君主个人品德与治国能力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隆兴和议以来进入光宗、宁宗朝,南宋建国已历70-100年,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大批皇亲、国戚、内、御医、旧臣等利益需求多样。作为端人正士的以复国为己任的赵汝愚、张枃、宇文绍节、魏了翁张忠恕践行“庙胜之道”受到皇亲国戚内侍和傍皇亲国戚内侍的权臣打击,尤以阴废正人的韩侂胄史弥远为甚。

一、宋孝宗去世,外戚坐大,宋孝宗朝重臣张枃式微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宋孝宗去世。宋光宗尊吴氏(宋高宗赵构第二任皇后)为太皇太后宋光宗有意禅位赵汝愚取得吴支持,打算趁嘉王赵扩主持丧礼时,拥立赵扩为帝七月,宋宁宗赵扩即位。尊宋光宗为太上皇,李凤娘为太上皇后。八月,外戚韩侂胄权势更大,留正被罢相,旋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边缘被外任又被频繁调动职务的知建康府张枃1140-1198),继复命还襄阳。是年,张枃以宝文阁学士任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正月二十二日,宝文阁学士、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张枃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庆元二年(1196),宇文绍节任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庆元五年(1199,魏了翁中进士第三名,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庆元三年(1197)二月,张枃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十月,太皇太后吴氏去世。是年,张枃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未行,以疾乞祠。庆元四年(1198)初,张枃卒于隆兴府。张枃之子张忠恕(1174-1230)不行服除,差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二、韩侂胄议用兵,蜀士宇文绍节为国任兵部尚书

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魏了翁召为国子监的国子正。宇文绍节中迁左司谏兼侍讲。嘉泰三年(1203),魏了翁改任国子监武学博士。或是嘉泰年间,宇文子震去世,魏了翁作有《通直郎史君(子震)挽诗》。

嘉泰四年(1204),章良能以右史直禁林。时宇文绍节挺臣为司谏,指章良能为谢深甫子肃丞相之党,出知温陵(章良能因被司谏宇文绍节指责为右丞相谢深甫的同党,章良能被外放出知泉州)。这年,宇文绍节以宝谟阁待制知庐州(今合肥),国子监武学博士魏了翁作有《送宇文侍郎(绍节)知庐州》。时外戚韩侂胄方议用兵,宇文绍节至郡,议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期间,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韩侂胄,谓宇文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韩侂胄以书让宇文绍节,宇文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韩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宇文绍节。召宇文绍节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邓友龙任右正言兼侍讲。九月,遣侍御史邓友龙为贺金正旦使出使金朝。这年,张忠恕以避亲嫌(谓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改通判沅州(湖南芷江)、主管京湖宣抚司机宜文字。张忠恕在广西日,使者王公资之、吴公猎(1130-1213)、黄公濒,帅捆蔡公戡、詹公体仁,皆不轻许可者,惟深知张忠恕,张忠恕以姓名闻上(宋宁宗)。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六月,陈自强、侍御史邓友龙等请用本朝故事,以韩侂胄平章军国事。八月,赠宇文虚中少保。这年,礼部侍郎李壁(李焘之子)使金归,力言金“赤地千里,斗米万钱,与鞑为仇,且有内变。”宇文绍节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十二月,金军入真州,州之士民奔逃渡江者十余万,知镇江府宇文绍节亟具舟以济,又廪食之。年),魏了翁召试学士院,改任秘书省正字。

开禧二年(1206)正月,南宋以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国用司参计官薛叔似为京西湖北宣谕使。三月,以四川制置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为宣抚副使。给事中邓友龙为两淮宣谕使。四月,南宋以薛叔似为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以邓友龙为御史中丞、两淮宣抚使。这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六月,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八月,升秘书省校书郎魏了翁以亲老为辞而出任嘉定(今乐山)知府。十一月,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十二月,趣宇文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宇文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1148-1221)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安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安丙卒诛吴曦)。薛叔似降为中大夫,贬居福州,宇文绍节权兵部尚书。

开禧三年(1207)正月,丘崈被罢免,改以张岩督视江淮兵马。吴曦自称蜀王。期间,因吴曦叛,高定子(1177-1147)乞解官养母。期间,在赴任途中到达江陵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魏了翁因而未能到任。二月,李好义等杀吴曦后,魏了翁在继续赴任途中于广安(今属四川)收到免职之命,遂奉双亲回蒲江故里。四川转运使安丙诛吴曦传首临安。吴曦诛,摄府事宇文公绍(节)以忠孝两全荐高定子,调郪县主簿高定子任中江县丞。四月初三,以吴猎兼四川宣谕使。初八,四川忠义人复大散关。十五日,兵部尚书宇文绍节以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权湖北京西宣抚使。十七日,诏吴猎与宣抚司议,分兴州都统司军之半屯利州。二十二日,召杨辅诣行在,以吴猎为四川制置使。二十八日,金人复破大散关。月,张忠恕主管京西湖北宣抚司机宜文字。五月初二,赏诛吴曦功。初三,用四川宣抚司奏,吴曦党人张伸之等一十六人除名,编配两广及湖南诸州。十六日,以太皇太后谢氏有疾,赦,是日崩。四川宣抚副使司参赞军事杨巨源与金人战于长桥,败绩。湖北京西宣抚使兼知江陵府宇文绍节任职期间,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宇文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宇文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年秋,张忠恕权发遣澧州(秩满除籍田令)。十一月,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杨后、杨次山和史弥远等指使下,将韩侂胄暗杀。十二月,以钱象祖为右丞相,兼枢密事;卫泾及给事中雷孝友并参知政事;吏部尚书林大中签书枢密院事;以礼部尚书史弥远同知枢密院事。同期,京湖宣抚使、知江陵府宇文挺臣(宇文绍节)入觐,升宝文阁学士、试吏部尚书。同年末,奸臣史弥远秘密杀害权臣韩侂胄后,理学人士刘爚建议史弥远崇奉理学、起用名人以改善其丑陋形象。“朝廷收召诸贤”,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

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正月,同知枢密院事楼钥参知政事,御史中丞章良能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宇文绍节签书枢密院事。楼钥任吏部尚书。这月,右谏议大夫叶时、殿中侍御史黄畴若、监察御史章燮、余崇龟等上言侂胄专政无君僭上不道乞枭其首领置之淮甸积尸丛冢之间以谢天下。不许。三月十一日,资政殿大学士、中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赵彦逾,通奉大夫、守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兼侍读楼钥,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充湖北京西宣抚使、兼侍读宇文绍节,朝奉大夫、试尚书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修玉牒官、兼侍讲章良能,朝散大夫、试中书舍人、兼侍讲蔡幼学等在任上。 

三、嘉定和议后,宇文绍彭使金宇文绍节去世

嘉定元年九月,宋金达成“嘉定和议”十月,“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魏)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魏了翁从一开始就觉察到奸相史弥远“收召诸贤”的用意,因而“三辞聘召”以“迁延岁月”。不久父亲去世,魏了翁解官守丧,遂于州西白鹤冈下建成鹤山书院,zhu书立说,授徒传道,宣扬理学。十二月二十四日,遣太府卿宇文绍彭为贺金国登位使,阁门舍人周登副之。这月,御笔赵汝愚特赠太师,进封沂国公。

   嘉定二年(1209)正月,楼钥任参知政事,御史中丞章良能知枢同密院事,吏部尚书宇文绍节任签书枢密院事。宇文绍节除端明殿学士,径跻宥府。宇文挺臣绍节怀前日之疑,次且不敢拜。端明殿学士、通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宇文绍节乞退休,诏不允。章良能识其意,乃抗疏言:“公论出一时之见,岂敢以报私憾,乞趣绍节就职。”章良能、宇文绍节相得甚欢。安丙宣抚四川,或言安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安丙。宇文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宇文绍节愿以百口保安丙。”安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宇文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这年,魏了翁丁父忧,于蒲江创鹤山书院授徒。

嘉定四年1211)冬,魏了翁知汉州。知汉州期间,魏了翁免欠税以减轻人民负担,但因桥毁伤人命而降授宫观闲差

嘉定1212)八月,魏了翁罢官,张忠恕改军器监丞。这月,张忠恕迁太府寺丞。

 

嘉定六年(1213)正月,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府广都县人,进士,权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谥忠惠)去世,魏了翁前往悼念,作有《宇文枢密(宇文绍节)挽诗》。讣闻,宋宁宗嗟悼,为改日朝享。宇文绍节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宇文绍节为“忠惠”。知眉州魏了翁作《宇文枢密(宇文绍节)挽诗》:“夷考公言行,真成肃愍孙。星枢绳懿武,月殿媲隆恩。契阔成三世,凄凉隔九原。壮夫襟上泪,并为两师垣。”“人物眇然甚,天胡不憗公。北风鸣槭槭,西火乱蓬蓬。襄鄂谁专阃,江淮孰总戎。是应当馈叹,曩日镇江功。”四月,太府寺丞张忠恕差权发遣湖州。守张忠恕,丞相浚之孙,荐吕午犹力,时张忠恕之母就养,而时时躬至簿听(主簿办公的官署),迎吕午二亲入郡,与吕午皆衣彩衣,奉觞上寿,邦人荣之。八月魏了翁又起知眉州(今眉山)。

四、知遂宁府宇文价(宇文子英)嘉定中去世

嘉定年(1214,置司汉中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的黄畴若被召任权兵部尚书、太子右庶子。魏了翁作有《摸鱼儿·饯黄侍郎畴若劝酒》为其送行。当在期间,魏了翁作有《用黄侍郎韵题宇文发运瑞萱亭》,宇文发运或是宇文价(宇文子英)年,张忠恕擢司农寺丞,同月差权发遣宁国府。

嘉定八年(1215)夏,两浙、江东西路旱灾、蝗灾。宁国府知府张忠恕因夏旱,请于朝,得赐僧牒五十,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张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储藏),所见浸异。因张忠恕“受纳夏税秋苗,不用文思斗斛,而用私制宽大斗斛,两岁以来,加增收耗,尤甚于前,总而计之不啻多量一倍以上。”导致宣城县民王悫等状诉朝廷。八月初二,赐张栻谥号为宣。这年秋魏了翁任潼川府(今三台)路提点刑狱公事(监司)兼本路提举常平,后又改兼转运判官(潼川府路提刑官兼转运判官)

嘉定九年(1216)正月,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真德秀上奏劾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张忠恕因峻急苛暴(急躁严厉),私匿赈灾米粮多达六万一千余石】,真德秀皆劾之。真德秀奏劾张忠恕,认为张忠恕是贪污赈济,是不知真相,张忠恕只是赈灾方法不对。二月初二,张忠恕以言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权发遣宁国府张忠恕与宫观】。十月魏了翁除潼川运判,作有《潼川运判谢到任表》。知遂宁府宇文价(宇文子英)去世,作有《哭知遂宁宇文侍郎(宇文子英)文》魏了翁移治遂宁府,以路级监司官知遂宁(今属四川),魏了翁任职摄守,“遂宁阙守,了翁行郡事。”

嘉定年(1217正月,兵部尚书黄畴若知贡举二月,张忠恕差知鄂州【忤监司奉祠,起知鄂州】、权荆湖北路转运司职事。是年底前后,张忠恕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

嘉定十一年(1218)春,魏了翁改任泸州(今属四川)知州、兼主管潼川府路安抚司公事(帅司)。四月,魏了翁母死守丧。年末,因凡张忠恕所至皆有声,入对,张忠恕召为屯田郎官。

嘉定十二年(1219)七月,屯田郎官张忠恕丁内艰(丁母计氏忧)。期间,母计氏卒,免丧,张忠恕入为户部郎官(入为户部右曹郎),张忠恕首陈司马光仁之说,申之以进贤退不肖,赏功罚有zui,宋宁宗是之。八月,张忠恕诏赴行在奏事。

嘉定十年(1220十二月魏了翁起复任潼川知府

嘉定十四年(1221)三月,了翁应召入朝。九月,魏了翁至临安府,任兵部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十一月,魏了翁任吏部司封郎中。

嘉定十五年(1222)九月,张忠恕除尚书户部右曹郎中。

五、史弥远专权,张忠恕、沪州宇文氏终落幕

嘉定十七年(1224)正月,魏了翁迁秘书监。三月,张忠恕除将作监。六月,魏了翁除起居舍人。闰八月,宋宁宗驾崩。九月,魏了翁任起居郎。这年秋,魏了翁作有《鹧鸪天·送宇文侍郎口口知汉州劝酒(1224年)》:“尝忆都门俎帐时,重来动是十年期。云拖暮雨留行色,露挟秋凉入酒卮。湖上雁、水边犀,未须翘首叹来迟。北风满地尘沙暗,宣室方劳炳夜思。”或在不久,魏了翁作有和宇文汉州口口乞房楼记诗》、《汉州房公楼记》。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史弥远操纵赵昀登上皇位,原来的皇子赵竑被封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湖州人潘壬发动政变企图拥立济王,济王后借助官府兵将剿灭了此次叛乱,事平后史弥远仍不放心,毒死了济王赵竑。诏求直言,张忠恕(1174-1230)上奏折共论八事。张忠恕累请补外。七月,除直秘阁知赣州。洪咨夔(1176-1235)作有《送张行父(张忠恕)守赣》二首。胡梦昱《宝庆乙酉诏求直言,八月二十二日应诏上封总事》,为济王鸣冤。魏了翁称张忠恕:“植立名节,无聩家声。”真德秀、魏了翁激赏张忠恕,称:“下寮乃有斯人,吾当端拜。”八月,张忠恕出知赣州,魏了翁作《送张匠监忠恕秘阁知赣州》诗送行。九月,胡梦昱削籍,羁管象郡,魏了翁为之饯行。

宝庆二年(1226春,张忠恕视事。月,魏了翁被召回。了翁要求回归故里,理宗不肯,便改任资政殿学士。张忠恕落职,降两宫罢。

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张忠恕复元官,进直宝章阁、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以疾请老,诏特转一官致仕。这年,张忠恕卒。有载《秘阁学士行父公(张忠恕,字行父,1174-1230)像赞》:“质粹由于天赋,才优本于学充。出曲江之大族,嗣希白之名宗。道契于内,面和以处,众德学于外而麻乎!有容是日贪先人之绩,而棧回后世之淳风。”应为魏了翁(1178-1237)所作。

张忠恕元配正氏、继室赵皆赠宜人。同年,张忠恕子张献子以从事郎、新监严州都酒务。

绍定四年(1231),魏了翁复职,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绍定五年(1232),魏了翁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不久,又知遂宁府,他辞谢不拜受。

  绍定六年(1233),或是知沪州宇文氏去世,魏了翁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魏了翁作有《宇文沪州挽诗二首》这年,时值史弥远世,理宗亲政,魏了翁被提升为华文阁待制,赏赐了金带,仍留居原任。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自称淮西归正人的被南宋授以承事郎、工部架阁的宇文懋昭上表《大金国志》(四十卷)于朝廷。有两卷文学翰苑传,记宇文虚中等三十二人事迹。宇文懋昭在书中提及其“偷生淮浦,窃禄金朝。”月,魏了翁任礼部尚书兼直学院。

端平二年(1235)十一月,魏了翁任端明殿学士。十二月,了翁又任任参知政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军马。

  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魏了翁改任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八月,了翁请求告老还乡,准。不久,魏了翁去世,终年六十岁。

此后,湖州有宇文氏得以在江南延续,宇文公谅(宇文子贞)或与宇文时中曾知湖州有关。谱序很可能是:宇文虚中——宇文师瑗——过继子宇文绍节(宇文时中之孙、宇文师说之子)——宇文正甫(宇文子江)——宇文景讷——宇文峒——宇文大钧——宇文挺祖——宇文公谅(宇文子贞)——;

吴龙翰(1229-1293)《句(其三)》:“蜀儒为郡追任昉,歙士呼天借寇恂(挽留宇文使君)。”的宇文使君未知是何人。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中——宇文师?(?-1173,字叔介)——宇文绍弼、宇文绍奕(宇文卷臣,衮臣)——宇文子友(又名宇文子震)、宇文子英(宇文价)。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闳中(字伯?)——宇文师种(中)——宇文绍寅、宇文绍直——或有宇文子重。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粹中(字仲达)——宇文师牧(字德?)。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粹中(字仲达)——宇文师献(字德济)——宇文绍训(或为宇文舜臣,张栻表兄)。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虚中(字叔通)——宇文师瑗(?-1146,字德和)、宇文师琮——过继子宇文绍节——宇文正甫(宇文子江)。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时中(字季蒙)——宇文师申(字德闻)——宇文绍恭、宇文绍庄、宇文绍芳、宇文氏(张栻妻)。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时中(字季蒙)——宇文师说(1117-1156,字德承)——宇文绍猷、宇文绍谔、宇文绍彭(或为宇文信臣,张栻外弟即妻弟)、宇文绍节——宇文景韩,宇文景修,宇文景琦,宇文景度、宇文景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