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海
(2012-07-20 16:40:16)
那年,那海
四川 爱的色彩/文
从小,没有看过海。
最早关于海的印象来自巴金的《海上日出》,那启蒙的海啊,一次一次翻卷起白色的浪花,打湿了女孩子一次一次的梦。海上看日出,明丽生辉。高山看日出,不也有壮丽的经典么?
于是,女孩子一次一次在夏天的凌晨,独自起床,攀上家园后最高的山,冷风呼呼吹。太阳从东边带着预言家的霞光,轻轻就跃出了山梁。看过了日出,却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山里的太阳低调朴素。一如那厚重的大山。包容了原始的乡村,也包容着未开发的文明。
海上日出,成了女孩子心里潜藏的梦。
经过许多年,汗水浸染了土地,将一页一页书翻遍,将一页一页试卷做完,将一页一页成长的岁月添加色彩。女孩子终于有了启程的船票。旁边的小男孩也像当年女孩子渴望大海一样,同时有了启程的幸福。
一如《简.爱》里的简,向着罗切斯特宣告:“……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没有卑微,骨子里流淌的是高贵的血液。生命已经是奇迹!能将生命歌唱,就更是奇迹了!
看海去,所有的梦想都在登临高高的客轮时云飞霞舞了!
那一刻,女孩子的眼眶将大海一一记忆。海鸥轻翔,彩云飞舞,锦鳞游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孩子欢乐地在浅滩上嬉戏。荡漾的海水将贝壳小鱼轻轻送回岸滩,又轻轻卷戏回去。并不贪恋的孩子将化石般的贝壳珍存,将生命的贝壳放归大海!
涉世未深的孩子像哲学家一样告诉我:妈妈,海水,太咸涩了!难怪淡水资源缺乏呢!
于是,那海,成为遥远的风景,海风夜夜回旋。风浪拍卷着的礁石化作沉重的叹息!
那海,关于梦想,无论多么遥远,孩子总是向往!
海,梦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万千的色彩构筑一个美丽的世界,可以看云,看海,看山;可以听高山流水,可以听小溪潺潺;可以欣赏黄土高原的豪迈,可以欣赏水墨江南的雅韵……
眼里是诗歌,吟唱出来就有韵律。
斜风细雨不需归去。恬淡无争。
夏安!
博文最初题目《那年,我看海去!》
承蒙大家关注:
王忠新老师教诲,修改为《那年,我去看大海》。
后来梁恕俭老师建议为《那年,那海》关乎梦想的海似乎在遥遥招领着。
期待还可以取名,择时从不同角度书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