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海茵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散文 |
(发表于《视界观》2024年第10期下半月刊,《自学考试报》2024年11月15日第8版)
回头看来,那日当是2024年进入金秋十月以后最后一个世间万物峥嵘、令人心花怒放的好天气了!因为前几日还时阴时雨纠纠结结,次日又且阴且雨绵绵续续,就更加衬托出那日好天气的来之不易和以稀为贵啦!
这日下午,头顶艳阳高照,脚下碧草茵茵,因了一场名为首届陕西省青少年汉服展演大赛的隆重举办,位于古都西安城北的高陵区张卜街办的省级“美丽乡村
海茵!哦,又见海茵!
海茵是谁呢?海茵,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主持人、播音指导,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5年,是西北地区第一位播音主持正高职称获得者,以庄重、典雅、真诚、亲切的播音主持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上百件作品荣获国家和省级殊荣,两次荣获全国“金话筒”银奖以及全国电台“听众喜爱的长篇小说演播音艺术家”“百年三八·杰出女性”“陕西省三秦文化优秀女性奖”等荣誉称号。诚然,这是后话,我想谈的是初见海茵的情景。
大约是1993年初春,身为入伍仅1年的新兵蛋子的我,因公差途经家乡西安逗留。此前,父亲赵占斌先生先后在《西安晚报》《教师报》等发表了关于我入伍后各种趣事的系列散文《父亲眼中的儿子》等,引起读者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兴趣,适逢该台“军人风采”栏目开播不久,“逮”我过去录制节目。待按约定时间赶到位于西安市北大街119号的省电台,与播音主持人“碰头”,才知面前这位秀丽端庄、温文尔雅的女士,居然是妙音传遍三秦大地的海茵老师,顿时紧张得面红耳赤、心跳如鼓,不知该说什么。作为“过来人”的海茵老师一边招呼我喝水润嗓,一边十分轻松愉快地和我聊起我所服役的那个驻于巴彦乌拉山巅的边防雷达连的趣事。和蔼可亲宛如与邻家阿姨闲聊的氛围,使我紧张得几乎爆炸的心情很快趋于舒缓,甚至偶尔发出憨厚的笑声,逐渐进入“状态”。俨然已经做足“功课”的海茵老师突然说:“听说,你入伍前就是小有成就的少年诗人,入伍后又写了不少表现边防生活的作品,请让我看看你的作品,我们的访谈或许可以从你的诗歌开始呢!”我一下子懵住了,来前,没人说要我带着作品呀!海茵老师看出端倪,风轻云淡道:“诗歌全装在你的肚子里呢,何不现场写一首呢?”接过海茵老师递上的纸笔,同时接过她充满真诚热忱的目光,我略作思索,提笔写道:“在地质学家眼里,我们是最坚实的地基;在建筑大师眼里,我们是最优质的椽柱;在画家眼里,我们是最灿烂的风景;在诗人眼里,我们是最激昂的旋律。是的,我们贫穷,贫穷得买不起一包好烟,进不起OK厅;但是,我们有着健康充实的精神世界,千两黄金难以谋求。曾记昨夜,战士在梦乡与妈妈相逢,梦醒时分,泪湿床头一片。哦,亲爱的妈妈,请不要把儿牵挂,儿已将对您赤诚的爱,写入脚下深深的泥土……”在节目尾声,海茵老师以其特有的柔美且刚毅、深情而铿锵的饱含深情的诵读,使我的这篇匆草的文字绽放生机,播出后,赢得广大听众特别是人民子弟兵的共鸣。
展演大赛活动间隙,同为嘉宾的我问身旁的海茵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令对方一如当年那般亲切真诚地将我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歉然摇头道:“记不清了。”我提及“军人风采”栏目,她的目光顿时绚烂,尽管并不记得我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期接受访谈的哪位嘉宾,但仍仿佛回到当年难忘的岁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呀,31年了!31年,足可令一颗稚嫩的小芽儿成长为参天大树,而我,亦从十八九岁的少年,步入“知天命”的行列。
初见海茵,是我初心初绽,梦想腾飞的见证。又见海茵,聆听《理想》,恰似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焰,将我从未放弃追寻的诗与远方映照得更加鲜活,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