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男孩女孩|Viktor&Rolf Eau Mega

标签:
香水 |
分类: 香水与书 |
http://s1/mw690/001KBGKZzy6Va2xoGze40&690Eau
http://s14/mw690/001KBGKZzy6Va2dfa577d&690Eau
http://s12/mw690/001KBGKZzy6Va2d17m3fb&690Eau
之前在微博剧透过这本书了,很有意思,算是本童话作家“八卦”集锦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名人传记就是高逼格八卦,尤其适合茶余饭后高逼格侃大山以及文青撕逼举例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5ZH00SIGG.gifEau
书开篇就一件事儿,什么是儿童文学?是你们大人想让孩子看的文学,还是孩子自己想读的故事?这两种必然是不同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5ZH00SIGG.gifEau
孩童是可爱的,少年是可教的。
孩童是直觉的,直率的,少年是推理的,分析的。
孩童是想象的,少年是聪慧的。
孩童说美就是真理,少年却说真理才是美
看我博的应该没有孩童了。。。就算未成年也应该是个少年了,而少年与成年人的区别又是什么?少年说,我要追寻真理,成年人说,没有真理但我向往真理,这种区别也有首朗朗上口的词
少年不知愁滋味,欲上层楼。欲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在文里无数次说过,曾几何时我为少年们操碎了心,能说的都会说,但现在不再多说了,只因一句话“一切皆因经历不够”,没有经历就无法理解,不设身处地的体验一次无奈,就不会知道说不出的苦才是真苦,但每天还会尽量发发写写,是因为我觉得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应该盲目的否定肯定,力所能及觉得有益的话该说还会说,只是点到为止,懂就懂,不懂总会懂,已经不止一个少年几年后和我说,现在想想当年我告诉她那些都是真的,只是后来她才懂。
所以我翻来覆去自己甚至都已经烦了的强调一句话,少年们,这不是个绝对化的世界,更不是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轻易的否定肯定都是在堵自己的路,在这儿我不想再就这个问题多言,只想提两个容易被模糊的点,什么是我们都在回味的那个童真,而不是现实社会里处处碰壁的那个幼稚?什么又是让大家都实心佩服的那个成熟,而不是大多数都提及就嗤鼻的油滑世故?这两两之间是必然联系吗?童真一定幼稚?成熟一定世故?我的答案是——理想与现实可以并存,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这两者的高度结合,就现实生活而言,这两者的平衡会很大程度决定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说回这本书,曾经有段时间我弄了不少名人传记看,因为我想知道伟大的作品后面是不是一定是伟大的人,因为书的准确性也有待考证,只能说思想家一般更相辅些,文学作家相对“嗯哼”多一些,在这里请不要和我较真,因为每个人的“伟大”都不同,有人看结果有人看过程,而且人无完人,伟大的人也有难言之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5ZH00SIGG.gifEau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童话作家,有我知道的也有我不知道的,就像书里说的,很多作家是逝后成名,也有很多作家是生前成名却被时间淹没,在安徒生之后介绍的也是位耳熟能详的,《小妇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这部就不能算童话作品了,而是少年读物,小时候我也是通读过,但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清具体情节了,就记得一家子都是女孩的事儿。。。。说实话我也不觉得这是部少年文学,因为他的年龄跨度很大,主人公从小孩到结婚,映射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很现实,只是语言简洁平质,故事推进也快,很适合速读,而露易莎写作目的也很直接,养家糊口。。。。当然这不是说她不爱文学,只为挣钱,而是写作在表达之外还给她套了另一层枷锁,所以为了“完成任务”她写作很快,原因呢,是她有一个理想主义追求乌托邦的素食嬉皮爹。。。。这个爹不仅不承担家庭经济责任还需要她和母亲供养,但一般这种爹对于孩子的文化艺术培养都很有影响力。。。。《小妇人》的主人公在露易莎的现实生活里都有原型,尽管她自身生活环境有些“奇葩”,自己也一生未婚,但她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塑造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American家庭故事,这也许就是少年文学和成人文学的区别吧,不宜太现实太复杂也不好太绝望。
第三个作家经历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绿野仙踪》的原著《奥兹国历险记》的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他本是富二代,但干嘛嘛不行,后来家道中落,在丈母娘的鼓励下开始童话创作,而之所以奥兹国都是女巫统领,主人公是小女孩,整部作品都是一个母系社会,也都因为他这位丈母娘,因为她是美国史上著名的女权主义活动家,名叫马蒂尔达.盖奇,也像那个世纪其他女权主义者一样,她认为,要是女性掌握了政治权利的话,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而女权主义运动的早期话题之一就是把家务活看做是一种压迫,so,书里坏女巫对主人公小女孩的折磨就是让她做家务,小女孩必然是要反抗的,并最终在好女巫的帮助下打败了坏女巫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2ZH00SIGG.gifEau
书里还介绍了好几位儿童文学作家,但我都不太知道他们的作品就不妄言了,最后讲到的一位就是我们都爱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我们都知道她是单亲妈妈,拿政府补贴,在咖啡馆里写完的《哈利波特》,而之所以我们这么大了也都喜欢《哈利波特》,正是因为他不像以往的童话魔幻故事那么单纯,并不完美的主人公,好人也会惨死,佛魔都在一念间,曾经的好人可能变坏,坏人也有内心纠结,等等,所以有评论家批评《哈利波特》太复杂太黑暗了,不益青少年身心,但既然已经是少年不是孩童了,就要为成年做准备了,好歹哈利波特最后战胜了伏地魔,过上了一个普通魔法师的普通生活。。。。而公主王子最终离没离婚我们一直不知道。。。。
最后总结就是,童话作品对于成人世界的一个共有批判就是,墨守成规不再有想象的能力,这确实是我们成年人的一个问题,见多了世故就不愿再相信真诚,见多了苦就不敢再放手去追求乐,所以我觉得有梦想的成年人最NB,不空想,不天花乱坠,顶着现实往高蹦,但我也一直强调我不是道德帝,我并不认为梦想是生活的必需品,没梦想又怎样,当然不怎样,但自己没梦想却要嘲笑别人的梦想这就不对了。前两天偶然在书架上瞟到马尔库塞那本著名的《单向度的人》——当代工业社会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我们没必要都做梦想家,但至少别做个单向度的人,连最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都不懂。
http://s15/mw690/001KBGKZzy6Va2deAXQ2e&690Eau
依旧最后唠几句香水,因为这货除去后来的那股子化工香,就完全是小孩兜里哈密瓜水果糖的味道,我必然是冲包装买的,但我就很纳闷,包装都做这么美了,为什么就不能去掉商业香老是有的那股子做作调,非要让别人都闻到我“香”才是喷了香水吗。。。
game over
洗洗睡~~
http://s8/mw690/001KBGKZzy6MCIlYDen8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