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决策川陕的抗金战役基于其非常熟悉陈仓道和大散关之重要
(2023-04-12 09:27:03)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张浚决策川陕的抗金战役基于其非常熟悉陈仓道和大散关之重要
张浚(1097.4-1164.8),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一、年轻的张浚因熟悉川陕情况和杰出的胆识而经略川陕
1、任过城固县事、褒城令、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的张浚经略川陕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8)二月初二,金兵轻骑千里奔袭扬州,逼近扬州附近的天长军。初三,在扬州的宋高宗得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匆忙渡江南撤。吕颐浩、张浚追随宋高宗渡江。初九,宋高宗到达吴江县,令朱胜非与张浚同节制平江府(属两浙西路,今苏州)、秀州(属两浙西路,今嘉兴)控扼军马。十三日,撤退的宋高宗赵构次杭州。二十六日,召朱胜非到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朱胜非悉以军事付张浚使主之。张浚以便宜权驻守平江抗金。三月初五,杭州发生“苗刘兵变”。是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招集甫定。初六,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初七,时驻留平江的礼部侍郎、御营使参赞军事、同节制平江秀州军马的张浚接到大赦的命令,知道情势有变,张浚马上采取周密、可靠的应对措施,精心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勤王。四月初,兵变事平,宋高宗复位。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张浚时年三十三,国朝执政,自寇淮以后,未有如张浚之年少者。宋高宗作《中和堂诗》赐张浚,以勾践与文种、范蠡相喻。二十日,宋高宗、张浚、吕颐浩君臣自杭州开赴江宁(今南京)前线。
五月,宋高宗开赴江宁(今江苏南京)前线,宋高宗欲相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推辞。宋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的建议,任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黜陟”的权力,表明南宋最高统帅对用兵陕西牵制金军的战略和决心,实施“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处置战略,张浚“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受命负责南宋抗金三大防线“江淮防线、江汉防线、秦岭防线”中的两大防线。初八,宋高宗到达江宁(不久改名建康)。期间,张浚渡江赴高邮招抚西北散兵领袖薛庆。六月壬戌(十五日),在行在建康,张浚进呈入蜀官属。
七月,张浚与刘子羽诛杀军阀范琼成功。庚子(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从行在建康出发赴川陕开辟新战场,从建康出发至武昌,再沿汉水而上。张浚自建康(今南京)往川陕开辟新战场。八月,张浚到襄阳。闰八月,宋高宗升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江淮宣抚使,率军十余万留守建康。宋高宗自建康撤往临安。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自建康至襄阳,留二十日,召帅守监司,令预储蓄以待帝西行。
是年秋,金国再次大举南侵攻宋,企图活捉宋高宗赵构,一举消灭赵宋政权。闰八月丁丑朔(初一日),宋高宗诏建康百官、诸统制赴都堂议定居之处,乃决吴越之行。戊寅(二日),徽猷阁待制、知庐州胡舜陟知建康府,充沿江都制置使。己丑(十三日),吕颐浩进左仆射,同知枢密院事杜充守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庚寅(十四日),起居郎胡寅上万言书,献七策、二十事,不符合宋高宗的行在迁移线路,罢为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汴京副留守郭仲荀以粮尽至建康,都人随行者数万。在朝从官先行离建康。辛卯(十五日),乃部署建康行都及沿江之防卫:命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领行营之众10万守建康,留中书印付之,统制官王民、颜孝恭、孟涓、刘经、鲁珏、殿前副都指挥使郭仲荀皆隶属之,又以御营前军统制王瓁为援。御前左军都统制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府(今镇江地区);太尉、御营副使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太平(今安徽当涂)及池州(今安徽贵池),仍受杜充节制;御营使司都统制辛企宗,守吴江(今苏州吴江地区);御营后军统制陈思恭守福山口(今苏州常熟北福山);统制官王琼守常州;签书枢密院事周望为两浙宣抚使,守平江府(今苏州地区);御前右军都统制张俊,护送高宗驾临杭(今杭州)、越(今绍兴)以退避。并召淮北诸路军入援,以便集中兵力抗拒金兵南侵。壬寅(二十六日),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张俊、后军都统制辛企宗以其军从宋高宗赴浙西。诏命诸路送纳钱粮解赴建康府之户部,其余金银绢帛解送行在。甲辰(二十八日),因金兵即将实施第五次南侵(北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入侵),宋高宗撤往两浙西路。张浚次襄阳,招官军、义兵分屯襄、郢、唐、邓,以程千秋、李允文节制。九月甲戌,金帅完颜娄宿犯长安。
闰八月至十二月,宋高宗为避金军,从建康、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在定海县(今舟山定海)上船入海避难。
十月庚辰(初五),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禁诸军擅入川、陕。同月,金国为一举消灭南宋新政权,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发动了规模空前、骑兵突击的冬季闪电攻势,开展搜山检海捉赵构行动。金西路军由拔离速、彀英、耶律马五指挥,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渡江,攻江西、湖南、湖北三路,捉隆佑太后。癸未(初八),宋高宗由建康返回到临安。壬辰(十七日),宋高宗撤至越州(今浙江绍兴)。戊戌(二十三日),布防完成武昌、襄阳军务后的张浚抵达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设川陕宣抚处置司于此,随后调整西北各路军事长官。张浚上奏曰:“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于兴元积粟理财以待巡幸,愿陛下早为西行之谋,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天下大计,斯可定矣。”此前,金兵已取鄜延,金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水,攻永兴,宋将均按兵不动,不肯相援。张浚即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辛丑(二十六日),张浚素知赵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同主管川、陕茶马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张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
十一月初五(己酉),张浚出行关、陕,其时,因北宋末年的勤王和南宋初年以来的金军扫掠,关中已是无军马、无粮草、无治理3年的焦土。期间,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权经略使、知秦州。是月,张浚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置司秦州,宣布节制永兴、环庆、熙河、秦凤、泾原五路军马。同月,金将娄宿率10万大军兵分10路攻击陕州。陕州知州李彦仙在中条山痛击从蒲(永济)解(解州)来犯陕州的金都统娄宿部,杀得金兵狼狈而逃,抓获金将18人,完颜娄宿幸运逃脱。李彦仙在陕,增陴浚隍,利器械,积粮食,鼓士气,且战且守,人心益坚固可用。是月,张浚又置钱引务于秦州,以佐边用。年底,陕西恢复行使铜钱,川陕宣抚司随军转运使赵开随即主持发行新纸币“钱引”,用于支持军事开支,百姓可向官府购买银绢,也可向官府交纳各项税赋,取得了未发生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的成就。
十二月,完颜娄室集中兵力攻打陕州,李彦仙告急于张浚求援,张浚间道以金币使犒其军,飞鸽传书檄都统制曲端将泾原兵率军救援陕州,曲端素疾李彦仙出己上,无出兵意,曲端始终不发一兵一卒。是月,金国完颜宗弼(金兀术)主力攻破临安府,渡过钱塘江追击宋高宗,一直打到明州。
2、张浚统筹军马、财赋、粮草决战金军牵制住金军主力南下江南
建炎四年(1130)正月十四日(丁巳),完颜娄宿陷陕州,守臣李彦仙死之。是月,金人犯邠州,曲端遣泾原路副总管吴玠拒战,败之于彭原;又陷同州。二月,张浚自秦州引兵入援(时谍报金人将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军向敌。不久金人大攻江、淮,张浚即治军入卫支援)。三月,张浚请便宜辟官不许动改。夏四月戊寅,吴玠及金人战于邠州彭原店,败绩,部将杨晟死之。己卯,张浚引兵至房州,知金兵退,乃还。五月,张浚承制以金、房州隶利路。六月,完颜宗弼(金兀术)闻张浚在秦州,将举兵北伐,自六合引兵趋陕西。期间,川陕宣抚司以资助军赏为名,劝谕民户按等第纳绢(两川激赏捐)以助军常,每年约三十三万匹。七月,张浚献黄金万两【80万贯(缗)铜钱】助军用(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或5000两黄金)。
九月辛丑,宋廷命王瓁、巨师古、颜孝恭兵隶之,分屯境内。庚戌,禁宣抚司僚属便宜行事,及京西、湖南北路
张浚在川陕苦心经营,一举实现了南宋陕西边防散乱武装不听朝廷节制的局面,战略上十分成功。“富平之战”是宋金两军以大兵团决战,虽然富平之战败绩和陕西大部沦陷的不利形势,川陕宋军的英勇进攻和顽强防守,使金兵主力完颜宗弼部被迫调离左右全局的江淮战场,不仅被牵制于西北战场近四年,极大地削弱了金兵对江淮战场的冲击,有效地保障了南宋东南半壁江山和南宋朝廷的安全。期间,张浚杀不受节制、不听指挥的曲端,不足以树抗金的威望,关于张浚在曲端问题上根本不存在有错一说。张浚组织的富平抗金牵制战与民国抗日十次战役一样伟业彪炳千秋。张浚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捍卫民族利益和挽救国家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在南宋军事实力比金兵衰弱的情况下,他以忠贞不渝的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主动抗击金军,尽管一次战役败绩,但得以使南宋全局安,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于历史舞台上,是南宋立国时期的一位举足轻重的爱国将领,“高皇中兴祛稷臣,紫岩(张浚)先生弟一人。”同月,禁宣抚司僚属便宜行事,及京西、湖南北路勿隶川、陕宣抚司节制。十月,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和张浚退保秦州(今甘肃天水)。十一月,张浚退军兴州(今陕西略阳)。
绍兴元年(1131)三月,张浚以富平失律,上疏待罪。宋高宗谓辅臣曰:“浚放罪诏宜早降。”因言:“浚用曲端、赵哲、刘锡,后见其过,即重谴之。浚未有失,安可罢也?”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须得胜浚者乃可易。”宋高宗曰:“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亦有人言其过,朕皆不听。”同月,金军又迫福津、同谷等地,直逼威胁兴州(陕西略阳)。无奈之余,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又退至阆州(今四川苍溪东南) ,移川陕宣抚处置司于此。五月,张浚组织吴玠大败来犯的金军完颜宗弼所部。十月,完颜宗弼亲率诸道兵进攻和尚原,吴玠军与之激战三日,大败金兵,俘获甲兵以万计,完颜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十一月,张浚把陕西前线划分为四个防区,分别由吴阶、王彦、刘琦、关师古管辖,扩大主将的权力以便于抗敌。绍兴二年(1132)正月,张浚以功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唯一的一个任节度使的文臣)。
二、张浚川陕抗金战役决策基于其非常熟悉陈仓道和大散关之重要
二是张浚赴京省试,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政和末,张魏公(张浚)自汉州与乡人吴鼎同入京省试。徒步出大散关遇暴雨,而伞为仆先持去,无以障。共趋入粉壁屋内避之,败宇穿漏,殆不容立。望道左新屋数间,急往造焉。老父出迎客,意色甚谨。纵观客容貌举止。目不暂置。二人同辞而问曰:“老父岂能相乎?”应曰:“唯唯。”魏公先指吴生,扣之笑曰:“大好大好。”而不肯明言。吴生指魏公曰:“张秀才前程如何?”起而答曰:“此公骨法贵无与比,异日中原有变,是其奋发之秋,出将入相,为国柱石,非吾子可拟也。”二人皆不以为然。会雨止,即舍之去。明年,魏公登科,吴下第。公送之出西郊,临别谓曰:“君过散关时,幸复访道傍老父。”吴虽不乐父言,然亦欲再谒休咎。及至昨处,唯粉壁故在,无所谓新居者。询关下往来人皆莫知。魏公既贵,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吴犹布衣。以公恩得一官,竟不显。二事皆黄仲秉说。(据《夷坚乙志·卷十一》大散关老人)
三是张浚任职汉中,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三月,二十二岁的张浚中进士,时蜀人的知枢密院事邓洵武与雍公(张浚父张咸)有雅旧,谓张浚来见,当处以枢密院编修官,张浚竟不答以婉拒而自愿下基层历练,调山南府(利州路兴元府)士曹参军兼城固(今属汉中)县事(佐官代行县令)。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20-1125),张浚秩满调任褒城令(属利州路兴元府)。
四是张浚任职熙河路,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宣和中,张浚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路,治所为熙州,今甘肃临洮)察访司干办公事。宣和年,黄潜善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了解张浚的突出治绩。宣和年中后期,张浚任成都士曹司士参军事
五是张浚赴任京城,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宣和七年(1125),张浚在恭州(今重庆)司录参军事任上。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正月,因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何栗(1089-1127)荐,召夔州路(治今奉节)恭州(渝州,治巴县,今重庆)司录参军事任上的张浚到京城任朝廷审察(台谏官)。三月,张浚(1097-1164)因尚书右丞何栗荐,任尚书省礼部太常寺主簿。
六是张浚巡视关陕,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初五,知枢密院事兼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自利州路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出行关、陕,其时,因北宋末年的勤王和南宋初年以来的金军扫掠,关中已是无军马、无粮草、无治理3年的焦土。期间,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权经略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同月,张浚到达秦州,置司秦州,宣布节制永兴、环庆、熙河、秦凤、泾原五路军马。是月,金将完颜娄宿率10万大军兵分10路攻击陕州(今陕西三门峡)。
六是张浚撤兵兴州,走陈仓道和熟悉大散关。建炎四年(1130)九月,宋高宗以金人聚兵淮上,命张浚出兵,分道由同州、鄜延以捣其虚。张浚为牵制金军主力南下,调集熙河刘锡、秦凤孙渥、泾原刘铸、环庆赵哲四处路经略使及吴阶所部,共集步军12万人,骑兵6万人,号称40万人马,准备与金军进行决战。为守住陈仓道和大散关的要地,实施强外虚内的秦岭保卫战,张浚亲自坐镇邠州(今陕西彬县)督战,都统制刘锡统五路兵与右副元帅完颜宗甫(1096-1135)、左翼金将完颜宗弼、右翼完颜娄宿等金军主力战于富平县,官军败绩。十月庚午朔,张浚斩环庆经略使赵哲于邠州,贬刘锡合州安置,命诸将各领兵归本路。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和张浚退保秦州(今甘肃天水)。十一月,张浚退军兴州(今陕西略阳),派遣刘子羽到秦州召集溃散的宋军。秦凤副总管吴玠收余兵十余万,张浚命吴玠扼守风翔大散关东和尚原,以阻断金军通道,熙河路统领官关师古收泾原余兵以保岷、巩(关师古率熙河兵驻扎于岷州大潭),秦凤经略使孙渥收泾原余兵于阶、成、凤三州(孙渥、贾世方率泾原、凤翔兵防守阶、成、凤三州),以加固进蜀入口。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 三月,张浚以富平之败上疏待罪,诏免。同月,金军又迫福津、同谷等地,直逼威胁兴州(今陕西略阳)。无奈之余,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又退至阆州(今四川苍溪东南) ,移川陕宣抚处置司于此,任命张深为四川制置使,王庶为利夔制置使兼知兴元。王庶汇聚溃军、义军2万人。吴玠亦收兵保和尚原。四月,金兵被迫从兴元府经斜谷撤往凤翔。刘子羽、吴玢率军掩杀,在金牛镇大败金兵。五月,吴玠大败来犯的金军完颜宗弼(兀术)所部。王彦乘势收复金州(今陕西安康),金兵节节败退,放弃均州、房州。十月,完颜宗弼亲率诸道兵进攻和尚原,吴玠军与之激战三日,大败金兵,俘获甲兵以万计,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十一月,张浚把陕西前线划分为四个防区,分别由吴阶、王彦、刘琦、关师古管辖,扩大主将的权力以便于抗敌。同月,宋高宗诏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