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嵊州市(原嵊县,古称剡县)三界镇

(2010-09-15 16:01: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张杓考证

嵊州市(原嵊县,古称剡县)三界镇(摘编)

    嵊州市三界镇位于嵊州市北部,剡溪下游,距市区19公里,东傍下王镇,南临仙岩镇,西与绍兴县王坛镇毗邻,北与上虞市章镇镇接壤,因地处绍兴、上虞、嵊州三县(市)交界而得名。

    三界镇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古始宁州,明成化初年始改州为县,曾经是古始宁县城。始宁县建制于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据记载:“东汉永建之年,析剡县北乡及上虞县南乡(今三界)置始宁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始宁县,存在460年。有研究者认为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5)至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之间还复置了19年,范围大致在今天的上虞南部至嵊州北部,涉及上浦镇、章镇镇和三界镇等地,其中县城就在今天的三界镇。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原始宁县领域仍归旧属。古始宁县突然消失,有研究者指出,那是因为唐贞元二十一年(805)的一次洪水,冲决江岸而湮灭全城。当地村民在始宁古街一段的曹娥江边掘坎时,还在地下挖出一些砖瓦、水沟、作物等陈迹,确实像是有人生活过。清康熙年间称三界镇。解放后,几经区划调整。2001年11月,将友谊乡、蒋镇镇并入三界镇。

    三界古街

    位于曹娥江畔西侧的三界镇,有一条始宁古街,一条窄窄的市声嘈杂但又弥漫历史气息的南北长街。古街长约一公里左右。以前都是石子路面,是一条通往新昌的古道,现路面已经更改,但两边的店铺依然密集。

    三界古庙

    始宁古街向北的尽头,是始宁城隍庙,始宁城隍庙建于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同古始宁县建置时间),屡有修葺。1942年日寇流窜浙东,纵火烧毁了城隍庙。1947年由当地乡绅在旧地重建钟鼓楼。2001年至2003年,民间又集资重建宝林寺,从而恢复了古庙前后三进的建筑结构。钟鼓楼高三层,灰墙青瓦硬山顶,飞檐翘角,高古雄伟。 

    镇北下市头村的关帝庙,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始建于南朝宋景之年(423),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1992年扩建为吉祥净寺。
  镇南清风(枫)岭下的清风庙,为纪念南宋烈女而筑的庙(为纪念一个宋末元初为保贞洁而于清枫岭跳崖自尽的临海女子。后人为表其贞烈,将清枫改名清风),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现存建筑系民国25年重修。有对联云:啮血题诗一缕贞魂留剡水,舍身就义千秋高节仰清风。

    嶀浦潭上的嶀浦庙,最早叫显应庙,始建于南朝梁大通年间(530左右)。五代时期,因为纪念仙居县令陈郭下潭斩蛟,为民除害,而改称陈长官祠,济物侯庙。现存的嶀浦庙为清代风格,前后两进,造作普通,但显清古。后厅的正中塑着侠吏陈郭坐像,手握长剑,眉目威严。

    三界唐诗古道

    位于镇南的嶀浦,是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游息和垂钓之处,留有谢氏在赤壁上的嶀浦潭题刻,还有谢康乐钓台、石床等古迹。谢灵运开辟了一条始宁至临海的700里剡中游道,游道的起点是嶀浦。东晋士族南渡后,始宁被赐为谢家封地,宰相谢安率谢氏家族迁居始宁。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淝水之战后出任会稽内史,并开始经营始宁墅(今三界镇东),而谢灵运有一篇著名《山居赋》,其中的山居就在嶀浦南10公里处的仙岩镇谢岩村后。李白所吟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犹在”,概指始宁墅和山居。

    “嶀山山峤壁立,临江欹路,峻峡不得并行。行者牵木梢进,不敢俯视。” 郦道元在《水经注》对嶀山的笔触,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嶀山深处有一著名的晋代古刹天竺寺,晋代十八高僧曾游历于此。

    三界浙东名山

    位于镇南的嶀山,风景秀丽,相传嶀山与原嵊山相连,大禹治水时凿之成流,两山以此相隔于剡溪两岸。剡溪在这里形成最大的峡口和深潭,即嶀浦潭。

    嶀山北麓原有龙宫寺(俗称龙藏寺,现为三界茶厂),唐代诗人李绅三次游居寺内,捐款修建了龙宫寺,并撰写了《龙宫寺碑》。贞元十八年(802),李绅因韩愈的推荐赴长安应试,落第南返后,就寓居龙宫寺;十九年春,李绅在长安与元稹作《莺莺传》、《莺莺歌》,再次应试落第,再次南返龙宫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