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建言南宋两朝皇帝坚守“庙胜之道”

(2022-11-24 10:42:40)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建言南宋两朝皇帝坚守“庙胜之道”

 

张浚(1097-1164),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二月丙戌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始议浚以右揆出使湖外平杨么。此前的四年时间内,荆湖东西路广南路宣抚使吴敏,参知政事兼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孟庾,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李纲、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吕颐浩朱胜非、孟庾,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赵鼎均未能平定湖湘内乱。丁亥赵鼎张浚告谢命坐赐茶因曲谢又以储贰为言,宋高宗首肯曰宫中见养艺祖之后二人长者年九岁不久当令就学”张浚复奏向宋高宗提出“王者以百姓为心,修德立政,惟务治其在我,则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天下舍我,将安归哉?固不侥幸于近绩也。仰惟陛下躬不世之资,当行王者之事,以大有为,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国势既隆,强虏自服,天下自归”的治国理论,这是张浚“庙胜之道”理论的雏形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庚子(初九),宋孝宗以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史浩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张浚进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开府建康。同日,谏议大夫刘度入对,首言二人潜邸旧人,待之不可无节度;又因进故事论京房、石显事。刘度夺言职权工部侍郎,而二人仍知阁门事(复龙大渊为知阎门事,曾觌为同知阁门事)。宋孝宗仍升龙大渊知阁门事,曾觌同知阁门事。甲辰(十三日),权给事中周必大同给事金彦亨(金安节)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指挥。时宰辅(张焘)、台谏合辞,以为两人当去,故宋孝宗有朋党之疑。刘度言:“臣欲退之,而陛下进之,何面目尚为谏官?乞赐贬黜。”中书舍人张震缴其命至再,出知绍兴府。殿中侍御史胡沂亦论二人市权。张焘亦欲以龙大渊、曾觌决去就,力言之,宋孝宗不纳。张焘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谒告将理,许之。丁未(十六日),罢免龙大渊,另外差遣,曾觌复带御器械。是日,因纥石烈志宁在边界调动兵力,宋金前线形势恶化,和战问题摆在南宋朝廷的眼前,朝中大臣各执其见,宋孝宗召都督江淮军马张浚回赴行在。己酉(十八日),金安节、周必大再奏劾龙大渊、曾觌(给事中、中书舍人留黄不行),乞窜责,不许。周必大入谢,宋孝宗曰:“朕察卿举职,但朕欲破朋党,明纪纲耳。”庚戌(十九日),周必大再被旨不允,仍令宰执谕旨,早参假。壬子(二十一日),周必大同金彦亨参假,讲筵留身谢。二十三日,周必大格除目不下,寻与祠,龙大渊、曾觌二人除命亦寝。己未(二十八日),御批周必大依所乞。庚申(二十九日),周必大受勅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状申尚书省乞免谢辞。庚申(三十日),召赴行在的张浚中道上疏,张浚中道具奏曰今之议者孰不持战守之说其下则欲复遵旧辙重讲前好。 以臣观之战守之说是也。然而战守之道本于庙胜。君天下者诚能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用之战则克用之守则固理有决然者矣今德政未洽于人心宿弊未革于天下揆之庙筭深有可疑臣愿陛下发乾刚奋独断于旬月之间大布德章一新内外尽循太祖太宗之法使南北之人知有大治于后,人心既孚士气必振于以战守何往不济”张浚正式阐明了“庙胜之道”:“在人君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今德政未洽,宿弊未革。愿发乾刚,尽循太祖、太宗之法。

张浚既至复伸前说,宋孝宗再三叹美张浚当先图两城边患既纾弊以次革且命即日开府视事始,张浚命诸将筑泗州两城至是而毕隐然为关塞重镇时金将万户富察特默及伪知泗州大周仁以兵五千屯虹县都统萧琦以万余人屯灵壁积粮修城遣间不绝。张浚谓至秋必为边患当及时扫荡若破两城则淮泗可奠枕也且萧琦素有归我之意累遣亲信至宣抚司会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制邵宏渊亦献捣二邑之策,张浚具以奏上,宋孝宗手书报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