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胡寅、张浚逃至太学或因赵鼎熟识罗孟郊、叶三省
(2024-04-11 16:17:42)
标签:
历史文化军事 |
分类: 张浚考证 |
赵鼎、胡寅、张浚逃至太学或因赵鼎熟识罗孟郊、叶三省
罗孟郊(1092-1153),字耕甫,号休休,广东循州府兴宁县人。罗孟郊早年丧父,侍母很孝顺。少时家贫却聪颖好学,精通经史。罗孟郊在家乡罗岭草舍里勤奋攻读,留下“神光映读”佳话。
叶三省,字景曾,浙江寿昌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继参与国子监选考,两试皆优,选任中书舍人。叶三省擢升光禄寺,又几转几升,有“一岁五迁”“历寺、监几遍”。迁尚书右司郎中。南宋建炎初,随侍宋高宗南迁,升左司郎中,除起居郎权给事中。
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罗孟郊考中举人。宣和六年(1124),罗孟郊考中进士,为一榜第三名探花,始任太学博士。
宣和七年(1125)是年秋,金军借张觉事变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粘没喝(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新继位的宋钦宗升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薛弼赞助李纲。不久,李纲任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罗孟郊等坚决主张抗金、极力支持李纲。十二月二十七日,罗孟郊、叶三省不满大尉蔡京擅权,授意太学生陈东等联名上书已即位的宋钦宗,历数蔡京、朱勔等六人罪状:“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创开边寡,使天下之势,危如垒卵。此六贼者,异名同罪。伏愿陛下擒此六贼,尸诸市朝,以谢天下。”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又攻下滑州,包围汴京(今开封),被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抵抗未破城。同月,张浚因尚书右丞何栗荐被召为京城京畿路开封府朝廷审察(台谏官)。二月初一,李纲主持劫寨行动,由姚平仲率一万人夜袭驻扎在城西北的金军大营,失败。初五,罗孟郊、叶三省的支持下,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几百人,到宣德门去向钦宗请愿。强烈要求朝廷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原职、坚持抗战,罢免李邦彦、白时中等人。大臣吴敏请用老成宿儒执掌太学,钦宗遂命杨时为国子祭酒。同月,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胁赵构、张邦昌为人质,要求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后撤兵。上书言兵机四事的秦桧任为职方员外郎。宋钦宗派河北割地使(张邦昌)干当公事秦桧(往河中)、程瑀(往河东)为割地使,护送肃王赵枢出使金营。金朝扣留赵枢为人质,约定割地议和后释放赵枢,秦桧等人行至燕京而返。完颜宗望撤兵,开封围解,秦桧任为殿中侍御史,薛弼除光禄寺丞(礼部负责祭享筵宴等次的总体筹划,光禄寺掌管祭享筵宴时厨料供应等具体事务,并听命于礼部)。四月,金将粘没喝(完颜宗翰)率军猛攻太原,宋将姚古、种师中率军分两路驰援。姚古军失期未至,种师中因寡不敌众战死。是月,张浚任归尚书省礼部的掌宗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等事的太常寺主簿。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六月,河东、河北宣抚使李纲分三路驰援太原,薛弼言:“金必再至,李纲不当去,宜先事河北。”
十一月,宋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帅,传命起兵入援汴京。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月底,金军主力到开封城下,开封外城沦陷,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三日后返回。闰十一月,金军第二次包围汴京。金兵在围城中,赵鼎与张浚朝夕论讲济时之策。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二十六日,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月底,汴京失守,宋钦宗奉表投降,被拘于金营。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宗室四百七十余人被金兵俘虏。钱盖闻京师破,遂弃大兵挈家往湖北,西道总管王襄南走。十二月初一,康王赵构受命在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
二、赵鼎、胡寅、张浚逃至太学为国守节
靖康二年(1127)二月,徽宗、钦宗出城议和,被金兵扣押。三月初七,金军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秉承意旨任宗泽为徽酞阁待制。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不日,举目无亲的张浚赴青州投奔前已出知青州的四川同乡宇文虚中。二十七日,完颜斡离不退兵,徽宗被俘北上。二十八日,秉承意旨任汪伯彦为显漠阁待制,担任元帅;黄潜善(1078-1130)为徽酞阁待制,任副元帅。四月初四,张邦昌尊元皇后为宋太后。完颜粘罕退兵,宋钦宗被俘随金军北上。月底,得知康王将即位于京东西路首府的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南)的张浚自青州驰赴投奔康王赵构参与救亡。
绍兴八年(1138)三月,秦桧任右相兼枢密使,主持降金求和活动。十一月,枢密副使王庶充资政殿学士、知潭州。王庶论金不可和,于道上疏者七,见宋高宗言者六。秦桧方挟金自重以为功,绌其说。王庶语秦桧曰:“公不思东都抗节全赵时,而忘此敌耶?”秦桧大恨。王庶又抗章求去,乃有是命。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赵鼎出知绍兴。十二月,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知绍兴府赵鼎充醴泉观使,免奉朝请,从所请也。同年末,同意金以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以换取南宋的臣属。绍兴十年(1140),金国内部斗争,完颜宗弼(金兀术)为首的强硬主战派击溃厌战主和派,完颜昌被杀,完颜宗弼决定收复被归还给南宋的河南与陕西地区。闰六月,赵鼎再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南宋朝廷不坚定作战,反复召回前线将领,与金人边打边议和,派使者到金求和。三月,恢复张浚特进官职。十月,宋高宗召岳飞回临安。宋高宗为与金人言和以迎回金国人质的母亲,在秦桧的怂恿下,决定杀害岳飞。同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再次议和,在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师任上的张浚乞祠。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离开福州)、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免奉朝请。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同月,宋金“绍兴和议”成,宋向金称臣,划定淮河为界,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金同意送回宋徽宗赵佶棺木及高宗母亲韦后。
秦桧主持宋金和议。龙图阁学士叶三省、谏议大夫罗孟效、杨炜、王远等人极力反对和议。罗孟郊、叶三省写信给赵鼎、王庶,极力指斥和议。
绍兴十三年(1143),宋金和议已成,兵事稍宁,南宋在临安始建太学。罗孟郊到临安继续任太学博士。是年,御史胡汝明弹劾已归故里的王庶讥讪朝政,责王庶向德军节度副使、道州安置。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二十四,赵鼎移吉阳军。绍兴十五年(1145)二月,赵鼎渡海至吉阳军。绍兴十六年(1146)十一月,赵鼎得疾。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十二日,赵鼎不食而卒。
四、赵鼎谪死,罗孟郊、叶三省遭弹劾而被贬
绍兴十八年(1148),罗孟郊擢任为翰林学士。时秦桧当政,力主和议,求苟安,极力排斥主战之文武大臣。叶三省和好友罗孟郊及从政郎杨炜聚在一起小酌,想到同僚赵鼎、王庶等的不幸处境,不禁黯然泪下。
绍兴二十二年(1152)三月,秦桧便指使御史罗汝辑控告翰林学士罗孟郊、龙图阁学士叶三省、从政郎杨炜等人饰非横议,贬叶三省于筠州、杨炜于万安军、罗孟郊于江西兴国军。绍兴二十三年(1153),罗孟郊病逝,享年62岁。
五、秦桧卒前,孥戮赵鼎之子,残害忠良未果
绍兴二十五年(1155)八月,秦桧怙宠固位,惧张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王珉、徐哲)有所弹劾,论必及浚(时秦桧忌张浚尤甚,每台谏官劾疏必使及之),反谓张浚为国贼,必欲杀之。以秦桧死党的新任权尚书刑部侍郎张柄充敷文阁待制、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时张浚谪居永州,桧犹忌浚,故俾柄与汪召锡共察之),图浚。赵鼎已死而憾之不置,遂欲孥戮赵汾。同月,殿中侍御史徐嚞上章由赵令衿连及赵鼎之子赵汾。殿中侍御史徐嚞即言宗元天资阴狡,顷在川陕与浚大误国事。今书问往来,健步络绎,无一日无之。知洪州张宗元罢。知泸州王师心知洪州。刑部开具到前后告讦人。张常先告讦知洪州张宗元与张浚书并寿诗(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浚诗,言于朝,其词连逮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初六,令大理寺审赵汾和赵令衿交结串通案。拷掠赵汾无全肤,十一日,任吏部侍郎董德元为参知政事。秦桧忌张浚尤甚,故赵令衿之狱,张宗元之罢,皆波及张浚。秦桧使张扶论赵汾、张祁交结事。至是,秦桧使赵汾自诬与张浚及李光、胡寅谋大逆,而赵令衿预焉,凡一时贤士五十三人皆与焉。以张浚为“党魁”的贤士五十三人有:张浚、李光、胡寅,张宗元、赵令衿、张祁、胡铨、罗孟郊、汪应辰、张孝祥(张祁之子)、赵汾(赵鼎之子)、卢傅霖、李孟坚(李光之子)、黄敏行、程纬、郑玘、贾子展、吴元美等,安诚、刘允中、王庭珪、王之奇(王庶之子)、王之荀(王庶之子)、叶三省、王远、杨炜、袁敏求、萧振、王趯、范彦辉、沈长卿、芮烨、刘岑、王循友、何兑、杨炬、裴永、方畴、魏安行、洪兴祖等或在其中。
湘山樵夫撰的《绍兴正论》,叙列张浚、赵鼎、胡铨、胡寅、连南夫、张戒、常同、吕本中、张致远、魏矼、张绚、曾开、李弥逊、晏敦夫、王庶、毛叔度、范如圭、汪应辰、许忻、方廷宝、韩紃、陈鼎、许时行、李光、洪皓、沈正卿、张焘、陈康伯、陈括、陈刚中三十人。皆以不附和议而贬谪者。每人之下,略具事实,少者一二语,多亦不过三四行。该书述及重臣张浚:“和议之初,浚即移书执政,力责其非。屡上札子力伸前议,言愈切,坐言章谪连州,久之移永州。”
十月,狱成,而秦桧病不能书,乃获免。同月,秦桧去世。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台谏风宪之地,比用非其人,党于大臣,济其喜怒,殊非耳目之寄。朕今亲除公正之士,以革前弊。继此者宜尽心乃职,毋合党缔交,败乱成法,当谨兹戒,毋自贻咎。”诏张浚、折彦质、万俟卨、段拂听自便,量移李光郴州安置。乙亥,复以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戊寅,郑亿年责建武军节度副使、南安军安置。壬午,诏监司、守臣禁羡余、罢权摄、戢苞苴、节宴饮。诏前后告讦者莫汲、汪召锡、陆升之等九人除名,广南诸州编管。甲申,召孟忠厚奉朝请,命胡寅、张九成等二十八人并令自便,仍复其官。乙酉,董德元罢。丙戌,以刘锜知潭州。甲午,以敷文阁待制沈该参知政事。乙未,以王会恃权贪横停官,循州编管。丙申,复以萧振为四川制置使,复张浚、折彦质、赵汾、叶三省、王趯、刘岑官,移胡铨衡州。己亥,金遣耶律归一等来贺明年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