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幼陆游报国抱负深受抗金主战名臣傅崧卿、张浚的影响

(2025-04-18 18:17:04)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年幼陆游报国抱负深受抗金主战名臣傅崧卿、张浚的影响

 

陆游(1125-1210)之父陆宰(1088-1148),字符钧,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徽宗政和中,陆宰为淮西提举常平。宣和六年(1124),陆宰为淮南东路转运判官,迁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

一、陆游父亲陆宰与傅崧卿在绍兴动荡中来往,深刻影响陆游

傅崧卿(?-1138),字子骏,山阴 (今属绍兴)人。政和五年(1115),傅崧卿中甲科进士,授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时方士林灵素授符篆,傅崧卿与曾几皆不行,被谮出为蒲圻县丞。南宋高宗初年,傅崧卿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傅崧卿后被复召任为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傅崧卿未及大用而卒。

1、北宋灭亡前,陆宰及其家族应回到家乡越州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兵临汴梁。三月,金军迫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撤军北还。月,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因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陆宰及其家族应回到家乡越州。八月,金以宋未能践约割地为由,再次分兵两路大举攻宋。闰十一月,金国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年底,金军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靖康二年1127三月北宋灭亡。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

建炎三年(1129)正月,叶燠替换翟汝文知越州。期间,李易授左宣义郎、签书江阴军判官(厅公事)。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仓惶出逃,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军马,张浚任同节制军马,驻守平江抗金。不久,朱胜非召赴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三月初三,中书侍郎兼御营副使朱胜非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乡德军节度使、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为同签书枢密院事仍兼都统制,吕颐浩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初五,御前军统制苗傅和副统制刘正彦在杭州发动了兵谏。期间,李邺知越州。张浚组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再联络吕颐浩勤王。四月,张浚组织平定兵变立首功,复位的宋高宗欲相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推辞,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六月,中奉大夫黄叔敖、承议郎傅崧卿(?-1138)并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七月,诏改杭州为临安府,其守臣令带浙西同安抚使。复置江阴军。分两浙路置两浙东、西二路,东路治越州府,以越州、婺州、明州、温州、台州、处州、衢州来属。西路治临安府,以临安府、平江府、镇江府、湖州、常州、严州、秀州、江阴军来属。时置帅在镇江府,绍兴驻跸安,遂正称安抚使置知府一员、通判二员,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录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各一员。

2、金军南下江南攻浙东,陆游家族避难磐安

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军完颜宗弼部南犯,宋高宗撤离杭州向越州。知越州李邺被旨造明举甲,每副工料之费凡八千缗有奇。或在期间,前已携家逃回故乡越州(今浙江绍兴)山阴陆宰及家族避难离开家乡到磐安。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张俊以御前右军都统制、浙东制置使扈从。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傅崧卿为严、信州防遏使(浙东防遏使),募土豪集乡兵以守衢、信隘路。二十六日,宋高宗留知越州李邺和殿前副都指挥使、两浙宣抚副使郭仲荀等守越州。十二月十一日,完颜宗弼大军到达杭州城下。十五日,金军占领杭州城,完颜宗弼派遣四千轻骑,过钱塘江追杀赵构。复任两浙东路安抚使的知越州李邺派兵在途中拦截金军,郭仲荀退遁嵊县。月中,李邺取得了三次胜利,但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李邺用主管机宜文字、宣教郎袁潭计,遣人赉书降(向金军投降)。两浙宣抚副使郭仲荀弃军退去温州。二十四日,金军占领越州。两浙东路安抚使李邺以城降,卫士唐琦袖巨石要击金帅琶八不克,死之。不日,阿里、蒲卢浑在越州东关镇破宋兵三千,渡曹娥江二十七日,临安陷落,两浙转运副使陈汝锡任浙东安抚使。二十八日,金军败宋兵于明州高桥。二十九日,张俊部下杨沂中、田师中、赵密等浴血奋战,斩杀金兵数千人,将金兵击退。

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二午时,金军攻明州,张俊与刘洪道遣兵掩击,杀伤大半。金人奔走,当夜拔寨退去,屯余姚,向完颜宗弼求援。十三日,有旨以知明州刘宏道充浙东安抚使张思正充招抚使,欲其缓急得以自如也。十六,金军再攻明州。二十三日,中书舍人李正民充隆太后问安使,兼两浙等路安抚二月初三,金军从明州北撤。初七,金军兵马集结于吴山和七宝山,放火焚烧杭州府。期间,浙东防遏使傅崧卿进入越州。不日,傅崧卿直龙图阁知越州。十三日,完颜宗弼开始从临安北撤。四月十一日,因搜山检海捉赵构未成金兵已北撤,宋高宗御舟从温州回到明州(今宁波)城下。十二日,宋高宗由明州返越州,舟至余姚县,海舟大不能进,再改换小船到越州,驻跸越州州治。五月,陈汝锡知越州。

3、金军北撤后,宋高宗驻跸越州,陆宰短知杭州

建炎四年(1130)月,陆宰与家族避难到东阳山中。八月,孟太后到达越州。九月,知枢密院事兼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张浚组织的“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宋金两军以大兵团决战仍然达到了宋高宗要求张浚将金军主力调离江淮战场的目的。十月,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赐府额,宋高宗以唐德宗为榜样,遂仿唐德宗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升越州为绍兴府。宋高宗因越州使其转危为安,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定明年改年号为绍兴

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一,宋高宗在行在越州,大赦改元,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号于治朝,霈鸿恩于寰宇,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三月,年老体弱的孟太后在越州患风疾。四月,孟太后,死于越州行宫。七月,傅崧卿在知婺州任上。十月初一,知临安府孙觌提举江州太平观。陆宰起知临安府。十一月初,尚书左仆射吕颐浩上言:“今国步多艰,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巨贼。驻跸之地,最为急务。要当使号令易通于川陕,将兵顺流而可下,漕运不至于艰阻。”初六,两浙转运司副使徐康国兼权知临安府,知临安府陆宰罢。初八,宋高宗诏移跸临安府,令修内司内侍杨公弼和两浙转运司副使、权知临安府徐康国措置草创(利用原州治建行宫百余间)。二十六日,以集英殿修撰、新知温州席益知临安府。年,钱忱徙居台州府(今浙江临海)。十二月,诏秘书少监傅崧卿权吏部侍郎。同月,派遣吏部侍郎傅崧卿为淮东宣谕使。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选定杭州为行都,并将其升格为临安府。初十,宋高宗从绍兴府出发。十四日,宋高宗到达临安府。 二月,张守知绍兴府。六月,召都督江、淮、荆、浙各地军事吕颐浩到行在,命参谋官傅崧卿权主管都督府事(傅崧卿充徽猷阁待制,为都督府参谋兼权知建康府)。下诏两浙、江、淮守臣,令慰问抚恤东北流寓百姓。七月,朱胜非知绍兴。九月,王綯知绍兴。

4、绍兴三年,傅崧卿回家乡,会陆宰,教诲陆游

绍兴三年(1133)二月,陆游由东阳回到家乡山阴。这年,张守除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钱端礼以恩补官入仕,添差通判台州。九月,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吕颐浩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傅崧卿罢归绍兴。期间,陆游未成童(15岁至17岁的阶段)时,傅崧卿过先少师(陆宰),每获出拜侍立,被傅崧卿教诲,讵今七十余年。

绍兴四年(1134)八月,綦崇礼知绍兴。绍兴五年(1135)冬,傅崧卿试中书舍人代替中书舍人胡寅(出知邵州)。绍兴六年(1136)八月,傅崧卿试中书舍人兼权户部侍郎。这年,十二岁的陆游即能为诗作文,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时张浚任右相。

绍兴七年(1137)九月,复祀明堂而徽宗崩问已至,中书舍人傅崧卿请增设道君太上皇帝配位于太宗之次。十月,中书舍人傅崧卿兼权尚书礼部侍郎。闰十月,命给事中傅崧卿兼史馆修撰。时傅崧卿在行宫(平江),未至也。期间,

绍兴八年(1138),傅崧卿去世。

作于开禧元年(1205)九月的陆游《傅给事(傅崧卿)外制集帖》载:“国家自崇宁来,大臣专权,政事号令,不合天下心,卒以致乱。然积治已久,文风不衰,故人材彬彬,进士高第及以文辞进于朝者,亦多称得人,祖宗之泽犹在。…及高皇帝中兴,虽披荆棘,立朝廷,中朝人物,悉会于行在。虽中原未平,而诏令有承平风,识者知社稷方永、太平未艾也。故给事中傅公以是时典西省文书,得名尤盛。公天资忠义绝人。自东夷寇逆滔天,建炎中大驾南渡,虏吞噬不遗力,几犯属车之尘。公眇然书生,位未通显,独涕泗感激,请提孤军,横遏虏冲,卫乘舆,论功埒诸大将。及驻跸会稽,公遂为浙东帅,始隐然有大臣望,虽摈斥不容,而士论愈归。及在东省,御史力诋去之,然犹知公为一代大儒,盖公论不可掩如此。…某未成童(15岁至17岁的阶段)时,公过先少师(陆宰),每获出拜侍立,被公教诲,讵今七十余年,幸犹后死…公自政和迄绍兴,阅世变多矣,白首一节,不少屈于权贵,不附时论以苟登用。每言虏,言畔臣,必愤然扼腕裂眦,有不与俱生之意。士大夫稍有退缩者,辄正色责之若仇。一时士气,为之振起。今观其制告之词,可概见也。…”

作于嘉定二年(1209)七月的陆游《跋傅给事(傅崧卿)书》载:“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卒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

二、陆游因老师曾几曾从家父世交张浚的抗金而知张浚功业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多次被任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初年川蜀抗金士大夫之首,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更被新近研究者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

1、北宋徽宗宣和初年,陆游家父陆宰与张浚相识

北宋徽宗政和中(1114年前后)陆宰淮西提举常平。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三月,张浚中进士。时蜀人的知枢密院事邓洵仁(或为邓洵武,可能性更大)与雍公(张浚父张咸)有雅旧,谓张浚来见,当处以枢密院编修官,张浚竟不答。张浚调山南府(梁州、兴元,今陕西汉中)士曹参军兼权城固县(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事,以归奉版舆之官。期间,陆游父陆宰为南郑令的佐官。陆游先君会稽公(陆宰),尝识忠献(张浚)于掾(佐助)南郑时(事载高皇帝《实录》),以故某辱忠献顾遇甚厚,故有陆游以通家子的资格与张浚熟悉。宣和二年(1120),张浚秩满后调任褒城令。

宣和六年(1124)春闰三月,兰州、泾原地大震。继而京师河东陕西地震,宫殿门皆摇动有声,河东陕西尤甚,陵谷易处,兰州地及诸山草木悉没入,而山下麦苗皆在山上。诏右司郎中黄潜善案视。期间,张浚辟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黄潜善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的黄潜善了解张浚的治绩。这年,陆宰为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不久,张浚任夔州路(治今奉节)恭州(渝州治巴县今重庆)司录参军事。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兵临汴梁(今开封)张浚被召任台谏官赴京城汴梁三月,金军迫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撤军北还。张浚太常寺主簿。四月,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因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陆宰及其家族应回到家乡越州。八月,金以宋未能践约割地为由,再次分兵两路大举攻宋。闰十一月,金国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年底,金军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

靖康二年(1127)二月初六,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三月北宋灭亡。四月初一,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月底,得知康王将即位于京东西路首府的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南)的太常寺主簿张浚驰赴投奔康王赵构参与救亡。

2、张浚平定杭州发生的苗刘兵变,深得宋光宗信任

南宋高宗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刚赶到的张浚参与登基仪式。十四日,张浚充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张浚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改虞部郎。十八日,宋高宗见张浚雍容静重,即欲用之,黄潜善又称其贤,即命尚书虞部员外郎张浚为殿中侍御史。十月,宋高宗行在撤退至扬州。

建炎二年(1128)六月,张浚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十月,张浚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仓惶出逃,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军马,张浚任同节制军马,驻守平江抗金。不久,朱胜非召赴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这月,命龙图阁待制、知江州陈彦文为沿江措置使。三月,杭州发生苗刘兵变。张浚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勤王。四月初,苗刘兵变平定,立首功张浚任知枢密院事。宋高宗问张浚以方今大计,张浚请身任陕蜀之事,置司秦川。

五月,宋高宗自杭州赴建康。宋高宗欲相立首功的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推辞。初三,在常州,张浚认为:“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遂慷慨请行。”宋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南下的建议,并任张浚为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赋予宣抚处置司“便宜黜陟”的权力,实施“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处置战略,表明南宋最高统帅对用兵陕西牵制金军的战略和决心,张浚“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受命负责南宋抗金三大防线“江淮防线、江汉防线、秦岭防线”中的两大防线。同月,宋高宗从临安到建康,命李光知宣州(属江南东路)。

3、曾开、曾几兄弟曾几发小向子湮从张浚抗金伟业

建炎三年(1129)七月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是日,张浚军行,屯雨花台),旋赴川陕开辟新战场。东京留守杜充以粮储告竭,弃汴还建康(属将岳飞从至),至江宁镇,密晤张浚。二十六日,诏命奉隆佑皇太后,率六宫往豫章。诏权邦彦叙复宝文阁直学士知江州。张浚特奏请王彦为前军统制,自建康一起入陕。八月,王彦驻军兴元府。知江州权邦彦兼本路制置使。闰八月至十二月,宋高宗为避金军,从建康、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在定海县(今舟山定海)上船入海避难。九月,知枢密院事兼宣抚处置使张浚奏沿江措置使陈彦文在江州妄用诸司钱40余万缗,且多欺隐。

十月,金国为一举消灭南宋新政权,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发动了规模空前、骑兵突击的冬季闪电攻势,开展搜山检海捉赵构行动。金西路军由拔离速、彀英、耶律马五指挥,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渡江,攻江西、湖南、湖北三路,捉隆佑太后。癸未(初八),宋高宗由建康返回到临安。壬辰(十七日),宋高宗撤至越州(今浙江绍兴)。下旬,张浚布防完成鄂州(今武汉)、襄阳军务后的张浚抵达兴元(今陕西汉中),设司于此,领兵牵制、抵抗进攻川陕的金兵,随后调整西北各路军事长官。十二月,金国完颜宗弼(金兀术)主力攻破临安府,渡过钱塘江追击宋高宗,一直打到明州。这年,曾几任荆湖北路盐茶公事。史载:“群盗大起,湖北诸郡皆破,独辰、沅、靖三州仅存。有封硂盐,公以与蛮獠货易,得钱数巨万,间道上行在所。贼孔彦舟据鼎州,川陕宣抚使司幕官有傅雱者,辄假孔彦舟湖北副总管。孔彦舟因自称官军,而杀掠四出自若也,俄以总管檄,檄公(曾几)求盐给军食。官属震恐,请与以纾祸。公(曾几)卒拒不予。其后,有为鼎澧镇抚使者,怙权暴横,复欲得盐。公(曾几)曰:‘使吾畏死,则输彦舟矣。’亦卒不予。”荆湖北路盐茶公事为宣抚处置使(统管川、陕、京西、湖南、湖北张浚的管辖范围。

建炎四年(1130)四月,因金兵已退,宋高宗御舟从海上回到明州城下,再由明州返回越州驻跸。五月,金兵渡长江北撤。九月,李光改知临安府。有“便宜黜陟”权的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的张浚调集熙河路刘锡、秦凤路孙渥、泾原路刘锜、环庆路赵哲、永兴军路吴阶等五路经略使所部,步兵和骑兵共计20万(号称40万)人,执行宋高宗命令以大军向东挺进,驻扎于富平县。同月,张浚驻邠州督战,遣都统制刘锡统五路兵与右副元帅完颜宗辅、左翼完颜宗弼、右翼完颜娄宿大战于富平县,官军败绩。“富平之战”是宋、金两军的大兵团决战,虽然宋军富平之战败绩,但使金主力的完颜宗弼部被迫调离左右全局的江淮战场,被牵制于西北战场近四年,极大地削弱了金兵对南宋新朝廷的军事压力,有效地保障了南宋高宗新朝廷在东南的半壁江山。也因张浚在川陕苦心经营已三年无粮草、无军马、无治理的关中焦土,一举实现了南宋陕西边防的散乱武装不听朝廷节制的局面,战略上十分成功。十月,张浚退保秦州(今甘肃天水)。十一月,秦桧到越州见到宋高宗,并带来了徽钦二帝及赵构母亲韦氏的消息,让宋高宗非常高兴,秦桧立即被任为礼部尚书。

绍兴元年(1131)二月,秦桧任参知政事。三月,张浚以富平失律,上疏待罪。宋高宗谓辅臣曰:“浚放罪诏宜早降。”因言:“浚用曲端、赵哲、刘锡,后见其过,即重谴之。浚未有失,安可罢也?”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须得胜浚者乃可易。”宋高宗曰:“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亦有人言其过,朕皆不听。”期间,殿中侍御史章谊奏:“自赵哲退败,事任已重,(张浚宣抚陕西)处断太专,当除副贰,使之自助。”同月,金军又迫福津、同谷等地,直逼威胁兴州(陕西略阳)。无奈之余,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又退至阆州(今四川苍溪东南) ,移川陕宣抚处置司于此。七月,朝廷命观文殿学士、新知潭州吴敏为荆湖东西、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八月二十三日,秦桧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是年秋,改知饶州,未赴。九月初三,徽猷阁待制新知饶州李光移婺州(今浙江金华)。李光甫至郡,擢吏部侍郎兼侍读。李光上书极论朋党之害。这月,吕颐浩再相(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秦桧主内。十月,陆宰起知临安府接替孙觌。十一月移跸临安府,陆宰不再知临安府,两浙转运副使徐康国知临安府。月底,知温州席益知临安府。这月,荆湖、广西宣抚使吴敏始受命置司柳州。向子諲单骑往曹成营房劝降,被曹成扣押(向子諲率亲兵拒之。会官军溃,度不可遏,单骑入贼中,谕以国家威灵。曹成不服,执向子諲归)。荆湖东西、广南路宣抚司都统制马扩派人持荆湖东西、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吴敏檄文告谕曹成,曹成许受招。十二月,因吴敏以祖母年高力辞,遂罢,改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向子諲提举江州太平观。曹成陷道州。这年,曾几避地柳州。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进驻临安。张浚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成为南宋文臣建节的第一人。九月,宋高宗遣王似作张浚副手【显谟阁直学士、知兴元府王似为端明殿学士、川陕等路宣抚处置副使,与张浚相见,同治事】。十二月,诏张浚罢宣抚处置使,依旧知枢密院事,徽猷阁直学士知夔州卢法原为龙图阁学士、川陕宣抚处置副使,与王似同治事。

绍兴三年(1133四月,宋高宗以水旱地震,纵容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弹劾吕颐浩。这年,陆游一家再次由东阳回到家乡山阴。

绍兴四年(1134)二月中旬,张浚行至严州之新城(今建德梅城),复上疏引咎求罢。殿中侍御史常同弹劾张浚,与张浚有旧怨、素憾张浚的侍御史辛炳论张浚误国犯分,罗列张浚十大罪行。二十五日,辛炳获悉张浚已近临安,急速请求觐见宋高宗,面奏张浚在一、二年间自曹官升为侍从并提出经营川陕之策逃离东南自保,诬说张浚有丧师失地、诿过擅杀、鱼肉百姓、欺罔朝廷、慢侮君命、骚扰州县之罪。二十六日,张浚历经约八个月“艰难跋涉”,踏进临安城门。张浚到达临安,宋廷诏张浚随行军马尽付神武中军统制杨沂中,逐行钱、物隶内藏(宫内的仓库)为封桩(封存固定不动)激赏库。张浚既见宋高宗,就赴枢密院治事。三月十五日,宋高宗罢免张浚知枢密院事职,以资政殿大学士、右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辛炳、常同将历次弹劾奏章副本交给张浚,张浚因惧怕此前迁延不行只得再次上章引咎请罢。辛炳、常同等谏官继续在宋高宗面前攻击张浚。辛炳上章论列,请求宋高宗不该保留张浚资政殿大学士之职,斥张浚凭借侥幸得以专制一方后志盈气满、狂悖无礼、轻脆暴恣、飞扬跋扈,建议远贬。十六日,宋高宗下诏命张浚免谢辞。十七日,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职,奉祠。十八日,已任御史中丞的辛炳复言张浚之不臣,不窜之岭表不足以塞公议。二十一日,宋高宗诏张浚以散官到福州居住。二十八日,张浚即日如福州,从者皆去,肩舆才两人,离开临安。期间,曾几以疾乞闲,主管临安府洞霄宫。

3、张浚任右相期间,年轻的陆游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

绍兴四年(1134)九月,因金军南侵,用兵急切,张浚被宋高宗召回临安而离开福州。十一月,因吴玠乞纳节赎刘子羽罪,宋高宗听刘子羽自便。年底,已再任知枢密院事的张浚指挥韩世忠、张俊、岳飞取得江、淮保卫战胜利。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升任尚书右仆射(右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应在这年初,曾开知平江府。曾几起为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赴,改广南西路转运副使韩璜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五月,张浚亲临潭州督师岳飞平荆湖杨么内乱。六月,在张浚统帅下,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历时三年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得以平定,南宋政权控制区的内乱尽平。这年秋,曾开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绍兴六年(1136初,时广东寇未平,帅臣曾开引疾乞奉祠。这年十二岁的陆游即能为诗作文,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时张浚任右相。

绍兴七年(1137)二月,曾几在广南西路转运使任上。八月,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楼炤以秘阁修撰知温州。同月,为迎回金国人质的母亲,宋高宗用秦桧主军事、外交议和导致淮西军变。九月,张浚主动担责辞右相,赵鼎升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是月,张浚主动担责辞右相,赵鼎升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十月,为迎回金国人质的母亲,宋高宗用秦桧主军事、外交议和导致淮西军变,张浚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居住。十月,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辛次膺擢左正言,曾开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

4、秦桧去世,陆游为曾几送行,提及期望起用张浚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奸相秦桧病死。汤思退由礼部侍郎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兼参知政事。是年,曾几(1084-1166)起为浙东提刑。曾几是陆游之师。北宋徽宗年间,陆游之父陆宰与曾几相熟。曾几与汤思退相熟

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月,曾几到云门看望陆游。同月,陆游(1125-1210)作《二月二十四日作》:“崖州万里窜酷史,湖南几时起卧龙?”“卧龙”指被贬居在湖南永州的张浚。期望在秦桧死后,朝廷能起用被贬的前抗金宰相张浚(1097-1164)。初春,曾几改知台州曾几作有《还守台州次陆务观赠行韵》,提及有“方虞秋霜严,翻犁春露零。”这年秋冬,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感慨万千下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不久唐琬便抑郁而终。年冬,陆游任瑞安县主簿。曾几在台州与李显忠、钱端礼、贺允中相知。李显忠在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被秦桧以私取妻于金国为由贬官,降授平海军承宣使、奉祠禄、提举台州崇道观、台州居住。李显忠居丹丘,与钱端礼、贺允中、曹勋、萧振,日为棋酒之乐,徜徉泉石间。八月,左朝请郎贺允中添差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因贺允中尝为福建提刑,见谓称职,秦桧以其不附已,复令入帅幕以抑之。曾几作有《送贺子忱参议之官闽中》 。陆游《曾几墓志铭》载:“某从公十年,所得如金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