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不愿意公开的作文----《二十年后的故乡》
谢谢“平安的羊” http://blog.sina.com.cn/u/1636334787
这是最快捷的一次推荐,很感动你们的办事效率。第二天就看见了推至少儿博客首页。
四川 谢华
《二十年后的故乡》这篇五年级的半期考试作文,我刚看到开头,儿子就抢过去了,就是不许看。儿子的作文一般都很愿意给我一起分享的,这次怎么不愿意了?
着急之下,他居然都流泪了。这真是不能看的作文么?
我慢慢从我小时候写的作文谈起,梦想可以成真的呢,可以想象的美好生活已经在家乡演绎着。也从鲁迅的文章《故乡》里的人物谈起,谈到沧桑变化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没有不可接受的二十年哦。我想,说不定你的文章中有特大优点让我发现呢。儿子终于在我聊天的轻松状态下让我阅读了此文。全文如下:
二十年后的故乡
2021年12月28日,我坐上飞往中国的飞机。今天回家正赶上过年,我高兴极了。我上了飞机,嘴里念叨着多少时间才能到家。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会儿就到了成都机场,我下了飞机。我买了一张通往泸县的车票,我看了看手表,现在是凌晨三点。我坐在长椅上等待发车。一位老爷爷坐在我旁边,他说:“小伙子,别走慢了,那时花都没有了,也别走快了,那时花还没有开。”我问:“老爷爷,你是去哪里?”还没有等我说完,老爷爷把我拉上了车,他让我坐下,说“小伙子,你是回家过年吧,我送你回家吧!”我们在车子上说说笑笑,到家了。我跟老爷爷道别。
家乡变化真大,到处都是梅花。我欣赏着这美景,我高兴地笑着!我跑回了家,妈妈正笑着等我,我们一起吃饭,放烟花。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我带着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我们一起去看了舞龙,又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一起感受了这快乐时光。
我爱二十年后的家乡!
阅读完文字,我问儿子,为何不想给我看,最关键是什么?儿子说因为文字中引用了一句语言是“小伙子,别走慢了,那时花都没有了,也别走快了,那时花还没有开”因为句子中的“那时候花都没有了,应该是花都凋谢了。写不起‘凋谢’,改成了‘没有了’”。
“哦,儿子,这就是你的灵活,善于借用,善于改变,不是死记硬背,妈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呢。有些地方的语言需要精准记忆;有些地方需要灵活多变。忘记了吗?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你可以变化着表达你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你就是最棒的呢!我看到了你身上很大的优点,幸而你给妈妈看了,要不一个优点就被隐藏了。”
孩子开心了,一下笑起来,破涕为笑,纯真得让我心疼。孩子哦,我们彼此多交流,世界的美好多在笔底留下几许生活的色彩。
孩子的文字让我看到了隐藏其中的最善良的愿望就是人与人的和谐快乐,更多在乎精神的富足。过年团聚的快乐几乎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舞龙也是我们地方的一大特色,因为我们的彩龙舞进了北京,胡锦
涛主席还亲自为之做过点睛之笔呢!看来这些自豪的非物质文化精神已经潜移默化为孩子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了。
一篇不愿意公开的作文里,我受到了启发:生活不急不慢,花开有时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