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交,钱端礼之父钱忱与陆游之父陆宰的仕途
(2024-06-17 08:21:27)
标签:
历史文化军事 |
分类: 张浚考证 |
两宋之交,钱端礼之父钱忱与陆游之父陆宰的仕途
钱端礼(1109-1177,字处和)之父是钱忱(1080-1161,字伯诚,杭州临安人,徙居开封),陆游(1125-1210)之父是陆宰(1088-1148),钱忱之妻唐氏是唐介第四子唐嘉问之女,陆宰之妻唐氏是唐介第五子质肃公唐介幼子唐之问之女,钱忱、陆宰是堂姐夫、堂妹夫关系。
一、北宋末年,老臣钱忱、陆宰退居江南
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三月,年仅10岁的宋哲宗赵煦(1077-1100)即位。钱端礼之父钱忱(7岁),因宋哲宗爱之,常使侍左右。钱忱之父钱景臻(1055-1126),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大长公主(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庆寿公主,1059-1145,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位皇帝)下嫁钱景臻。是年,钱忱之曾祖父钱暄(1018-1085)去世。哲宗元祐七年(1092)五月,孟氏(1073-1131)被册立为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任皇后。哲宗绍圣三年(1096)冬,孟后被废除,出居瑶华宫。哲宗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哲宗弟弟赵佶继位(宋徽宗),孟氏被徽宗复立为后,尊封为元祐皇后,自瑶华宫还居禁中。建中靖国元年(1101),钱忱特授西上閤门使。
2、钱忱与陆宰分娶唐介孙女,两人为亲戚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孟氏二度被废,撤销元祐皇后名号,再次出居瑶华宫。徽宗时,钱忱娶唐介(1010-1069)孙女、唐介第四子唐嘉问之女。徽宗大观三年(1109),钱端礼出身。徽宗大观政和间,陆宰娶唐介孙女、唐介第五子唐之问之女,陆宰与钱忱为堂姐夫、堂妹夫关系。陆游《家世旧闻》载:“(陆)游之外王父奉议公(唐)之问,字季实,质肃公季子。”楼钥《攻媿集·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载:“钱忱任少师、潼川军节度史(使),累赠太师雍国公,妣唐氏,雍国夫人…雍国父(唐)之问,质肃公(唐)介之幼子。”
徽宗政和三年(1113),邕州观察使的钱忱转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政和(1111-1118)中,陆宰为淮西提举常平。政和八年(1118),二十二岁的张浚进士及第,调山南府(利州路兴元府,包括南郑、褒城、城固、西乡、洋县和甘肃文县等地)士曹参军兼城固县事。
3、陆宰或随黄潜善访陕西诸路与张浚相识
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三月,童贯命熙河经略使刘法率兵攻取西夏兴州、灵州等地。五月,洪灾袭击北宋都城东京。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十二月,宋徽宗下诏令东西路提刑督兵捕杀。政和、宣和二年(1120)冬,方腊不堪受北宋贪官朱勔制定的花石纲率义军连破处州、秀州。宣和年间(1120-1125),张浚秩满调任褒城令(属利州路兴元府)、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宣和间,黄潜善(1078-1130)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诸路,黄潜善了解张浚的治绩。宣和年(1119-1125)中后期 ,张浚任成都士曹司士参军事 (掌津梁、舟车、舍宅、工艺)。宣和六年(1124),淮南东路转运判官陆宰迁京西路转运副使。
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钱端礼比陆游长16岁。不久,陆宰任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同年冬,金兵南下。
4、钱忱、陆宰罢官离职返浙,张浚为国救亡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金军渡过黄河,已退位的宋徽宗与蔡京、童贯等当晚从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南撤。初八,金军包围汴京城。与此同时,童贯和高俅率领的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泗州城在今江苏盱眙县境内)追上宋徽宗,太学生陈东等上书宋钦宗请斩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邦彦、朱勔“六贼”。不久,到达东南的宋徽宗通过行营使司和发运使司向东南各地接连发布圣旨,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汴京勤王。二十四日,因宋徽宗截留二师(淮南、两浙州军)的浙兵(宋徽宗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监泗州粮院督师入卫京师的龙图阁直学士、泗州司录事詹大和得知宋徽宗行宫及发运司的前两道指挥后,如实上奏宋钦宗并告诫朝廷:“童贯且为变。”二十八日,宋钦宗以户部尚书聂山为发运使、黔州观察使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薛安为副往诛童贯,但因尚书右丞李纲固谏罢行,宋钦宗降旨:“令依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指挥”重申宋徽宗“除教门事外,余并不管。”泗州立即依旨。是月,因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何栗荐,召夔州路(治今奉节)恭州(渝州,治巴县,今重庆)司录参军事任上的张浚到京城任朝廷审察(台谏官。是年初,以荫入仕的钱端礼监登闻鼓院。二月初,宋钦宗派知开封府的聂昌挂淮、浙、荆湖制置发运使之职赴东南秘密处置蔡攸、童贯、朱勔等人。三四月间,张浚因何栗推荐任尚书省礼部太常寺主簿。五月,宋钦宗强令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少傅、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泸川军节度使钱忱任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是年,陆宰落职。瑶华宫失火,孟氏被移居延宁宫。闰十一月,金国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年底,金军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
靖康二年(1127)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北宋灭亡。是月,延宁宫又失火,孟氏只出居在其弟(通直郎、军器监)孟忠厚的家里。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后,钱忱奉母随宋室南迁,避难台州(州治在今浙江临海)。陆宰携家眷南迁山阴(今浙江绍兴)。月底,得知康王将即位于京东西路首府的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南)的张浚自青州驰赴投奔康王赵构参与救亡。
二、南宋初年,钱忱、陆宰得关照而入职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为宋高宗。孟氏被尊为元祐太后,为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为隆祐太后。当日即位前夕,张浚自驰赴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十月,宋高宗下扬州。
1、太后孟氏、钱忱奉母退避金兵,张浚赴关陕
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金人陷天长军。宋高宗匆忙渡江撤退至镇江。十三日,年轻的宋高宗自扬州驻跸杭州(避金兵撤退至杭州)。三月,杭州发生“苗刘兵变”。四月,礼部侍郎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平定兵变。五月,宋高宗与隆祐太后孟氏开赴前线江宁(建康,今南京)。六月,知杭州康允之带本路制置使(浙西制置使)。七月辛卯(十五日),升杭州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庚子(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是日,张浚军行,屯雨花台),旋赴川陕开辟新战场。壬寅(二十六日),诏命奉隆佑皇太后,率六宫往豫章(洪州,今江西南昌)。八月,藤康、刘珏奉隆祐太后孟氏离开建康,奔往豫章。知杭州康允之罢浙西同安抚使,浙西安抚使司移镇江。闰八月,宋高宗自建康如临安。十月,金国为一举消灭南宋新政权,发动了规模空前、骑兵突击的冬季闪电攻势,开展搜山检海捉赵构行动。金军一路追宋高宗,另一路自寿春(安徽寿县境内)、掠光州(今安徽潢川县),蕲(湖北蕲春)、黄州(湖北黄冈市)过长江入江西,陷江州、抚州、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追在洪州(江西南昌)的隆祐太后孟氏。癸未(初八),宋高宗由建康返回到临安。十七日,宋高宗撤至越州(绍兴)。十一月初三,通判杭州军州安自强权州事。期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时陆游年四岁。十二月乙亥朔(初一),金军攻临安府。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为军贼戚方所杀。己卯(初六),宋高宗退到明州(今属宁波)。庚午,宋高宗复还越州。以周望同知枢密院事,仍兼两浙宣抚使守平江,殿前都指挥使郭仲荀为副使守越州,右军都统制张俊为浙东制置使从行。十二日,完颜宗弼军队侵犯临安府,守臣浙西同安抚使康允之弃城走退保赭山,钱塘县令朱跸战死。戊戌(二十五日),金人攻越州,帅臣李邺以城降敌。金军攻明州,宋高宗乘船逃到东海。期间,隆祐太后孟氏南逃至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再逃至太和县。孟太后自万安(今江西万安县)陆行至虔州(今江西赣州)。
建炎四年(1130)二月初,完颜宗弼所率的金军沿着杭州北撤,到了镇江,被韩世忠率领的八千宋军截断了退路。是月,另一路金军在抢掠湖南。月底,未追上孟太后的金军渡江经石首北归。三月十五日,宋、金双方军队在长江展开激战,金军逃进了黄天荡。当在此期间,陆游随父陆宰自东阳回归越州。四月十三日,金军才逃出黄天荡。同月,因金兵已退,宋高宗御舟从海上回到明州城下。次日由明州返越州,舟至余姚县,海舟大不能进,再改换小船到越州,驻跸州治。是月,因范宗尹荐,宋高宗命以徽猷阁待制季陵知临安府。宋高宗遣人到虔州(赣州)迎还太后孟氏。五月十一日,退回建康的金军渡江北归。六月,季陵召还西掖,迁尚书户部侍郎。戊寅,以徽猷阁待制胡舜陟知临安府,季陵罢官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四年(1130)八月,丁忧胡舜陟解官。太后孟氏回到越州(今浙江绍兴)。是月,宋高宗“以敌萃兵淮上,命(张)浚出兵,分道由同州(今陕西大荔)、鄜(今富县)延(今延安)以捣其虚”(上亦以虏欲萃兵寇东南,御笔命公宜以时进兵,分道由同州、麓、延以捕虏虚。公逐决策用兵),企图以之消除金军再次渡江南犯的可能性。张浚即移檄金左副元帅完颜宗辅,问兴师犯宋之罪。九月,张浚遣都统制刘锡统五路兵 与右副元帅完颜宗甫、左翼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右翼完颜娄宿战于富平县,张浚驻邠州督战,官军败绩。“富平之战”是宋金两军以大兵团决战,宋军虽然战败,但仍然达到了宋高宗要求张浚将金军主力调离江淮战场的目的,减轻了南宋都城所面临的压力。同时,也一举实现了南宋陕西边防散乱武装不听朝廷节制的局面。是月,以徽猷阁待制李光知临安府。十一月,秦桧到越州见到宋高宗,并带来了徽钦二帝及赵构母亲韦氏的消息,让宋高宗非常高兴,秦桧立即被任为礼部尚书。,得以与居台州或得越州任职的钱忱重逢。钱忱是陆游的姨父(姨母为唐氏),陆游应与表兄钱端礼相识在绍兴
2、钱忱奉母在浙东,陆宰知临安府,不久即罢
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一,宋高宗在行在越州,大赦改元,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号于治朝,霈鸿恩于寰宇,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初三,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孙觌除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李光徙知洪州。三月庚辰,年老体弱的孟太后在越州患风疾。四月,孟太后,死于越州行宫。十月甲子朔(初一),诏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孙觌提举江州太平观。孙觌不为吕颐浩、秦桧所喜,故引疾,而有是命(次年,孙觌以dao用军钱除名,象州羁管)。陆宰起知临安府。十一日,宋高宗升越州为绍兴府。十一月初,尚书左仆射吕颐浩上言:“今国步多艰,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巨贼。驻跸之地,最为急务。要当使号令易通于川陕,将兵顺流而可下,漕运不至于艰阻。”初六,两浙转运司副使徐康国兼权知临安府,陆宰罢。初八,宋高宗诏移跸临安府,令修内司内侍杨公弼和两浙转运司副使、权知临安府徐康国措置草创(利用原州治建行宫百余间)。二十六日,以集英殿修撰、新知温州席益知临安府。是年,与母避退福建的钱忱徙居台州府(今浙江临海)。
3、钱忱其母的关照,其子钱端礼较早任职地方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选定杭州为行都,并将其升格为临安府。初十,宋高宗从绍兴府出发。十四日,宋高宗到达临安府。十八日,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江淮发运副使宋辉除秘阁修撰、知临安府,席益徙知衢州。七月,仇悆为福建、两浙、淮东路沿海制置司使,置司许浦镇;吕源为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置司定海县。是年底,两浙转运副使梁汝嘉权知临安府。
绍兴三年(1133),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其子钱忱请还旧官,宋高宗以钱忱为沪川节度使,仍诏戚里不得援例。钱忱之子钱端礼以荫入仕,添差通判台州。绍兴四年(1134),钱忱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复为检校少保、泸州军节度使。绍兴七年(1137),钱端礼通判明州。
绍兴十四年(1144),十九岁的陆游和十六岁德尔唐婉(1128-1156,字蕙仙)结为伴侣。唐琬父亲唐闳是北宋宣和年间鸿胪少卿唐翊之子。绍兴十五年(1145)六月,直秘阁、通判明州钱端礼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不久,改两浙转运判官。十月,钱忱之母的秦鲁国大长公主去世。十一月,加钱忱少保、封荣国公。是年,杨存中(杨沂中,1102-1166)和赵紫真之长子杨偰应试中举。此前后,钱忱之女嫁杨存中长子杨偰。
绍兴十六年(1146),陆母命陆游唐婉二人断绝来往,命陆游迎娶王氏为妻。绍兴十七年(1147),钱端礼为淮南转运副使。绍兴十四年(1148),陆宰去世。此后,钱端礼历知婺州、衢州、抚州。
绍兴二十七年(1157)六月,少保、泸川军节度使、太一宫使、荣国公钱忱迁少傅,钱忱告老,乃有是命。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钱忱去世。钱忱累赠太师、潼川军节度使、雍国公,妣唐氏,为雍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