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家随张浚、吕颐浩职位升降而升降
(2022-04-25 11:21:53)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谢克家随张浚、吕颐浩职位升降而升降
谢克家(1063-1134),字任伯,上蔡(今属河南)人,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
张浚(1097-1164),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一、张浚得知康王在应天府继大统而驰赴或与谢克家父子有关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望渡过黄河,又攻下滑州,包围汴京,被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抵抗未破城。同月,张浚因尚书右丞何栗荐被召为京城京畿路开封府朝廷审察(台谏官)。二月,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胁赵构、张邦昌为人质,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后撤兵。其时,范宗尹任侍御史。
四月,张浚任归尚书省礼部的掌宗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等事的太常寺主簿。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而出朝。李纲的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八月,金军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分两路第二次攻宋,西路军破太原。九月,李纲被迫辞职。十一月,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集百官议于延和殿,右谏议大夫范宗尹等七十人请与之(范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秦桧等三十六人持不可。不久,秦桧任御史中丞,范宗尹罢归。十一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宗泽为副帅。闰十一月,金军包围东京(今开封)。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二十五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用郭京六甲法出兵退敌。汴梁宣化门陷,开封城破。是晚,宋钦宗召亲王景王和大臣谢克家、梅执礼、秦桧商议,以谢克家为副使去刘家寺见金兀术与金人议和。二十六日,景王及谢克家为请命使,使于军前。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往金营。知淮宁府(今河南淮阳)的赵子崧闻汴京失守,起兵勤王。
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九,宋钦宗第二次去金营议和,被金军扣押。宋钦宗临走前,让孙傅、吏部侍郎谢克家为留守、太子宾客,辅佐太子赵谌监国。三月,太子被送往刘家寺,汴梁成了无主之城,北宋灭亡。金人议立张邦昌,太常寺主簿张浚与开封士曹赵鼎、司门员外郎胡寅逃入太学中,不书议状。四月初四,张邦昌尊元皇后为宋太后,派人到济州寻访康王赵构,命吏部尚书谢克家率子谢伋与康王舅父韦渊等人为迎奉使,奉“大宋受命之宝“(国玺)往抗金前线济州(山东巨野),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承继大统。初八,谢克家持“大宋受命之宝”到济州,康王赵构痛哭跪下接受,令谢克家回到京师,赶快办理仪物。四月底,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前夕,张浚驰赴投奔救亡。
二、李纲任相,谢克家一降再降;张浚劾罢李纲后,谢克家出知台州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6)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是为高宗,是年改年号为建炎。张浚摄太常少卿参与登基仪式,导引行事,仪式结束张浚就任枢密院编修官。宋高宗以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趣赴行在,任谢克家为翰林学士,谢克家不受,以为述古殿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六月,李纲到南京后,宋高宗令李纲兼御营使。李纲任宰相,谢克家因仕伪职,被降为龙图阁待制,从三品降到从四品。吕颐浩知扬州。七月,张浚改虞部郎(尚书虞部员外郎)。二十一日,张浚升为殿中侍御史。期间,谢克家又被降为朝请郎,从七品。八月,尚书右仆射李纲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兼权中书侍郎;黄潜善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月十八日,按张浚的意见,宋高宗罢除李纲左仆射职务,落职为观文殿大学士,留提举洞霄宫之职。李纲罢相之后,黄潜善、汪伯彦任宰相。九月,朝廷命知扬州吕颐浩(1071-1139)修缮扬州城池。十月初一,宋高宗率文武百官,从应天府出发乘龙撤往扬州。二十七日,宋高宗到达扬州。十一月初四日,吕颐浩试尚书户部侍郎兼权知扬州。
建炎二年(1128)正月,宋高宗抵达扬州。二月初七日,吕颐浩迁户部尚书。六月二十七日,张浚充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还未成行,宋高宗下诏留任其为礼部侍郎。十月二十八日,宋高宗任命礼部侍郎张浚兼御营参赞军事,教练军队将官。十一月初六日,吕颐浩试吏部尚书。十二月,谢克家上书自辨,因拥戴有功被宋高宗任为吏部侍郎。马伸上书弹劾谢克家在靖康元年结党求和,不应录用。七日,谢克家上书请求出任郡守,以朝奉大夫、龙图阁侍制兼知台州,其子谢伋官升祠曹郎兼太常少卿。谢克家携家迁栖黄岩灵石山麓之灵石寺,“乞为香灯院”。
三、张浚、吕颐浩平定苗刘兵变立功,谢克家任礼部尚书、试兵部尚书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撤退,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三月初五,杭州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太后垂帘听政。不日,节制平江府(属两浙西路,今苏州)、秀州(属两浙西路,今嘉兴)控扼军马的张浚在平江(今苏州)周密组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所部勤王。十六日,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吕颐浩以勤王兵发江宁。二十五日,吕颐浩与张浚议进兵,韩世忠为前军,张俊以精兵翼之,刘光世亲以选卒为游击,吕颐浩、张浚总中军,刘光世分军殿后,遂以勤王所为名。四月初四日,吕颐浩引兵入城。宋高宗复位,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朱胜非引咎辞职,吕颐浩出任宰相。二十日,宋高宗离开杭州赴建康前线。二十六日,时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的綦崇礼奉旨升起居郎。五月初二日,宋高宗在常州,欲相浚,“浚以晚进,不敢当”,张浚推辞,张浚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六月初,谢克家为礼部尚书。綦崇礼兼权给事中。七月,綦崇礼诏试政事堂。七月庚子(二十四日),中书舍人汪藻(1079-1154)试给事中仍兼权直学士院,尚书左司员外郎李正民、起居郎綦崇礼、太常少卿李公彦同时拜中书舍人(撰写诰敕文书)。同日,张浚自建康(今江苏南京)出发赴川陕开辟新战场以牵制金军。八月,金兵第三次大规模南征,兵分三路南下以搜山检海捉赵构,谢克家试兵部尚书。九月,谢克家被任为徽猷阁学士知泉州。十一月,御史中丞范宗尹任参知政事。
建炎四年(1130)二月,李回端明殿学士,并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四月十三日,吕颐浩闻韩世忠与完颜宗弼相持于黄天荡,请上行浙西,且下诏亲征。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请辞。二十五日,吕颐浩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五月,以范宗尹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以张守参知政事、赵鼎签书枢密院事。六月,范宗尹兼知枢密院事。谢克家试工部尚书。八月辛未朔,以礼部尚书谢克家参知政事。九月,张浚在陕西与金军进行了富平大决战,遭败绩。十月,以李回同知枢密院事。
四、秦桧回南宋任职,谢克家因病请辞;秦桧罢,吕颐浩推荐谢克家兼侍读
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秦桧回到行在越州,秦桧任为礼部尚书。
绍兴元年(1131)正月,谢克家因病请辞,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宵宫,寓居临海。二月,秦桧升任参知政事。七月,范宗尹遭侍御史沈与求弹劾,被罢相,改任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宵宫。是年,谢克家再次任泉州知州。八月二十三日,秦桧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而范宗尹出任温州知州。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秦桧主内。秦桧密谋夺吕颐浩权,宋高宗诏命吕颐浩专管军旅,秦桧专管政务,左相吕颐浩遂在镇江建造都督府。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进驻临安。谢克家提举洞霄宫。张浚被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成为南宋文臣建节的第一人。二月,因宰相吕颐浩举荐,知明州的綦崇礼被调回京城,试吏部侍郎,寻兼权直学士院。闰四月,听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朱胜非自便。五月,张浚以参赞军事刘子羽知兴元府,黜王庶,复以王似知成都府。七月,命朱胜非提举醴泉观兼侍读,日赴朝堂议事。八月,参知政事秦桧出任右相,献“二策”:“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谢克家、綦崇礼等力斥其荒谬。谢克家上疏弹劾秦桧,并上《褫职告词》,揭露秦桧险恶用心:“耸动四方之听,朕志为移,建明二策之谋尔材见可。”求罢免秦桧之职。宋高宗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甚是不悦,命兵部侍郎綦崇礼撰《秦桧罢右相制》。九月,复以朱胜非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以知兴元府王似为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十二月,张浚被罢宣抚处置使,仍任知枢密院事,以知夔州卢法原为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及王似同治司事。
绍兴三年(1133)二月,谢克家再次知泉州。四月,谢克家移知平江府(苏州)。五月,诏令张浚回朝,知枢密院事张浚及刘子羽、王庶、刘锡等赴行在。辛巳,罢宣抚司便宜黜陟。六月壬辰,张浚至绵州。七月,因吕颐浩引荐,谢克家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九月,苏湖地震,辛炳应诏陈言,论大臣无畏心之心,何事不可为。辛炳被宋高宗利用。同月,辛炳劾罢丞相吕颐浩,吕颐浩罢相。十月,谢克家因病乞辞,出知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