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声来 梨花摇撼

(2014-06-03 21:07:35)
标签:

徐志摩

僧人

和尚

云彩

古体诗

分类: 随笔

  读出声来 梨花摇撼

 有时略郁闷。月淡云来去,湖边半晴天,暑气退了。坐在木椅子上,周边也没闲人,不由地就把诗,从腹内,出声地诵读出来,《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错误》郑愁予,或是《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聂鲁达),一遍,复一遍,不烦,又一遍,不觉的,心府宽舒了,敞亮了,竟如眼下湖水,雨洗红尘,筝凉雁去,薄衣落梅香细……

 这就是出声朗读的好处了,事实上是在自言自语,也是在与诗本身说话,交谈,而不是与别人说话。区别在哪儿呢?人们在一起交谈,总希望别人是听众,愿不愿听也得听着,这就有了违心,而独自读出声来,竟是一种全无心机的倾吐,全心全意,清心润肺,来享受解读,和适于自我的意境,依韵律声,来吐纳气息梳洗心情。所以诗之优美,不仅在诗,更在于读,沉浸润泽,把优美,和九曲流觞,干干净净读出声来。会若静临烟渚,会的,即望圆荷向背,芙蓉深浅,澄明远水生光,梨花摇撼。

 《再别康桥,那一晚》,聂鲁达《你的微笑》,是分别和黎静,张凤莲合作朗读的。教师做久了,习惯于教研式学习,教研本身,也许是唯一感兴趣的习惯性意义。是早自习和第一堂课时间在省立开高操场。读诗时候觉的学生尤其重点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那么沉重,跑来搞这个所谓“传统文化进校园”基本上是装洋蒜,操场上蓝晃晃校服的海洋,许多人手里都拿著书像是在背书,我猜想,大概不是英语就是时事政治吧。民国时京剧为什么火爆之至?因唱和听,是一对不可或缺的情人,一个个角儿,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嗜戏若命,一群群众,懂戏若懂角儿,趋之若鹜排山蹈海……可那会儿我看到了什么?操场上黑压压一片升学压力重若千钧,世风又浮躁之于无以复加,现实基本不读书,何况读诗?所以,所以,这种表演,更像是台上台下相互干扰捣乱……

 可若是把这同样一首诗拿到另一个安静的环境去读呢?比如新开的二期水系,晚上,夜帷一川夏水,灯炽十里运河,画舫忽往来,水动涟漪开。廊桥如镯,如虹,如满月,如凛虚钗头凤……三五人,七八位,十数个,找一处安静,人落座石凳木椅,一个一个把心仪的好诗掏出来,悉心地读出声来,症结是谛听须知音,若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聂鲁达《你的微笑》,我们读得比较率意,也没怎么练习,就像脱口而出的对话,张老师读的很好,声音也沉着柔婉,比较轻松就完成了。《再别康桥,那一晚》,则比较难处理徐志摩林徽因两人的感情纠葛历史上莫衷一是,分寸不好把握,微妙的东西多,读过了,方知不易,所以事后又做了一点笔案,算是又一次读书,如下:

 

《再别康桥,那一晚》联读   作者 徐志摩 林徽因

 

         茫茫人海中,我寻访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徐志摩《再别康桥》应写于1922年,因林徽因。林徽因《那一晚》写于1931年4月,同年12月徐志摩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1935年志摩忌日,林徽因写了《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而林徽因写于1932年夏的诗《别丢掉》,才是她的心声,可以说明一些真相: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

         在又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持那真……

 

 这两首诗合成联读创意是黎静。朗读解析(括号文字,贺):

贺)轻轻地(轻唇音)我走了告别知己,有会意,略上挑音,似乎微调侃自己),正如我轻轻地来(转入回忆情绪,略低沉)。我轻轻地招手声略扬,亮而圆润),作别(拉开两字,轻切音,复沉郁,)西天的云彩(惆怅,金红云彩渐黯淡)。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河畔的金柳(远望中,河川滩涂明媚,后舌音,字均圆润,明亮),是夕阳中的新娘“荡漾”压低音,内心秘密)。艳妆,娇羞,甜蜜,浮笑意);波光里的艳影(惊鸿一瞥)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软泥上的青荇柔软的,圆润的,轻吐,如笑意赏玩),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如见妩媚);在康河的柔波里(低音,音域拉宽阔,),我甘(挑音)心做一条水草(微笑,坦诚,轻柔,一气吐出)。

黎)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贺)那……榆荫下的一潭轻,低,浓郁画意)

黎)层层的阴影   贺)是清泉(不修饰,轻吐出)

留守在我周围 是天上虹(挑音,明亮微惊艳)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揉……碎,在浮藻间(柔……碎,轻轻揉碎着情绪,浮藻即杂糅难言之感情)

星光 沉淀着(低沉) 眼泪  彩虹似的(快乐梦魇,郑绪岚式地微皱眉,吸气等)

白茫茫的江边梦……(轻呵而出)

寻……梦徐志摩情感的无以自已,和追求而空蒙,之矛盾自问)?撑一支长篙(转为明朗),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动感,漫溯,轻音虚化处理)。满载一船挑起)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率意,而不强调“放歌”二字)!

到如今我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黄花朵朵的生动。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谜一般酿出了记忆的滋润。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但(挑音),我不能(强调)放歌,悄悄,是别离挑音的笙箫一字一字,低,峭,洞箫之声);夏虫(微笑,一只可爱的甲壳虫)为我沉默(默契,理解),沉默(低沉开阔),是今晚的(音尖儿提起康……桥爆破挑音,清亮美丽的向往,童话意境)。

(和声:)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悄悄的我走了留恋之美,在于无可留,低喉音),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正如我悄悄的来忆中惆怅无限)。

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

             我挥一挥衣袖吸气吐气,厚润,洒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不带走,一片(拉音,扬起云彩(徐吐出,彩,尾音勿读作上声)。

 

         摘自韩石山《徐志摩传》:

         1927年3月15日林徽音给胡适的信里写道:“请你告诉志摩这三年来我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望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但是路远隔膜误会是所不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1932年林徽音给胡适的信里写道:“(我与志摩)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这桩事人事上看来真不幸,精神方面或为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而也给我人格上知识上磨练修养的帮助。”

        1931年初,徐志摩来北平教书,林徽音因肺病加重辞去东北大学教职,到北平西山养病。志摩一次次去看望,一起赴宴,看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平日里屡屡造访。林徽音一次说话时捎带着说了他们的一次交往。“暑假里他曾从杭州给我信……他用英文极细致地写出了西桑田的的颜色,每一分嫩绿,鹅黄,都仔细地观察到。又一次他望着我园里的一带断墙半晌不语,过后他告诉我说,他在默默体会,想要描写那墙上向晚的艳阳和刚刚入秋的藤萝。”(摘自《林徽因文集.文学卷》,第10页) 

 

       朗读若乏于阅读和解析力,一切免谈

        我见过《万象》上一幅二战时黑白老照片,伦敦一家书店被炸,屋顶整个儿给掀开了,惨白的天光,在本是阴郁的老屋中瀑布般直泻无遗。画面中间,地上坠物如坟冢,一根巨粗房梁在焚烧,一头坠落,杵在中央,另一头还斜悬在墙顶上,令人心悸。贴墙,两面高抵屋顶的大书架竟奇迹般矗立着,格子里摆满着古旧善本。可是使我瞩目的不是这些,而是屋里的三个男人。这是三个衣着正式的男人,西装革履,长款大衣,均戴礼帽。在纷乱中,尚着装考究,是绅士。三人专心致志阅读书脊上烫金的书名,有一个微昂首,仰观状,散淡的神韵。仿佛已然忘掉了战争。不由地我哑然失笑复敬由心生,读书人的定力,如岛屿。风雨肆虐之,雷电击打之,火焰焚烧之,上帝不在风雨中,不在雷电中,不在火焰中,在这一切发生之后的一片草木花蕊小小的宁静中

        二战爆发前夕,《泰晤士报》菲利普写道:“如果文学不复存在,欧洲的灵魂也就随之消亡了。”还有一段辛酸话:“一份报纸越好买它的人就越少,我们越是改进《泰晤士报》,读者群就越小”。但是使我动心的还不是这些文字,却是这些:“如今谁还会关心菲紫杰拉尔德坟上的玫瑰长得怎样?但重要的是必须有人去关心。”

        我们还有多少人不轻视文学?尚在关心文学?

 

空中花园  作者市作协主席孔令更

一.(冯)是谁破门而入?(贺)何不擂鼓!(冯)包问。

(贺)告的就是你……青天!

二、(冯)是谁烫昏了宇宙?(贺)太阳高烧不退地球废话连篇

(冯)石油嗓子发干,滚滚狼烟。山谷闷闷,血压骤升,酒神脑溢血,落下偏瘫。哎呀,老鹰钻进海底,鱼群如蝗虫,飞满了天。蚂蚁大军蜂拥,爬满带电的蛛网,钱氏温度计,轰然崩盘!

三、(贺)头上,(冯)脚下,(拜)枕边,就在你半闭的睫毛(贺)将拉响,一根看不见的弦……

四、(拜)佛陀手中的花早已枯萎,孔子低头读易,有编无简啦,夫子。老子的青牛喘着粗气,风箱扇得月亮越来越小,嫦娥蓬头垢面,坐在枯涸之岸,无泪可洗,观音提一篮干花问我:何处可葬你的红颜?

五、(冯)耶和华气犹未平,是你咒我一死,果子呢?偷吃我的果子,树也拔啦,树呢?还我树来!树……

(六)(贺)在重城之上,巴比塔呼啸的山林,时空之上,我牧着,谁家的白云?(七)(拜)丝瓜花,轻轻吻醒朝阳;牵牛花怒放满天露珠,如昨夜星河。是谁隔岸送来清亮的眸子,不不,,我理应受审,因为我还有一个名字:人。

(贺)无风的夏夜,头枕一片薄云,我静听:地球轴轴地转动,如老牛拉着超载的木轮。(冯)一只小小的蚊子,在耳边哼哼嘤嘤。(拜)哦,知了知了,我知道了,你想说些什么。(冯)你想说些什么?(贺)我也说不清......

 

这是昨天下午在大相国寺读的,市诗社与宗教人士一起搞的诗会。

冯瑞芳读的部分较难读,如“崩盘”那一段儿需字字玑珠似的快读,糅杂气愤和诧异,什么都颠倒了嘛,分寸还得到家。她的朗读,扬的明亮,火爆,有表现力。拜冉静若处子柔美的声音,把握音位至于细腻。完了我说,唉,你不知唛把你的声音传出来,有多好听!我声音厚重些放开了,所以三种不同的音质搭在一起,呵呵,昨晚练习时小冯因听出了效果,已快乐不已,说,我能和你搭,你能和拜搭,可是打死我都没想到你竟把咱仨往一起搭!哈哈哈!完了完了!完了遂林先生说真好,遂林素不夸人的,那就是了。小冯这丫头拿过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给她辅导时,我说了一个灵感一语未了,她站在我桌边原地蹦起来欢喜地大喊大叫。

孔老师是著名“黄河诗人”,80年代在河大还是青年教师时曾徒步走到青海黄河源头然后走回河南,写一路灵性的诗。人说,认识孔老师河南文化人即一网打尽了。说白了,我只是一个从小打篮球之后打小工、教书的匠,也唯听他向别人屡屡说起过对我写散文之认同。他去新疆参与过石河子诗会,说起戈壁篝火、音乐、坎土曼之诗意,眼睛里有神往。所以读他的诗,我走心,但也只能投我以琼瑶报之以木瓜,我唯木瓜矣,是吧。

我和赵丽静读的是市诗歌协会主席孙福山先生的一首古体诗,诗写得很好,孙先生是富有阅历的人,兼才诗书画,打拳,做官,故其诗品厚润有包容。本当录出,不想给丫头们连夹子拿走了。

赵声若其名,秀丽沉静,吐字轻郁,声音里,味道满满的,该有的都有了。每次跟她合作好像只需要练习三遍就可以了,不需要再练习了,什么都默契了,可以了。这不奇怪,她悟性极透,数年前她只参加过一次全市青年教师公开课大赛,就是一等奖第一名。后来就从未再参加,唯一次,这就对了。我和赵,拜合作读过《大堰河,我的保姆》,《古诗19首》连读《胡笳18拍》,《春江花月夜》,和昨天孙福山先生那首古体诗。她们品质本来就好,复渐觉她们朗诵潜质无可限量。我给拜说,活动本身表演之类……与我们基本无甚关系,意义唯在于置身一个场面,洗练知趣而已。我想既在写博,每件诗意事情,诗意地去做,就是,有逸心罢了。我总是在逃逸,故水至清无鱼,落笔即感乏于深广度,和阅历感;但无它顾吧,誉之无增谤之无损,甭稀罕泥塘又不是蛤蟆。即干净意义了。

这次活动不错,安静,不时有年轻僧人或女士悄步走来,向来宾以小杯盏一一奉清茗,寺内香棕,水果,还有念珠手镯和袋茶奉送。据说寺内年轻僧人都是佛学院毕业。一僧人上去抚琴,脸上瘦削僧袍内筋骨挺拔。“瘦削的和尚,很像是李叔同”,拜冉笑着说。我就凝神谛听,哦,连我这个俗人也觉得,斯琴音,绵厚有容,坚挺于间,透几缕明亮,丝丝喜悦……又一女琴手操音,似乎含混不甚分明。耿伟主持,也很棒的朗诵了余光中老先生的一首新作,听说余老才来过开封。诗社圈儿内人读着自己写的诗。若云也在场,我想读一读她的诗作,不想一说起话来,又忘了跟她要了。通读了24史的东门先生也受邀读了一首短诗,脸上笑容良善可掬。有一会儿耿伟怕冷场复邀我再读一首。我见首席坐着大和尚,就先讲了几句对浮图澄,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汉唐丝路上众多求法僧的崇敬情结。大和尚脸上木木的。活动还是不错的,凝有静气。结束时,空气中,似乎还有情绪在游弋,哦,时间倏忽了点啊!

好了,琐事写过,即打住一个结了。也闹够了,下面该静下心,正经写札记《西域片羽.四.怛逻斯之战》吧,警醒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