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安赵刚
西安赵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01
  • 关注人气: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种植金子”的人,致敬——陈忠实先生逝世8周年祭

(2024-05-22 16:40:19)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散文

(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24年5月22日第5版头题)

 

1)

 

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83号。走进这个深居老城、闹中取静,名曰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小院落,一方宽高皆约2米,质不出众、型不规则的“丑石”映入眼帘。其上,“文学依然神圣”6个鲜红热烈、苍劲洒脱的行书碑刻,一如6束熊熊燃烧的火炬,令观者心旌荡漾、热血沸腾。每天上下班途经,抑或工作间隙小憩,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于此,久久凝视,思绪万千。有同事好奇地问:“主任在寻找什么?我帮您找吧!”另有同事插话:“主任在寻找金子呢!”

是呀,自从陕西文学馆项目2022年5月列入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受命起草展陈大纲,我便以只争朝夕的执著,用历史的眼光和学术的态度,向先秦以来,中国历史在陕西沃土从未断代的文学大事件和前赴后继的历代众先贤深深鞠躬,向新时期以来,为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繁荣鞠躬尽瘁的“种植金子”的文学陕军由衷致敬。从这点讲,“寻找金子”之说,何其恰当!

此刻,又一次驻足在“丑石”前,凝望着有如6束熊熊火炬的题词,怀想起再过几日(4月29日)即是它的作者——在当代文坛浓墨重彩的陈忠实先生逝世8周年祭日,顿时百感交集。哦,这位深耕陕西文坛,“种植金子的人”啊!

 

2

 

主人是位非常勤劳的田园高手,种豆豆满仓,种瓜瓜满园,种花香溢十里,种树蔽日遮天。主人想,要是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种植金子,连年丰收,该有多好啊!于是,主人变卖了大部分家当,兑换回一颗质地纯正、形态精美的金元宝,选择了田园中央最肥美的地方,将金元宝小心翼翼地种植进去,松土,灌溉,施肥,除草,用尽平生本领,丝毫不敢懈怠。可是,一年过去了,别说开花、挂果,就连一颗小芽儿都未曾吐露。主人想,这么金贵的种子,也许再等一年才会有收获吧?于是,主人变卖了全部家当,购置了最坚利的锄头——用于松土,最醇美的清泉——用于灌溉,最肥壮的营养液——用于施肥,最特效的灭草剂——用于除草,用尽平生本领,丝毫不敢懈怠。可是,又一年过去了,别说开花、挂果,就连一颗小芽儿都未曾吐露。主人想,这么金贵的种子,也许再等一年才会有收获吧?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原本小富即安的生存状态被穷困潦倒涂抹得一塌糊涂,主人亦从人皆仰慕的田园高手,变成尽人嘲笑的痴汉。

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则小故事,初衷在于讽刺那些说梦痴人,违背客观规律,徒在不可能的事情上费心劳神,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贻笑大方尔!一日,我蓦然醒悟,那些层被自己不屑的种植金子的人,才是心怀梦想、踏梦长歌的智者!倘若没有他们异想天开之胆识和锲而不舍之精神,恐怕人类至今仍禁锢在草叶遮体、生食果腹、洞穴群居、爬行天下的原始时代,至于航母入海、火箭上天、月球登陆、飞船探险,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妄想!如此,作为金子累累精神食粮之受益者,该以怎样的崇敬,向种植金子的人们致以我们的高山仰止啊!

在万紫千红的中国当代文学百花园中,深耕着这样一些种植金子的人们,他们以史家的深刻、医者的情怀、哲人的睿智、园丁的执著,勇敢割舍轻车熟路的体裁题材和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法,迎难向另一条沟壑纵横、鲜见人踪的高原探索,一如前文那位种豆豆满仓、种瓜瓜满园、种花香溢十里、种树蔽日遮天的田园高手,连金子发什么芽、开什么花、挂什么果以及会不会发芽、会不会开花、会不会挂果都尚未明朗,就全身心投入金子种植。难道,他不清楚,倘若种植失败,意味着赔掉的不仅是曾经来之不易的好名声、小富即安的好家当,更重要的还有一去不返的好年华?他当然清楚!

春日暖阳中的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议(扩大)增选有陕西文坛三驾马车之誉的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为副主席。两年后,陈忠实陡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45岁的人了,说一声死还不是一死了之,最愧的是爱了一辈子的文学写了几十年小说,死了还没有一块可以垫头的东西呢。(李下叔《捡几片岁月的叶子——我所知道的<白鹿原>写作过程》,《当代》1998年第4期)那么,什么才是可令他瞑目的垫棺作枕之物呢?那就是创作一部与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秘史(巴尔扎克语)之谓相匹配的足以传世的长篇巨制。这个念头乍一闪现,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因为,自1960年代中期发表小说处女作《春夜》之后20年来,其创作的车轮始终奔驰在中短篇的轨迹上,其中:短篇小说《接班以后》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为电影《渭水新歌》全国公映,《信任》被《人民文学》及《青年文学》创刊号转载,荣获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初夏》分别荣获《小说界》首届文学奖、《当代》1984年文学奖;另有《高家兄弟》《公社书记》《无畏》《立身篇》《徐家园三老汉》《心事重重》《土地诗篇》《七爷》《乡村》《苦恼》《第一刀——冯家滩记事》《尤代表轶事》《回首往事》《正气篇——<南村纪事>之一》《征服——<南村纪事>之二》《丁字路口——<南村纪事>之三》《四妹子》《十八岁的哥哥》等中短篇作品亦有不俗表现,而对于长篇创作从无涉猎,诚如1985年8月他在省作协召开的长篇小说促进座谈会上坦言,一是明确表态,尚无写长篇小说的丝毫准备,什么时候写,也没有任何考虑;二是谈了阅读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感受,认为如果把《百年孤独》比作一幅意蕴深厚的油画,那么他迄今为止所有作品顶多只算是不大高明的连环画。(邢小利《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这不是过谦,乃是自知。面对来自平生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短促的心理危机和分别为省作协、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的路遥、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异军突起(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相继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出版;贾平凹的《满月儿》《腊月·正月》《黑氏》相继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人民文学》1985年度读者最喜爱的作品奖,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妊娠》接踵问世,《浮躁》荣获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的巨大压力,同时,为了不虚度人生、不亏待钟爱了几十年的文学——至珍至爱的风水宝地,陈忠实——这位人民公社至改革开放初期三农题材中短篇领域田园高手,果决割舍种豆豆满仓、种瓜瓜满园、种花香溢十里、种树蔽日遮天的好手艺,立志在种植金子的修远之路上下求索。

为了确保这颗横贯中国关中百年史、名曰《白鹿原》的金种子基因的卓尔不群,1985年秋天写《蓝袍先生》萌生写长篇小说的念头,一直到1988年春天开笔写《白鹿原》,其间两年余,陈忠实都在构思、孕育这部作品,并为这部作品的创作进行必要的准备。(邢小利《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一方面做着《百年孤独》《人间王国》等世界名著艰苦的阅读审美储备,以期从世界文学的视角审示和淬炼金种子所承载的民族秘史的正大气象,另一方面做着以生于斯、长于斯的白鹿原为中心的咸宁、长安、蓝田县域史志挖祖坟式的资料储备,以期把目光再从外国大事那里切换到自己民族的生存现实和文化土壤,回归本源,才能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关注本土,才能产生好作品和大作品,才能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不朽之作。(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988年清明前后即公历4月1日,陈忠实在乡下祖居老宅,坐在长沙发一头,打开了一个16开的硬皮笔记本,写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至1992年2月,陈忠实写下了《白鹿原》最后的一个标点符号,一时还不能确定该不该把这部书稿拿出来投出去(王仲生、王向力《陈忠实的文学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陈忠实全身心呵护《白鹿原》这颗金种子成长已经4个春夏秋冬,如果加上必要的前期储备,历时约7载。创作上的艰辛,灵与肉的煎熬,可谓刻骨铭心。此期间,陈忠实还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那就是对组织拟晋升他为省文联党组书记的决定予以态度坚决地辞谢。连续发出两封致上级领导的辞谢书,干脆利落地表明:自己的底线是保留党籍,最高期望是能保留专业创作这个职位,正厅的书记职位一再辞谢,就是现在的副主席身份也甘愿放弃,只求留在作协,当一个作家。(邢小利《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其心无旁骛、矢志不渝的坚守,终使金种子破土萌生、劲健成长,以其不可复制的史志意蕴和史诗品格,为中国文学高原矗起一座名曰《白鹿原》的峰。审读者以开天辟地4个字作为对其高度概括性评价,可谓前所未有。由《当代》在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连载的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步隆重推出。《白鹿原》(修订本)众望所归地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人的30本书”“改革开放30年10部长篇小说(名列第一),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浓墨重彩地书写了30年畅销不衰的传奇……而对于种植金子的人而言,回首往事我唯一值得告慰的就是:在我人生精力最好、思维最敏捷、最活跃的阶段,完成了一部思考我们民族近代以来历史和命运的作品。(陈忠实《原下的日子》,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

 

3)

 

2016年4月29日,“种植金子的人”陈忠实先生告别奋斗了一个甲子、“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文学事业,告别关心敬爱他的万千读者,驾鹤西行而去,天国续写华章。“文学依然神圣”是先生倾洒满腔热忱,留给文学陕军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时光飞逝,眨眼之间,先生离开我们整整8个年头了。难忘与先生最初“相识”的情景。1993年6月,长篇小说《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业并不景气的当时,首印14850册很快售罄,5个月内连续加印6次逾60万册仍供不应求。此时,正在北国边防服役的我,偶然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关于《白鹿原》备受关注的报道,出于对文学的虔诚,立即致信委托内地朋友代购一册。嗣后,战备余暇,我一遍又一遍捧读《白鹿原》,在为这部具有史诗品质的鸿篇巨制陶醉的同时,更牢记住这位同乡大贤作者的名字——陈忠实。

2005年,我从人民军队转业回到家乡西安,在宣传文化系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加之业余笔耕不辍,因此,无论工作上,还是创作上,皆近水楼台先得月地与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的陈忠实先生有些往来。据此,常有同事议论,说我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双选军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当年唯一一名军转入选者,皆因受到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等大家联名举荐之故。虽然大家联名举荐之事子虚乌有,但是先生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创作上的鼓励,却令我没齿难忘。

先说说先生对我工作上的支持。我所从事的城市形象塑造传播和文化影视对外交流工作,如果缺乏文化大家、公众人物的参与支持,则好比无源之水。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陕军主帅,只要时间允许,先生皆无二话,尽全力积极配合,用他的话说:“支持你们的工作,把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宣传好,就是支持家乡建设。我想,作为任何一名市民,都会倍感光荣、责无旁贷。”我曾往省作协拜访先生,一方面是基本礼节礼貌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当面汇报能更加详尽清楚。哪知,先生不大的办公室里来者络绎,谈文学的,说工作的,慕名拜访的,求托办事的,忙得先生不亦乐乎,告诉我:“你也忙忙的,不要专门跑一趟。你也看到了,我这里人多声杂,容易把事情记岔。需要我做什么,写几句话发来,既简单,又明了,多好!”于是,书信和短信便成为我向先生的主要沟通方式,而不会发短信的先生,往往在收阅书信和短信后,及时来电告知我他的意见,“既简单,又明了”得令人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家的办事法则——爽直、和善宛若邻家翁矣!如此,先生在繁忙间隙,先后为“美丽西安”全球征文大赛等多场重要外宣活动助力增彩。其中一次,我发现先生在一幅较多文字赐墨中出现一字笔误,建议将该字另写,在排版时予以技术性处理即可,不料先生却在诚恳接受错误的同时,将整幅精心重写,其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深受教益。还有一次,先生突然来电,语气焦急地问我:“你上次说的那幅字,我写了没有?”当我问清先生所说的是前不久我致信请为某活动题词“如沐春风,柳暗花明”时,连忙回答:“您写过了,已在我处。”先生这才释然道:“人老了,忘性大。今天突然想起你托付的事,居然忘记办了没有。你收到了就好,没有误事就好。”先生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做人处事原则,令人称道。

再说说先生对我创作上的鼓励。先生常说,业余作者既得干好本职工作,还要兼顾业余创作,着实不易,应当多支持鼓励、多提供机会、多创造条件。作为从基层业余作者一路坎坎坷坷的过来人,先生的话可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也许恰是如此,他才不惜牺牲大量时间精力,通过题词鼓励、文章推介、研讨评论等方式,将一批又一批业余作者扶上马、送一程,为文学陕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和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而殚精竭虑。就我而言,先生为推介我的作品,先后写过9幅书法,其中:以我句为内容,为我的某部散文集赐墨“料峭凌寒百媚生,鬼斧神工风骨成。君子不恋三春暖,丹心玉魂赵汗青”;以冯亦吾句为内容,为我的某部戏剧首演赐墨“岁月如金岂妄掷,白发换取好神思。留得文章千年在,寿比南山有过之”;以郑板桥句为内容,为我编剧的某部电影开机赐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字句珠玑,力透纸背。每当我不甘坐得板凳十年冷,分心、走神、偷懒的时候,先生的热情洋溢的赐墨和“文学依然神圣”的鼓励,好似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火把,驱逐寒冷与黑暗,指引我向着初心方向,昂首阔步向前进!

今年,文学陕军将继续以筑高原、攀高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陕西省作家协会70华诞。先生在天有知,该是何等欣慰啊!

向“种植金子”的人,致敬——陈忠实先生逝世8周年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房东大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