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犹子张松兑任职情况

(2022-10-26 15:23:41)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犹子张松兑任职情况

    一、绍兴四年,张松兑为张浚信使,后知蜀州

1、经略川陕张浚因宋高宗不放心而被罢职,又复起为知枢密院事急赴江上抗金有“江上之胜”

绍兴四年(1134)二月壬寅(二十二日),乙巳(二十五日),辛炳获悉被宋高宗召回临安的张浚已近临安,急速请求觐见宋高宗,面奏张浚在一、二年间自曹官升为侍从并提出经营川陕之策逃离东南自保,诬说张浚之罪。丙午(二十六日),知枢密院事张浚至行在,殿中侍御史常同、侍御史辛炳皆有论列,不报。张浚既见,遂赴枢密院治事。三月乙丑(十五日),知枢密院事张浚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右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时辛炳、常同论浚不已。与张浚有旧怨的侍御史辛炳再论张浚误国犯分,罗列张浚十大罪行,宋高宗未听,二人因录所上四章申张浚(辛炳、常同将历次弹劾奏章副本交给张浚,张浚因惧怕此前迁延不行,只得再次上章引咎请罢),张浚惧,即移疾待罪,且以吕颐浩在相位时书进呈,宋高宗乃释然。辛炳又言:“前此人臣未有如浚之跋扈僭拟、专恣误国、欺君慢上者。”请求宋高宗不该保留张浚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常同亦论奏如辛炳言,故张浚遂罢。丙寅(十六日),宋高宗下诏命张浚免谢辞。丁卯(十七日),张浚落资政殿大学士职奉祠。戊辰(十八日),辛炳复言张浚之不臣,不窜之岭表不足以塞公议。辛未(二十一日),诏张浚福州居住。丙子(二十六日),任命王似为资政殿学士、川陕宣抚使,卢法原为端明殿学士,与吴一起担任宣抚副使,关师古为熙河兰廓路安抚制置使。戊寅(又七日,二十八日)遂罢借田之命,张浚即日如福州,从者皆去,肩舆才两人。张浚虽得罪,犹上疏论敌伪暂和,心必未已,当益为备具。宋高宗利用张浚对立面的朱胜非、辛炳、常同为近臣,罢免了功臣张浚、刘子羽等,宋高宗收张浚军政大权暂告一段落。

九月乙丑(十九日),南宋朝廷得知伪齐下诏和金分兵南侵,震恐。庚午(二十四日),朱胜非被罢免。癸酉(二十七日),任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沈与求为参知政事。十月丙子朔(初一),起张浚为侍读赵鼎言张浚可大任。癸未(初八),宋高宗诏四月方被罢职的左通奉大夫、福州居住张浚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不许辞免,日下起发。戊戌(二十三日),宋高宗从临安出发往平江。十一月壬子(初七日),宋高宗下诏讨豫己未(十四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浚知枢密院事。张浚之未至也,请遣岳飞渡江入淮西,以牵制金兵之在淮东者,宋高宗从之。甲子(十九日),宋高宗亲书诏曰:“张浚爱君忧国,出于诚心。顷履多艰,首倡大义,固有功于王室,仍雅志于中原,谓关中据天下之上游,未有舍此而能兴起者。乘虏(改作敌)百胜之后,慨然请行。究所施为,无愧人臣之义,论其成败,是亦兵家之常。矧权重一方,爱憎易致,远在千里,疑似难明,然则道路怨谤之言,与夫台谏风闻之误,盖无足怪。比复召浚置之宥密,前观浚恐惧怵惕,如不自安,尚虑中外或有所未察欤?夫使尽忠竭节之臣,怀明哲保身之戒,朕甚惧焉!可令学士院降诏,出榜朝堂。”乙丑(二十日),诏用张浚榜朝堂。辛未(二十六日),张浚入见,宋高宗问赵鼎:“浚方略何如?”赵鼎曰:“浚锐于功名而得众心,可以独任。”于是宋高宗复用之,命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浚知枢密院事。张浚既受命,即日往镇江视师江上。疾驱至江上的张浚,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募军民。张浚召大帅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与议,且劳其军。军士见张浚来,勇气十倍。张浚既部人诸将,遂留镇江节度之,令韩世忠移书兀术(改作乌珠),为言张枢密已在镇江。十二月,张浚命诸将邀诸淮,令岳飞遣军驰援,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000进援庐州。王愈、王德持书抵右都监完颜宗弼所,为言:“张枢密(张浚)已在镇江。”金人问王愈:“吾闻张枢密巳贬岭南,安得在此。”王愈出张浚所下文书,敌见张浚书押,色动(张浚镇江劳军,韩世忠移书乌珠,有‘张枢密在此’之言,诸豪相顾失色),即以右副元帅完颜昌书约日索战。戊子(十四),王愈等持完颜昌书至行府,张浚言于宋高宗,并补承信郎。期间,牛皋、黎庆在庐州城外击败金、齐联兵,敌军战败奔溃。己丑(十五日)《张浚行状》有云:“乌珠(完颜宗弼)约日索战,张浚再遣韩世忠麾下王愈以世忠书往问战期,王愈回一日而敌宵遁(敌于是有雪夜之走)。”壬辰(十八日),湖北制置司统制官牛皋、徐庆败敌于庐州。戊戌(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张浚奏:“捍御敌马次第。”且言:“久相持,恐其别生奸计,已与诸将会议,凡可以克敌者,无不为也。”宋高宗曰:“浚措置如此,敌必不能遽为冲突。”沈与求曰:“”晋元帝时兵力未强然石勒寇寿春帝集将士相持三月其下至有劝降者王导拒之敌远来久相持非其利也。宋高宗曰:“朕得浚,何愧王导。”庚子(二十六日),得知金太宗病亡的金兵敌马节次从楚州路遁走。

    2、汪应辰读岳父喻樗《绍兴甲寅(绍兴四年)奏对録》,喻樗张松兑为宋高宗与行府的信使

汪应辰《读喻玉泉(喻樗)绍兴甲寅(绍兴四年)奏对録》:

绍兴五年(1135)正月初三日丁未,樗(喻樗,下同)、松兑(张松兑,张浚从子,下同),枢密院劄子,差往行在奏事,奉圣旨,松兑、樗初九日(癸丑)内殿引见,樗上殿奏曰:“臣等随知枢密院事张浚前去措置江上军事,敌骑已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以后节次遁去,淮甸今已安静,浚遣臣等奏知。”上(宋高宗,下同)曰:“朕昨遣张浚措置江上,虑无遗策,江上事宜卿备知本末,故命卿上殿。敌人因甚遁去?”樗曰:“敌人实欲长驱江南,陛下亲董六师,将士奋励,初至淮甸,首挫其锋,我师坚守,敌人无隙可乘,迟回疲敝,固不得不去。此皆陛下庙算,深得全师致胜之道。”上曰:“既全师,便与杀获无异。”樗曰:“过于杀获。”上以为然。樗又曰:“敌人爱惜士马,不敢轻动,向使轻涉大江,则无噍类矣。”上曰:“长江不可轻渡,敌人贪惏,辄欲窥伺,苟能坚守?必不敢渡。兼朝廷今次诸事措置得宜,实天诱其衷,委用得张浚,及得卿等赞助之力。”樗曰:“江上事宜,实缘庙廊措置皆中机会,臣等初无毫髪之补。”上曰:“迩来措置如是不失机会,如张浚江上所行,皆与朝廷意合。”松兑奏曰:“敌人远遁,皆陞下天威所临。臣叔父浚蒙被使令,无尺寸之功,今待罪于外,遣臣奏事,臣草,因望得望清光,不胜万幸。”樗曰:“臣等有已见,具劄子奏呈。”上曰:“好。”樗读劄子云:“臣等闻杜牧有言,上策莫如自治,下策莫如浪战,古今论兵者多矣,惟牧为得要也,属者敌人深入淮甸,陛下亲董六师,士气奋励,人百其勇,皆有吞噬强敌之心,而宸虑独得彼之所计者,不过胜负,而我之所系者乃在存亡,顾所以自治者如何,尔岂能与之争一旦之利哉。卒能不费一镞,而坐困强敌,此殆汉高帝所谓鬬智不鬬力。自用兵以来,全胜未有如此者也。今敌骑既远,议者必曰乘胜复山东、河北,为吊民伐罪之举,此固今日之势也。然臣闻之唐史有以以乱易乱,终归于乱,以治易治其治乃定,《(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今叛豫僭逆不道,则诚乱矣,民之戴宋,则诚可胜矣。至所以自治而不可胜者,陛下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兢兢业业,日谨一日,若强敌之未退,凡学术之未明,则思所以明之,邪正之未辨,则思所以辨之,厚风俗、立纲纪、修军政,持之以至诚,行之以不倦,所以自治者无不至焉,则将帅之臣,必能深谋熟虑,以成必胜之功,天下之事可一举而定矣,惟陛下力图之。”上听毕曰:“好,好。”又问:“诸将偏禆,可皆有斗志?”樗曰:“将士皆有斗志。”松兑曰:“近日诸将各遣轻兵追袭,皆有杀获,张浚候类聚奏闻。”上曰:“时有捷报,昨日亦有捷报。”因曰“敌人用兵,军士不解甲,已二十年,自古未有如此而不亡,恐一二年间,彼有自焚之祸。”松兑曰:“浚所遣间牒竝擒获招降之人,皆言敌众情状,敌众实携贰。”樗曰:“刘豫自此,亦不复能朝夕矣。”上曰:“此益不足道,刘豫本只是山东一书生,初无功劳,欲据十州之地,岂有此理,其可待也。”上曰:“劄子留下。”樗即致之榻后。上曰:“江上措置,卿等幕府之功为多,与卿改合入官,升擢差遣。”樗曰:“臣等初无功劳,仰荷圣恩,臣今欲复囬张浚处取圣旨。”上曰:“已召张浚,所谕以事毕,回至常州以来等候。”樗曰:“臣等即便出门前去。”上曰:“且谕张浚令速来,朝廷事一一待张浚商议。”樗、松兑同曰:“恭领圣训。”下殿谢讫退。

张蜀州(张松兑)出外,外舅岳父喻樗)所书《奏对语録》,盖自甲寅至今,且三十年事变百出,而丞相魏公云亡将及期矣,为之感叹不已。顷岁在朝,尝因事进言:“杜牧自治之说,虽圣人复起,不能易矣。然犹有可疑者,盖自治之外,无他说矣。今乃有上策、中策、下策,是未始有定论也,是谓其君不能也,若孟子,则曰能治其国家者,谁敢侮之,不然则已矣!岂复有上策、下策哉。”

    另:李心传1166-124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五年(1135)正月癸丑(初九日),左迪功郎枢密行府书写机密文字张松兑为左承奉郎松兑,浚从子,上召对而命之。乙卯(十一日)(知枢密院事)张浚自江上还入见。

二、绍兴二十六年张松兑等为白鹤梁题记

1、史载:白鹤梁题刻绍兴丙子年1156张松兑等题记

2、刘声木《续补寰宇访碑录》卷二十载:“张松兑等来观石鱼,题名。正书,左行。绍兴二十六年1156),四川涪州。

三、乾道四年,张松兑利州路提刑狱公事

1、(南宋)晁公溯(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嵩山集》有给张提刑松兑的贺信:“某昨见敕目,伏审遂膺礼乐之遣,则驰一驺贺于节下,度已半道矣。远承长笺为谢,某但与朋旧欢喜,岂敢当此礼耶?匆匆作报,前书已悉具矣,并冀台察。”

2、(南宋)李流谦(1123-1176)《澹斋集》之《分陕志总序》:“岁在戊子(乾道四年,1168),大丞相仁寿虞公(虞允文)以宥密(枢密院)宣威井络之区。故大丞相魏忠献张公(张浚)之犹子利州路提刑狱某告公(虞允文)曰:‘叔父(张浚)往当屯难之初,总诸使,保厘陕蜀,有大勋劳于时。岁月荒老,其事灭没不着,志士为之防。然今公以伟烈殊庸,实踵英躅,名徳后先,炜煜相望,愿裒其遗绩,庶有纪焉,以诏后之人。’公(虞允文)曰:“是吾志也。”亟命其属李某使为之。

3、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载:“乾道四年(1168)四月,刑狱公事张松兑言:金州最为阔远,守臣若不稍假以权,则统兵主将势为独重,州郡施为措置皆有所牵制。初因武臣兼总兵民之权,故加销削以相维带,今以列郡处于其下,其势必不能相制,欲望许令金州守臣带管内安抚故有是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